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来源 :教学世界·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g1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代是人才成长的关键阶段,积极探索符合现代中学生教育的方法,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在现代的中学生中,有些学生个性很强,往往与施教者背道而行。如果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对头或者缺乏耐性,那么这些学生就会和教师对着干,其逆反心理表露无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定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的激化。逆反心理虽然是中学生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无论对学生本人、集体、社会都会有一定的危害。在校时,这些学生常常把违反校纪校规当“家常便饭”,踏入社会时,他们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隐患。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存在逆反心理的话,就要努力地去改变他们,使他们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中学生的自身因素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断乳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中学生成人感越来越强,他们认为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者不愿意转变,仍把他们当孩子看待,对于中学生的烦恼,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中学生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摇篮。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难度的增加,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不少误区,其中管教过于严厉或自由放任是青少年形成不健康心理的主要原因。1.管教过于严厉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感增强,他们厌倦了父母所安排的生活,渴望有一个自己独立的小天地,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一些事情,但父母对于子女提出的要求往往是粗暴地扼杀。父母要不高高在上,要不从头管到尾。长此下去,作为子女在心理上产生两种心理:一种是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自己缺乏信心;另一种是形成逆反心理,对大人所做出的安排统一说“不”。2.自由放任型。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度溺爱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他们所作所为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就会使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养成自负的心理。听不到任何批评,经受不住任何挫折,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唯我独尊的恶习,造成孩子任意妄为,与社会、老师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一遇相应时机必然导致消极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中学生逆反心理现象,都是在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以下几个方面都会造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第一,教师对学生的不公正待遇。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把秤,对教师的关心重视或冷漠都能感受得到。例如,某学生因在上学路途中助人为乐而迟到,此时,他需要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全面评价,尤其需要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如果教育者不问缘由,只去谴责其迟到的违纪行为,就会形成主体对教育者从需要到情感、认识上的复合逆反。第二,教师自身行为的反差。部分教师素质低下或性格反复无常,导致学生无所适从。第三,师生之间知识水平、兴趣、对事物取舍的态度等。第四,教师长期以来在学生中的威望等等……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策略
  
  在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中,逆反是一道必须翻越的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地寻求并制定出调适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明白了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这为我们制定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一)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包括心理素质、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二)要融洽师生关系,加强感情投入。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师生感情越深,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小。
  (三)重视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或者是认知与意向发生矛盾。“心病还得心药治”,为此,教师要加强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他们的心理症结。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意义就在于它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素质的培养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
  总之,面对中学生常见的逆反心理,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地寻找根源,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站在他们的立场,站在现代社会进步的角度,帮助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克服逆反心理,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往往这些都是注重早期语言教育的结果,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  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    一、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积累语言、练习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    《纲要》指出:“重视幼儿语言环境的创设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趋势。”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
期刊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是历史学科得天独厚的优越所在,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好历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其受到历史上优秀思想、道德传统和优秀历史人物高尚品质等方面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发其爱国情操、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学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联系素质、能力教育,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教育内容进行教学。    一、利用中国古代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近年来,针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以及在寄宿生教育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加强了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
期刊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在“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中,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卫生学校属于中等职业教育性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新型农村
期刊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寓意、创新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而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情感。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侧重,而这种生理与心理的体验过程,必须通过教师在听觉感知、视觉感知、运动感知等方面加以引导,发挥音乐学科优势,创设多
期刊
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农村中学搞实验教学应有所不同,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大部分的农村中学,拥有自己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具体情况不同,如:实验器材的缺少,学生基础较薄弱的等决定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应有自己的特点,应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在农村学校中实施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凭自己的一点经验谈一下物理实
期刊
在今年一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号召道:“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为实现此目标,就必须重视基础教育和养成培养,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本文试对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探索为先—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
期刊
“四步作文教学法”是我经过多年实践,摸索总结出的一种利用每周一节的九十分钟晚自习,完成作文指导、作文、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四个教学步骤的教学法。一般情况下,作文指导十五分钟,学生作文四十五分钟,作文批改十五分钟,作文讲评十五分钟。  九十分钟能完成这四项任务吗?学生批改作文,能行吗?事实证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但能行,而且还能做得更好。    一、传统作文教学法    常见的高中语文作
期刊
在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语文教材,在创造美、感受美、鉴赏美的一系列审美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这些教材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而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教学效率,还具有实施美育的功能,它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为之萌发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一、创造情境,在实践中创造美    传统
期刊
事件:  小敏辍学,我去家访。  我骑上自行车,一路打听,来到一个农家小院。  “小敏,你好,家里憋闷不?”我开门见山的说道。小敏红着脸,钻到另一口屋。他母亲把我迎进屋里。一会儿,小敏爸也回来了。我们一起说话,小敏一直没有出来。我请小敏爸把小敏叫出来。  小敏低着头走了出来。  我让他坐在我的身边,我握住他的手。一会儿,他却把手抽了回去,双手抱着头,头压在双腿上。  我的心里有点发酸。  他是在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