利用数学情境教学法使课堂“动起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8023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在引导课堂教学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数学情境,促进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归纳、类比和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掌握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数学情境要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到生活。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创设的情境紧扣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材创设了3个小朋友购物的情境,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事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设定好售货员和购物者的角色,准备好学具人民币,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的笔记本时,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理解并掌握“1元=10角”。同时,学生会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加强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数学情境要围绕教学目标。
  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个轻松愉快的练习──“摸礼物”。先准备一个数字转盘,当停到哪个数字,就请这个学号的学生来摸礼物。箱子里放含有角的各种物品,只要找到的物品上有角,这个礼物就送给他。在认识角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触手可及,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积累经验,达到课虽尽而余趣犹存的效果。
  3.数学情境要促进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才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创设数学情境要设法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所学的知识处于“饥饿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及时给予学生体验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满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可设计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民间剪纸、脸谱、雪花、建筑物等,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再经历“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操作活动,逐步感知轴对称现象的整体特征;为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还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4.数学情境要带着问题。
  数学情境的创设应关注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应用,设计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并且初步掌握数学思考方法。
  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地画,但画出的平面图却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教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画不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认为,一是因为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另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所以画出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的理想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把实际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才准确呢?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这样,教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创设出在教学中才有的平面图这个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比例尺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非常实用。
  二、数学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策略
  1.故事情境的创设。
  小学生更关注有趣、新鲜、好玩的事物,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故事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段的学生,把教材中内容所反映的数学问题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零的认识”一课时,教材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画面上盘子里有两个桃子,贪吃的小猴先尝了一个,顿觉神清气爽,余兴未尽,又把剩下的一个吃了,从空空如也的盘子和小猴心满意足的表情,引出“零”。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盘子里的桃子也没有,“一个也没有”可以用“零”表示。
  2.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数学课的心脏”,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使学生对知识提出问题。因此,用一个个数学问题把课堂串起来,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设一个充满趣味、与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问题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可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5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5个除法式子,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很快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于是教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是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3.游戏情境的创设。
  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特征”时,利用数学游戏开场,只要学生随便报出一个数,教师立刻说出是不是3的倍数,然后再要求学生计算结果。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挑战性的游戏,学生自然特别感兴趣,有的甚至发出惊叹,“老师的口算速度竟然比计算器还要快。”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2和5的倍数游戏训练,增强游戏的效果,以此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4.操作情境的创设。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图形”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教师通过让学生一起搭积木,使其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引导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依次观察每类物体,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拉近数学课堂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数学情境中激发兴趣,轻松地接受新知识。课堂中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源于真实的生活,并围绕教学目标。在适度改变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开发潜能,使数学课堂“动起来”。
  ◇责任编辑:张 莹◇
其他文献
本文归纳分析了从校对译稿中所见的属于对原文意思基本理解而在表达上的毛病(不包括对原文理解错误而造成的误译)举凡八个方面,供从事科技翻译的同行们参考。一、不善于活译
如今,矿泉水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饮用起来也方便省事。平时喝些矿泉水解解渴倒是没什么,但是很多人为了省事,常常会在吃药时用矿泉水送服药物,甚至还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自那次老虎和狐狸在森林中走了一程,老虎就一直认为,狐狸是天上派来管理他和他的森林,所以老虎就想把森林交给狐狸来管理,但是,一直找不到适合 Since that tiger and fox ha
福楼拜说:“越要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化也要艺术化。”作为艺术性和科学性都较强的语文学科,其改革趋势尤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多媒体应
英国著名作家、小说家、诗人威廉·戈尔丁于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蝇王》问世之后,更加名声大噪,也正是这部小说奠定了他的作家声誉。《蝇王》是后现代萌芽时期寓
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拿破仑有句名言:世上无废物,只不过放错了位置。谁都知道“化合”的作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巧用“化合”来创造财富的。 There is an ol
“红谷滩破土动工了!”2000年7月11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了南昌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这意味着新南昌的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红谷滩位于南昌大桥与
(配合苏教版教材第十册《天游峰的扫路人》)天游峰海拔410米,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它位于武夷景区中部,峭壁千寻,高拔于群峰之上,常有云雾缭绕。当雨后天晴、晨曦(xī)初露的时
1958年,我还在上大学,写了一首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经老作曲家刘兆江谱曲,广为传唱。我这首早期的习作,竟然成了我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说是“代表作”也好、“成名作”也好
一些争论是永恒的:如果材料不充足或者模梭两可,那么争论者们会对基本原理进行漫无止境的争论,或许弄混真理和正确,热衷于用党派偏见代替认识以及把他们的推测描述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