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t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要求教师教学角色从单一角色转换为多重角色:从教学的指向性来看,教师应充当学习者的角色;从教学内容的把握来看,教师应充当教材编者的角色;从知识传授的特点来看,教师应充当教练的角色;从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的互动性来看,教师应充当评价参与者的角色。
  【关键词】:数学课程 教师观念 角色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才能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 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的行为主要通过教学过程去体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与学的关系简化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的学仅仅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王爱民在《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这篇文章中也说过:"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先知者和绝对的拥有者。学生知识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传授。教师乐意教与否、教的多与少、差与好,直接决定者学上的前途和命运。从而形成了教师权威,学生只有绝对的服从。学生没有了自主性缺乏自信心!"
  然而,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特色,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期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而不是机械的接受和模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以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再是专家编的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建新课程的合作者;不再是只知道教书的教书匠,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研究者。新的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协商制订计划、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发展而不是塑造他们。
  二、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首先,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也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求知的过程。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掌握现存的知识结论,其最重要的目的是将习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也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英国哲学家认为,人类大脑中的知识分为明确知识和意会知识。明确知识是指能言传的,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指不能言传的,不能系统表述的知识,意会知识是镶嵌于实践活动中的,是情境性和个体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例如,无论你掌握了多么丰富的游泳的明确知识,但从来没有在水中折腾过,那么你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为你脑中缺乏游泳的意会知识,游泳是在游泳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放弃以前的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让学生获得一种与具体知识相对应的稳定的产生式,即一看到条件信息,相关的活动就会自动产生。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过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并体验。
  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要充分揭示思维过程。首先,充分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分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過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其次,要充分揭示结论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经历曲折的实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结论的由来,强化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发现奠定基础。再次,充分揭示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从数学教育的角度来说,某人对某一数学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造性的,不在乎这一解决曾有别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解决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解题者而言是否具有新颖性。教师要想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思路探索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丽水学院学报
  [2]徐岚.谈教育转型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2):
  [3]曾素林.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的教师角色转变探析[J].青年教师,2007(2)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习题讲评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习题解答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习题讲评课应该如何开展呢?这个问题不仅是值得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能否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目标的关键。以下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实践,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传统习题讲评课存在的不足浅析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都会遇到一
期刊
摘 要:情境教学一般只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数学被看成是纯理性学科,是最严谨的学科之一。能否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法,是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 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
摘要:本文研究了橢圆最值问题,获得了一些求解方法。  关键词:椭圆 最值  椭圆的最值问题一直是圆锥曲线中的重点学习、研究的问题,并有许多结果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等刊物上发表。有关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在各种题型中均有考查,其中以解答题为重,在平时的高考复习需有所重视。圆锥曲线最值问题具有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而且常含有变量的一类难题,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针对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激发 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原动力。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无论出于什么时代它都是是被需要的。数学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正确理解创新教育的是指从而建立起一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学模式,并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本文就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展开了一系列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 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之下,创新教育已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数学教育作为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诸如使用教材随心所欲,设计教学活动崇尚茶,运用教学媒体舍易求难等做法,追求外在表面的变化,没有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由此冲淡了数学课的数学味,削弱了重点、难点,降低了时效性。因此,有人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返璞归真"的主张,笔者非常赞同。  一、读懂教材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素材,用好教材是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其一,教材比较好地理顺了知识之
期刊
【摘要】:正习惯决定了众多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取得学习成效的基础和保证.本文阐述了目前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习惯问题的现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因素 良好习惯 现状 学习成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受到一定的重视。在国家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几乎都将研究性学习置于突出地位。研究性学习问题在近些年中考中也是热点考题。下面本人拟结合自己的工作,对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的界定  随着课改的推出,研究性学习及教学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期刊
当前,教师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现象,本文拟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反思,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一、情境性与数学性相结合  "课标"指出: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