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要重视体验、领悟和品味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作品的知性化模式,现代的阅读理论把重心转向了作品、读者,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家、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整体,因此,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的过程就是发现作品意义的过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有个人的“期待视野”,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积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拓宽生活视野,丰富人生体验,以使自己的欣赏品位得到提升,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尊重学生的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学生对作品的初始反应,珍视学生的富有个性的理解。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文学阅读的重要途径是体验、领悟和品味。
  一、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是十分重视的,这一关键词在课程标准中前后出现过多次。之所以重视体验,较多是从文学作品的生动情境和感性形象出發的,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投入与阅读者的情感活动联系紧密,反对完全抽象地对待文学作品。体验要求亲身经历,当然在阅读中只能是我们常说的“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强调感性是阅读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的这种初步的形象思维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画读,即一边阅读一边画出自己头脑里的形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在头脑里成像。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前句对作者而言,后句对读者而言,所谓体验,就是“披文入情”的功夫。
  过去的语文课关注概括,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材,经常用的一个关键词是“概括”。概括能力是什么?概括能力就是把事物简单化,事物本来是非常丰富的,是整体的,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这个本领要不要?这个本领非常重要,概括提炼,像归纳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概括词在文中的基本意义,都要用概括,这还是需要的。但过去的语文课程标准只关注概括而不重体验,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验”这个词出现频率非常高,为什么要体验?体验就是把心放进去,把情感放进去。当教学过程变成知识结构的过程的时候,往往排除了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只有概括,只有抽象思维而没有情感、没有形象思维,这样的教育离开学生的精神世界,离开学生的精神发育,是干瘪的东西,在义务教育阶段,人的精神发展就失去了一个最佳时期。而要能够完成情感发展这样一个任务,语文有它的优势。
  二、领悟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文学作品阅读主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多处在文本的感性层面,到初中阶段提出“领悟”,就由从感性出发上升到理性把握,着重在对作品内涵的把握,从生动的形象或情境中,获得理性的启示,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当然,领悟的程度可以有深浅之分,对初中生来说,这种领悟还是初步的。这个领悟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理解、领会,但不排除有一定的本质性感悟的成分在内,理性成分居多,他与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心理特点是相适应的。
  比如,作家是如何选择独特的视角或方位,让自己的个体心灵与时代精神和社会脉搏相沟通,使重大的社会现实题材得到个性化的表现的。作家是怎样基于对身处的社会的长期感受和整体把握,又在对具体生活素材的处理中融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的。作品反映的虽然是特定时代的生活和感情,但其思想意蕴是否能够超越特定时代,而具有关于历史、社会、人生、人性的广泛又深层的启示。如读杜甫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就要领悟诗人如何从小处、实处落笔,由茅草被秋风所卷,夜不成寐的家事,逐渐推广到有关国家人民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呐喊,读出诗人悲天悯人的广博情怀。
  三、品味
  品味语言,从某种角度说是以上“体验”和“领悟”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必然是从触摸语言开始的,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而这种语言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同步的,始终与体验、领悟相伴,两者很难说孰先孰后。品味语言,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积累言语经验。它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参与一种言语实践活动;是在言语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他人所表述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是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词汇、语法和修辞知识。对于语文课来说,学生在品味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和积累语言表意的方法和经验。
  品味语言是语文课程与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因而,对文学语言的品味可以说是语言学习的捷径,培养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其作用很难替代。
  作者单位: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736100)
其他文献
本文从一则教学案例出发,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从多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变教学中的"尴尬"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动态、微光情况下的输液训练电动荡板床,以提高护理人员在颠簸摇晃的后送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环境中的静脉输液操作能力。方法:在人力荡板床的基础上
"课堂学习竞争机制"有利于激发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及积极进取精神,因而是一种切实可靠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摘 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在PLC教学中打破常规、变换教学思路,运用研究性学习理念,整合多年来对PLC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经验,重点在于结合职业学校学生接受能力的特点,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出发,以研究性学习与一体化教学整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依据,为如何开展及更深入开展进行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新模式提出了探讨意见。  关键词
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格式韵律,它们或庄重典雅,或婉转流动,蕴藏着作者的情怀,无不给欣赏者美的享受。在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收录了不少古诗词,指导学生阅读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使他们爱上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古诗词创作的时代大多较为久远,且诗词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古诗词的主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策略指导学生鉴赏,促进学生品味古诗词独特的韵味。  一、背景鉴赏,浮现意境 
近年来,随着园林植物栽植面积的扩大,真菌病害发生也逐渐呈增大趋势。本文调查了关中地区园林植物真菌病害发生的种类,详细描述了其发病症状,鉴定出病原,以期对于该地区园林植物病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清楚阅读能力都包括什么。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理解力、想象力、鉴赏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重视。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重新认识阅读教学  “新课标”提出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应根据材料
林业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整治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繁荣的发展阶段,在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林业病虫害呈现出高发的态势,对林业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甚至威
摘 要: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懈的追求。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合理使用教材,优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112-01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规定了山茱萸采种母树选择、种子采收与处理、种子质量、圃地选择、整地与播种、苗期管理、苗木质量及包装运输等育苗各个环节的标准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