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学术院已经有217年的历史了,去年这个学术院的18名终身委员通过千挑百选终于决定把他们的文学巨奖颁发给南非作家约翰·迈克韦尔·库切,以表彰他对西方文明中的理性主义和伪善道德的无情批判,于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学之谜也在全世界的猜测中水落石出了。至此,在非洲的文学历史上,终于有了继1986尼日利亚的索因卡,1988埃及的马哈福兹,1991年南非的戈迪默之后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从而南非也迎来了她的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相比起中国这个世界文学大国在诺贝尔奖历史上的长期缺席,南非文学似乎是太幸运了。
  库切的父母是南非的荷兰人和德国人,他于1940年2月9日出生在开普敦。虽然他的语言背景是英语和德语,但是他的家庭还主要是说英语的,在他长大后父亲便送他到英语学校去读书,所以英语始终是他的第一语言。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开普敦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该校的英文学士学位,1961年又获得数学学士学位。1963年在获得英文硕士学位后,如同索因卡和奈保尔那样在英国从事旧殖民地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也来到了英国,但是他并不像索因卡和奈保尔那样在英国从事文学创作,他在那里是作为一名电脑程序员为IBM工作。四年之后,他又迁居美国,在纽约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同时还在德克萨斯大学攻读英文博士学位。1969年,他以研究贝克特的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仍然在纽约大学教授英语,直到1983年,因为申请绿卡遭拒,他才又回到开普敦,并在开普敦大学教授英语文学,2002年,他移民到澳大利亚成了南澳的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员。目前他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思想委员会做访问教授,讲授柏拉图的哲学和惠特曼诗歌。所以当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后,他的祖国南非,澳大利亚以及芝加哥大学都无不为之高兴。
  然而和戈迪默不一样的是,戈迪默从13岁就在约翰内斯堡《星期日快报》儿童版上发表寓言故事《追求看得见的黄金》,从而开始了笔耕生涯,二十多岁已经有短篇小说集出版,而库切却是在三十多岁才正式登上文学舞台。1974年他的小说《黑暗土地》出版,这部小说创作于1970年他身在美国的时候,因此小说反映了南非殖民化和美国卷入越战的事件。1977年,描写南非偏远农场故事的小说《在国家中心》出版。
  八十年代库切的创作有很大的转机,出版的作品包括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米切尔·K的生活与时代》(1983)、《敌人》(1986)和论文集《白色书写》(1988)。其中《等待野蛮人》在出版当年即获得南非最高文学奖———中新社文学奖,给作家带来了国际性的突破;而《米切尔·K的生活与时代》则在1983年获得著名的英国布克文学奖,更是把作家推向了世界文学的前沿,所以这位来自南非的晚出作家在世界文学,尤其是欧美文学圈的路子就越走越宽了。
  进入九十年代,库切继续创作出版了多部作品,小说有《铁的时代》(1990)、《分离之地》(1992)、《彼得堡的主人》(1994)、《少年时代:外省生活情景》(1997)、《耻辱》(1999)、《动物的生活》(1999);论文集《重合点:随笔与访谈》(01992)和《进攻:论审查制度》(1996)。其中《耻辱》1999年再次获得布克文学奖,从而使他成为第一位两次获得该奖的著名作家而被传为佳话。但因为作家的孤僻隐居以及对公众的躲避,他这次仍然和1983年那次获奖一样没有出席布克文学奖的颁奖典礼,这让人颇为迷惑不解。特别是他的这部小说在中国早先已有翻译出版,已得中国读者的了解,所以比起人们对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匈牙利的凯尔泰斯的陌生,库切在中国的命运应该是比较幸运的了。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作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如同戈迪默八十岁还出版新作《掠夺》一样,库切的创作仍然很健旺。2002年他出版了小说《青年时代》,去年又出版新作《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个教训》;札记《非洲的人文学科》(2001)和《白色海岸:1986-1999论文集》(2001)。现在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然而作者仍然坚持笔耕,在由芝加哥大学所代表的声明中,库切说他还有荷兰诗歌的翻译即将出版,而其他工作仍奖继续。
  综观库切的创作,可以发现,基于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语境中的创作,他对南非社会的问题和矛盾有深刻的思考和反映。实际上,戈迪默早就以现实主义笔法揭露种族主义的罪恶,反映南非黑人和白人的复杂矛盾,而库切现在同样以描写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表现南非苦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再联想到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裔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对后殖民社会现实的书写,我们似乎发现,在后殖民的语境下,具有世界意义的诺贝尔文学奖对当代反思人类历史,清算人类殖民罪恶的文学创作所给予的特别关怀。
其他文献
克里马申是前苏联著名水彩画家、插图画家,原《星火》杂志美术主编。他的水彩画和插图作品发表于杂志上,五十年代流传到中国,一时成为美术界非常受欢迎的作者。他的画作风格潇洒,重笔意表现,色彩洗炼而生动,多局部渲染加以表现力较强的细小笔触点画勾染,给人以轻快诗意的感觉。1953年北京十大建筑的筹建中,建造苏联展览馆(现已改名为北京展览馆)时,他以美术设计师的身份曾来中国。在北京和其它地方画了许多水彩画,如
期刊
11月26日,由山水美术馆主办的“自然密码--观一灵性绘画”沙龙交流展,在山水文园地产的样板间精彩亮相。本次展览邀请了业界的藏家、金融家和艺术家及部分媒体到场,一改以往展览展出的形式,以品鉴、欣赏和沙龙交流的方式为活动方法。 天气寒冷还下着雪花,但依然挡不住大家的热情,沙龙现场座无虚席。 艺术家观一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的艺术经历以及创作思路。  他说: 我要寻求一种未曾出现的但又是与我们这个时代息息
期刊
2015年11月28日,由景德镇陶瓷学院主办的“大道之行——2015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友雕塑邀请展”校区陶艺中心举办。  此次邀请展就是要集中展示校友的艺术风采及其雕塑艺术成就,并以此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强化学校的艺术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特别邀请了曾成钢、范伟民、徐亮、董书兵、宋伟光等中国雕塑界的知名专家、教授、批评家来参加支持此次活动。应邀参展23位校友雕塑家,都是在中国雕塑界非常有影响的人
期刊
一场表演    1974年的夏末,中午时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费格雷斯城的一家咖啡馆里,顾客寥寥:一两个当地人,还有一个过路的巴塞罗那青年正在歇脚小憩;此时,萨尔瓦多·达利正由男秘书的陪伴,也在那儿边喝咖啡边聊天。画家戴着顶极具标志性的红色法式软帽,穿一双系带便鞋,手持巴罗克风格的手杖,尽管如此,谁也不会留意,这就是那个创作怪异作品震惊新旧大陆的达利。此刻,画家喝着咖啡和凉水,神情严肃地交谈着,
期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张光宇的名字是非常陌生的。即便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院的学生亦知之不多。张光宇是上世纪20年代非常重要的漫画家、插画家和图书装桢设计师。1949建国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之初的老院长、教授。他最有名的是轰动全球的动画片《大闹天宫》的总设计师。回溯他辉煌的历史,我们便发现这位在染织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 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都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艺术大家。今年正是张光宇诞辰一百一十
期刊
一部介绍朱金石如何工作的影像,让我们有机会洞悉他的内心世界。该部由其助理拍摄的影像,只见艺术家朱金石站在一个充满家庭气息的空间里──公寓里的一套小房间被用作为工作室,自然光线柔和地从角落里的一扇大窗户泻进来,将空间照亮。近在朱金石眼前的,是一幅倚靠在牆面的画布。画布表面由木块在画框下支撑着,在这以下有序摆放的还有数层报纸及塑胶布。画布的位置正好与艺术家的身高差不多,宽度大约是艺术家摊开一双手臂那么
期刊
2015年12月7日,冯国东去世10周年,在北京建外外交公寓举行了缅怀冯国东追思会,这个地方在上世纪曾是地下文艺最为活跃的地方。编剧、导演、作家、摇滚乐等各色人等在这里都演绎过不同的故事。栗宪庭、袁佐、马克鲁、冯良鸿、张伟、刘是、马树青、毛栗子、冯兮、徐亮、蕺大卫等20多人畅谈冯国东的为人和艺术,感慨万千。历史虽然奔腾,但人物、艺术精神依旧。  冯国东作为80年代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态
期刊
首先,报纸的第一属性是——让我们把任一张报纸(过时或当下)看成是所有纸媒介的一个样本,那么,一张报纸必然蕴含着两种历史信息,第一是文字和纸张;第二是印刷与传播,它们分别对应信息传播史的两个阶段。  从信息传播史来看,纸媒体的出现是文字的创生和造纸术的发明,农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文字与纸张创造了古代和中古文明的基本面向,信息符号可以被书写或雕版印制使知识传播成为可能。而现代报纸的问世,则必须受益于新的复
期刊
透过蒯连会的视觉图像世界,让阅读者清晰地看到艺术新一代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  熟悉蒯连会的人都知道,她有着令同辈人艳羡的从艺经历,这也为她的艺术之路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使其可以随心随性游刃有余地穿行在艺术、生活、工作、交游间。但无论是艺术的追寻,生活的苦闷,或者说工作的枯燥,都没能阻挡或改变蒯连会。她依然是这样的坚定,这样的从容,这样的快乐,但在坚定、从容、快乐的背后,也让
期刊
由中国绿化基金会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丝绸之路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国画院、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的《李青丝绸之路画展》,于2015年10月16日至20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李青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二级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这次展出的作品包括李青20余年来所创作的有关丝绸之路题材的水墨画及书法和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