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的思想性问题——漫谈近年来小说创作倾向

来源 :天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ful_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复生: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四位当代重要的文艺批评家和学者,共同来聊聊当代的文艺状况.话题没有太做限定,与其说是一个题目,还不如说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这是我们临时被给定的命题,大家彼此都没有准备.这样也好,即兴对话能够创造一种非常特殊的活跃氛围,它可以容纳很多平时我们演讲或者写文章不敢做出的勇敢的判断.那些看似深思熟虑的语言,往往会把我们的真实想法过滤掉,而脱口秀对话则可能把非常敏锐和大胆的表达召唤回来,激发出来.我们今天的议题虽然说是当代文学的思想性问题,却不会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也包括电影、电视剧,还有那些一般意义上不被视作文学现象的文艺现象.
其他文献
“我们开的这个会是叫分享会呢还是自救会呢或者就叫团体救助会呢?叫个什么名字好呢?我以前没参加过这种会,但是听说过这种类型的活动。很多有相同遭遇的人躲在很隐蔽的地方开这种会,当然都是些很倒霉的人,倒霉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倒霉。比如酗酒者自杀者失独者,听说还有子女被拐卖的父母,这一些各个类别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分类聚。不是有微信群吗?召集也方便,遭遇相同的人群一起倾诉,打探消息,抱团取暖。他们有自己的堡垒,
期刊
无我  对我来说,书写常玉是一种极大的诱惑。  当我看到那些颜色、线条,那些花卉、人体和静的动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画,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些逝去已久的、过去时间里的事物。  它们一下子进入我,让我有言说的欲望,但又说不出什么来。后来,我才慢慢发现,常玉的画给人不安感,但他省略了不安产生之前的所有过程,单将那一瞬呈现,而且是以美与梦幻的方式呈现。所以,他画作中的不安是常常可以被忽略的。乍一看,他给人
期刊
当是秋风摇落时  凌晨六点多,接到父亲的电话。这不是常态。往常,这个时候他已在诊所里忙于为病人针灸。他从不放长假,每天六点半开诊,这种坚硬而又坚韧的习惯持续了数十年。父亲,其实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他的度量衡上有我前半生的所有重要印记。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问题。我告诉他,我和先生立刻回去,我们去医院,做头颅CT。中年人生,意外事件缤纷莫测,非常态似乎才是一种常态。放下手机,我
期刊
衣服质地要好,但款型更重要;建筑物只是建筑材料好也不行,还得结构合理,造型优美,富有创意。小说语言当然要好,但构思必须优质。  小说家常常是一个立足于生活,却又必须向壁虚构的人。他应该很用心,而且有智慧。小说的结构有很多元素,但为人物准备足够的艺术空间,供他们展示、表演,肯定是结构的基本目的。  就说《红楼梦》。偏狭一点说,《红楼梦》就是大观园。没有大观园,宝黛钗等人就没有足够的舞台,人情世态、情
期刊
咸丰六年四月中旬,曾国荃从省城致书胞兄曾国潢,既赞许左宗棠本领大、手段强,也直言左宗棠好谀:“左季高翁筹画大局,良是以一省之兵应四省之贼,供给各路军饷,藉非渠经营惨淡,断不能处处敷衍。但夙有好谀毛病,以谀词服之,则呼应灵动,无不相宜矣。兄以后寄信,须格外留心为要。”(《曾国荃全集·家书》第5册,岳麓书社2006年版,第60、61页。)左宗棠好谀,自不待言,这不是什么秘密。别人送上蜜汁样的恭维话,他
期刊
跟琼发生激烈争吵的那一天晚上,我刚刚收到莹坠亡的噩耗。我没有告诉琼,因为有些悲伤彼此并不相通。因而她没有察觉到悲伤的海啸摧毁了我的防线。但我违反了不反驳不争吵的原则。我怒吼了。我错了。  争吵的原因莫名其妙,琼斩钉截铁地断言说,我跟前妻的感情死灰复燃,暗中来往密切,上个月某个夜晚还曾经乘坐新开通的3号地铁去鲤湾路,拐进孝贤巷,在那间狭小而昏暗的爱尔兰酒吧,跟前妻庆祝结婚纪念日,期间喝了一瓶从家里拿
期刊
梁祝:蝴蝶的非线性叙事  这时候大地骤然开裂,河水逆流,吹鼓手停止了滴滴答答的吹奏,只看见一阵黑压压的风迎面而来。有人在喊,-怕是要天降灾难:有人抓住看热闹的孩子的手,一阵小跑回到家中,插好了门栓:有胆子大的,迎着风向前走了几步,只感觉脚下颤抖,从一处低矮的土丘处裂开了一道缝隙。那缝隙越来越大,撕扯着大地的肌肤,野草被撕裂根部,顶天的大树顺势倒了下来,轰然陷了进去。有一个惶恐的声音在喊:拉住她,别
期刊
2019年11月11日的《洛杉矶书评》网站上,刊载了著名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文章《谁需要文学?》,该文原发表于1963年,由大卫·斯特隆伯格新近译出.rn辛格自问:如今谁还
期刊
我翻译雨果、巴尔扎克、纪德、加缪,以及马塞尔·埃梅等法国名家的著作,感到他们都有一种强大的统领心,这种统领心的勇气和底气,就是强大的自我定力。  久违的“自我”,现在命运如何?我颇为赞赏这样一种观察:这是个鼓励人成功,不教人保有自我的时代。宣扬成功的价值观无可厚非,不过,前些日子我听中央广播电台经济台的节目,一位嘉宾精彩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成功人士不够善良。”对成功价值观的这种总体评价,给
期刊
2019年10月11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网站上,刊载了本·哈钦森针对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汉德克的评论文章,题为《彼得·汉德克:进入古怪的经典》.汉德克获得2019年诺贝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