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行走起来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sfhkjthre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再现语言之灵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无限延伸,形成立体语文、行走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关怀;灵性语言;立体语文;行走语文
  Let the language classroom run about
  Zhou Ying,Li Ying-chun
  【Abstract】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the teacher want to be full to make use of academics advantage, reappear language of innate intelligence, set up to make people the center of thought, the oneself need to be set out from the student, concern the student's character, emotion and morals, make the language classroom be full of humanities concern.Then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make the infinite extension of the language classroom, the formation stereoscopic language, run about a language.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Humanities concern;Innate intelligence language;Stereoscopic language;Run about a language
  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性。语文教学实际就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不仅仅是“器”、“用”,还是“道”、“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因而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好的语文教学,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的情怀,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让学生从中体悟语言妙处,学会语言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走到哪里学到哪里。——这是语文教学成功的根本。
  几十年语文教学中科学主义过度泛滥:过度追求教材体系的逻辑化、教学点的细密化;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序列化;教学方法上对语言和内容的透析化、准确理解化;语文知识完全量化;语文能力的训练层次化;语文考核测试的标准化等等。语文课堂上这样的现象似乎司空见惯,师问,①本文有几段?②这段有几句话?③分成几个层次?④这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好在哪几个方面?⑤这个比喻的本体、喻体是什么?等等,用冷漠的知识分析取代辩证的语文感受,用大规模的狂轰滥炸、抽筋剥骨,扼杀语言的气韵和灵动。
  在科学主义理性哲学观照下,语言完全是外在于人的客体,可以纯理性地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语言单位解析,由语形向语义解析。篇章可解析为段,段可解析为句,句可解析为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成分由词组或词构成,词组和词又可解析为词和词素;每一级语言单位,都是形负载着义,义依附于形,通过析形可以得义。文章似乎是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段而篇章,逐级叠加拼合的。文章似乎是字义相加成词义,词义相加成句义,句义相加成段义,段义相加成篇章义。于是人们潜意识地认为,阅读、听话就是由大的语言单位向小的语言单位挨级解构;写作、说话就是由上的语言单位向大的语言单位逐级重构。完全抽去了人的情感、人的意志、人的個性,否定了语言是人的生命形式,是生命的机制,是活泼的人性舒展,是生命的外形与写照,忽视了语言是非常情意化的,往往要靠体验感悟来内化,需要在情境的感染下“激活”、“点燃”,需要表象、想象的高度活跃来支撑符号化、声音化的文字。这种解构与重构、解析与抽象榨干了、冰释了语言的浓烈的人情、人性、人伦意向,使之成为了一堆堆僵死、冰冷的语码。当我们力图用这种科学主义的理性语言观去解析一篇美妙的文章之所以美妙时,往往不得要领,不得神韵。索然无味的解析、解构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科学的力量在这里起了是破坏性作用。
  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人本身,是主体,或说人与语言互为主体;不仅是“器”、“用”,更还是“道”、“体”。语言是人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人道、人生、人性、人格意向。“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帕默尔《语言学概论》中译本第148页)语言离开了人就无法实现其本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将强烈的人文精神贯注其中,必须强调把语言看作生命主体、生命整体,强化“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因此,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四点。
  第一、关注语言所描叙的情景,注重学生对语言的体验和感受。
  “格物这功只能在身心做”,教师应创设人化情境。再现课文语言之灵性,让学生亲历亲受,自感自悟,静思揣摩,使语言在心中彻底内化。应利用“生活展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怀念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让文中思想、形象立体起来,让学生“身心”感受语言,从而使学生置身课文中,感受文章思想和人物的人格魅力。另外也必须强调课文、作文紧密贴近学生人生,学生才可能用“身心”感受。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真切投入,真正做到“主体与主体对谈”。
  “语言半是事物的代名词。半是精神和情感的代名词”(滨田正秀〈文艺学概念〉)。曹禺说:“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创造同样真实、生动、迷人的语言境界。”情感投入才能激活语言。语文教师主要的是用充满灵性的语言“还原”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做“运转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   “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还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和评价情感的条件。教师要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让学生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密切关注学生,进行情感加温,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也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时时记着语文、学习语文。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注重人格的全面完善,注重语文教育。
  学习语言不只是学语言知识,也不只是历练语言能力,我们不要把語文教学当做语文训练,而是语文教育;不要当做单纯的语文学习,而更是情感教育、文化熏陶。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路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说谦虚》中的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等等,教师倘能运用富有灵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个性化的情境让这些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使这些伟人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学生就会感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会把这些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握青春、努力学习,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四、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注重学生从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
  语文教师要研究人性的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的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关注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只有学生心中的人性需要强烈起来时,他才会充满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才会自觉学习。
  另外,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已关注的对象,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好灵性的教学语言,再现文章语言之灵性,用极富灵性的语言解读出饱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之灵性与学生自身之灵性碰创,让饱含于文中的灵性与学生自身之灵性碰创,擦出思想的火花,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就能水到渠成的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从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让学生走到哪里学到哪里。使语文课堂立体起来、行走起来。
  参考文献
  [1] 《走进新课标》(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张楚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3] 《用人文精神照亮心灵》《北京教育》
  [4] 《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学习》(1993年1期)
其他文献
“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主题发展方式转变其实一个是技术创新,一个是制度创新,主要就这两块。     中国经济:请您从研究的领域,对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做一个总结。  刘伟:我的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转轨(即体制改革)两大方面。我就从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对2010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的认识。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来说,2010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年份。我说它很有意思,至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无论是现代还是过去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都被广泛应用,也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啟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将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着重从提问广度、问题设计、提问方式等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期刊
我参加工作已经有17年,自参加工作以来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曾在2002年和2011年被评为西宁市优秀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在任班主任期间,我遇到过很多案例,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应有以下五点:  1. 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的前提 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的负责,下对学生的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全面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并能积
期刊
【摘要】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使物理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打造;高效课堂;问题情境;发掘资源  Shallow talk to create efficiently classroom in the importance within teaching of the ju
期刊
【摘要】电大某些录像教材存在弊端,有待改进;只有压缩、精减录像教材的现有为时课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方法,才能真正发挥其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录像教材;课时;多样化  The improvement record image teaching material to strengthen television teaching effect  
期刊
【摘要】混凝土渠道防渗具有一次性投资比较大,防渗效果好,管理费用低廉,使用寿命长,运行安全的特点。是目前关中灌区渠道广泛采用的一种渠道防渗技术措施。但受寒冷气候和局部地质灾害影响以及工程技术措施不当,造成的损毁问题,给渠道的运行与管理带来许多困难。  【关键词】混凝土;防渗;渠道渗漏;危害;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The concrete outlet Chen carve to seep into
期刊
低年級的教学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更多的是学习字词,认识生字,积累字词。如何让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相互辉映,使学生的读、说、写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努力的。  在低年级进行写作教学,让一群孩子有话说、能说、会说,对于我们低年级的教师来说,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乐事,因为他们的积累是有限的,词语的运用也是很单一的,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只有转移目标,而进行相似的训练,在日常的教
期刊
高考成败的关键就是如何抓好常规教学,研究备课方法,提升应考能力,就是如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针对性是实效性的前提,而针对性的核心是一言堂内容与高考要求具有针对性,教学策略与学情实际具有针对性。从以往的指导迎考复习来看,有些教师往往热衷于购买形形色色的复习资料,而不太重视对《考纲》与《说明》的研究,经验从事,盲目性大;复习过程唯资料课本,陷入茫茫“题海”“,
期刊
【摘要】对比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不仅是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素养、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大胆尝试。实施对比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擦出学生的思维火花,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是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樊笼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对比教学  The importance of contrast teachin
期刊
探究式教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其目的不是要把少数学生培养成科学精英,而是要使学生都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通过探究教学使学生能动地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探究式教学早已成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