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激励机制 促进工学有效结合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2005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部门力推、职业院校和相关企业进行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高职院校,多年来坚持“学院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围着需求转”的办学方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紧贴苏南地区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需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校管理体制、教学制度等方面的建设,而且十分重视调动工学结合的真正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强化激励机制,努力提高工学结合成效,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美誉度日渐提升。
  创新模式 强化管理
  组织与制度保障是工学结合实施的前提。学院经常进行相关的职教理论学习与研讨活动,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为指导,切实转变观念,完善管理体制,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服务社会为己任,以真实的生产条件、生产任务、生产标准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思想重视,制度健全。学院领导非常重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把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对各二级教学部门的考核体系。各系部都由 “一把手”亲自挂帅,并指定专门的分管副主任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完备的管理制度,形成學校“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与企业“厂长—车间主任—带教师傅”双线平行、一一对接的管理架构。
  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所有实践活动都配有学校和企业双重指导教师,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全程管理。实习期间也不放松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构建起以“学工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三级管理为主,以心理导师和教学秘书为辅的全方位的学生管理体系,确保在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上不留死角。
  精选企业,强化合作。目前,学院共建立28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精选其中53个单位作为学生进行工学交替活动的场所,并且根据工学结合的实施情况,不断进行合作企业的优选劣汰。这些单位大多为大中型企业,在本地享有盛名,在行业中有较好影响力,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活动实施前进行过深入的沟通交流,根据苏南企业用工的实际需求,签订正式的合作协议,规定校企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合同的形式确保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提供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相关的保护措施,并且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科研及人才服务增进彼此的合作与感情,形成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促使企业能接受并欢迎实习学生,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安全、顺利地完成工学结合的实践任务。
  灵活机动,创新模式。学院依托行业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项目,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生产设备共享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工学交替”是最常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设有“学校—企业—学校”单循环和“学校—企业—学校—企业—学校”双循环等多种形式,从企业参观到跟岗实习,再到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从易而难,逐层递进。各专业可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灵活安排短期的实践活动,学生每次在企业实习的时间为1~3个月不等,三年学习期间总计的实习时间在半年以上。“冠名班”则是另一种常用的形式。学院利用苏南地区作为高新技术及高端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等的区位优势,与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大公司合作成立冠名班,通过校企共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行“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互聘共担课程、校企共建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企业生产实践,接受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
  全面筹划 充分激励
  学生是工学结合实践安排的接受体,也是具体实践的主体,学生的意愿、态度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工学结合的成效。在工学结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中,学院注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实践过程进行全面筹划,对学生进行充分激励。
  做好学生思想动员。为了强化工学结合的效价,学院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宣讲,并把这项工作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始终。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便邀请企业专家一起,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宣传发动,着重介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和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质量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对此项工作有清楚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时,教师会跟学生说明各种技术和方法可以运用到企业的哪个实践环节,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用,并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让学生熟悉企业,消除陌生感,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在正式实施前,还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召开动员会,对工学结合的实践要求、考核方法、企业的真实情况、发生问题后的解决途径向学生作清楚的解释,尤其要让学生作好吃苦耐劳的准备,并掌握与企业员工相处的技巧。
  根据“需要五层次”理论做好事前计划。在工学结合实施前,学校和企业会对整个实践方案进行全面细致的商讨,制订周全的计划。对于到校外企业实习的学生,一般都由带队老师先于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工作和生活体验,对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安全问题、食宿问题等进行逐一了解排查,发现障碍及时清除,并列出实习指南,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与此同时,学校还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为实习期间开设的新课程准备好“理实一体”的教材和讲义,并由实习企业在学习时间和学习条件上提供保障,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实习积极性。
  强化实习期管理。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激励因素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因素是指能使学生感到满意的因素。如:工作和学习富有趣味性和成就感,工作本身带有挑战性,工作的成绩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职务上的责任感和职业上能够得到发展和成长,等等。
  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当学生分散在不同单位时,管理难度更大。为了增强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趣味性,把“工”与“学”更好地结合,学校开发了网络课程平台,把学校的管理要求和课程教学内容实时发布在平台上,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包供学生学习、训练、考核;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在线交流渠道,通过网络平台、QQ群等进行远程监控指导,并定期到现场走访,遇到问题及时讲解,一方面协助企业基层领导做好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激发他们在职务上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
  抓好总结考核环节。公平理论认为,人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及投入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比较分成两方面,一是横向比较,与他人比贡献和报酬;二是纵向比较,与过去比贡献和报酬。所以在工学结合活动的总结考核过程中,既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表现,又要看到学生与过去相比自我成长的幅度,从“最优表现”和“最大进步”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实习的总结考评成为学生继续努力的加油站。
  学院在工学结合的实践活动结束后,不是草草地让学生交个总结报告就了事,而是安排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的全面考核和总结反馈,对每个人的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有的企业还会专门组织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实习成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体、团队和指导老师进行表彰奖励,以达到“学生乐做、老师乐教”的目的。让学生明确实习环节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规划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其他文献
现在中国的高校大部分实施的是学分学年制,即学分制和学年制的结合体,既有学年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學分制的特征。而在收费制度上,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学年收费,也就是说读一年交一年的学费。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制约了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如果高校要推行学分制收费,实质是推行完全学分制,而学分制的核心就是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度等,自主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业。比如,勤奋刻苦的同学可以3年修完所有
期刊
从今年9月1日起,山东省将试点高等教育学分制收费改革,先期在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鲁东大学、青岛大学等七所高校实行“两部制”计费方式。  实施学分收费制的核心是选课制,此次山东省学分制收费改革将给高校教学管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李霞介绍说:“选什么课、选几门课、上哪位老师的课,这些学生都将可自主选择。对于有校际合作的学校,学生还可以跨校
期刊
大连交通大学创立于1956年,原为铁道部直属铁道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院校。在发展中,学校紧紧把握当地软件产业的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身专业优势,形成了“五年双专业,第二学位教育”模式,着力培养熟悉专业知识、具备过硬计算机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在办学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今天,随着大连软件园二期工程的启动,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进入了深化
期刊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能够有效地缓解就业市场压力、实现就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创业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将全面促进教学改革,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自2009年以来,淮阴工学院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工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被授予“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
期刊
江西科技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公益性办学为方向,以“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走精品办学、特色办学之路,先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以“上岗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就业心态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校办学声誉显著提高。自2007年以来,学院连续蝉联“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多次荣获“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
期刊
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对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1年11月,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如今《意见》已经颁发一年多了,我国
期刊
贵阳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贵阳市为主的办学体制,由贵阳师范专科学校、金筑大学合并组建升格而成。从2010年起,学院完成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换,在传承办学底蕴的基础上,积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不断优化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紧跟发展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办学中,贵阳学院始终坚持立
期刊
实践表明,校企双方通过生产型实训项目的合作共建、共管,可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发展目标。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秉承“成就每一个人”的教育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实现了战略转型,同时也大大推进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发挥了校企双方优质资源的巨大优势,使学院一跃成为以蒙汉双语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高等职业学院,成为锡林郭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院校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之中,并呈现出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的趋势。计划与高度集中体制下形成的“千校一面”的状况,随着市场体制的充分发育必将被打破。面对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与期待,我国大学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是大学在竞争中扩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liwenjun163@163.com  何为大学的办学特色
期刊
2013年年初,贵州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实施教育“9+3”计划。  4年前,同处西部的四川启动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本刊曾对此进行过深入报道。那么,这次贵州实施的教育“9+3”计划是一项怎样的计划?贵州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决定启动实施这项计划的?计划实施后,预计达到什么目标?在整个计划中,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存在哪些困难?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贵州省政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