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小学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应测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测试与评估分为三个步骤,即:定目标、定内容、定方法。认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让学生测试,又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作者认为四年级英语的测试与评估可分为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这两部分,并就如何操作提供了要求。作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测试与评估的要求。最后作者指出,扫尾工作也是测试与评估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也应做好。
  关键词:测试与评估 偶然性 客观 公正 听力理解 口头表达
  测试与评估不仅是教师教育工作的主要环节之一,而且还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因为通过测试与评估,教师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够诊断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犯错误,教师可据此改进、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还能知道具体某个学生的知识欠缺,以便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而学生为了要通过测试与评估,他们就得复习功课,使知识系统化,而且测试后,学生可以知道
  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没有掌握,他就能有目的地去学习。
  Ⅰ.测试与评估的指导思想
  小学四年级的英语水平属于一级,它一般只测口试,不测笔试。我们以往的口试只是问学生几个简单的问题,学生会回答就行,或是让他们唱唱英语歌、背字母表等。教师提的问题,侧重于机械地测试学生的语言形式的掌握,笔者认为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应该测试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为这样的测试对教与学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Ⅱ.测试与评估的三个步骤
  A.定目标
  指的是教师要明确社会的要求,知道为什么人而举行测试,受测者又是什么人,要通过测试达到什么目标,了解什么情况。
  B.定内容
  指的是规定测试所要覆盖的内容范围,教师要明确本次测试的内容,这样就不会超纲,超过学生现在的实际水平。
  C.定方法
  指用什么方法来测试。教师要做的事情涉及到测试的设计与目标的确定,包括命题、制卷、施考、评卷以及数据的利用等等。
  Ⅲ.测试与评估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测试与评估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偶然性因素,它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命题本身就包含偶然性因素。一次的测试不可能把学生所学过的东西都包括在内,如果教师偏爱某一内容,试题中这方面的内容就可能多些,学生如果复习比较充分,他就会考得好些;如果学生学习很好,也好好复习了,恰巧这一方面没有复习,那他就一定考得不很理想。
  2.测试阶段也有偶然性。如果学生怯场,或身体不适等偶然性因素都会影响其正常发挥,但如果学生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或该学生性格较为开朗,平时较得教师的喜欢的话,他也许就会考得比较好。
  3.教师的评估也有偶然性。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个人的好恶、精神状态等都会影响到评估的正确性、公正性。
  由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必须做到如下两点:1)教师要保证让学生能在客观、公正的情况下参加测试,不能干扰学生的测试,要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参加测试,以保证学生的英语水平正常发挥。2)教师的评估要客观、公正。教师不能带着感情色彩去评估学生,即使该学生不怎么让教师喜欢,教师也要能不偏不倚地、正确地对该学生进行评估。
  Ⅳ.测试与评估的内容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四年级的英语测试与评估可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A.听力理解的测试
  听是一项很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衡量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听力理解测试是小学四年级英语测试与评估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试用),听力理解可分为听力和理解两个模块,其中听力模块包括听与做、玩与演这两方面的内容,理解模块包括读与写、视听这两方面的内容。见表1:
  


   B.口头表达测试
  口语测试也就是测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也是语言测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口头表达测试包括说与唱两部分内容。见表2:
   于口头表达测试的评分,可有如下两种方法:一是把口试表现分解为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内容、流利程度、准确性等,不同的要点作不同的加权处理,各个要点得分相加就是总分;二是请一至二名同事帮忙,这样几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总体印象给学生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分。
  不论是听力与理解的测试,还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测试,它们共两个模块,20项内容,总分共计200分,但对学生评估时要把各总分折成优、良、及格、不及格或甲、乙、丙、丁等文字来记分。上面的表格主要用于期中、期末或是学年的测试与评估,单元的测试与评估也可参考,每次不一定全部都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V.结束语
  英语的测试是对学生而言的,而评估则是对教师而言的。作为英语教师,学生测试后,还要做一些收尾工作,如评卷、分析卷子、讲评卷子等等。笔者认为,扫尾工作与测试与评估同等重要,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到一些特殊学生家里去家访,和家长分析情况,让家长心中有数,结合学科特点双方配合,要给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努力的方向。
  参考资料:
  1.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教出版社2000年出版.
  2. 高兰生,陈辉岳著《英语测试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试行).
  4. J.B. Heaton: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外研社2000年8月版.
  5. 《灵通少儿英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Reading and expressing are two parts of the English learning which are fundamental.
期刊
[摘要]英语词汇文化内涵与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小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重点分析小学英语词汇中的文化内涵并深入探讨将词汇文化内涵融于小学词汇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 途径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存在,语言受文化的影响,但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因为文化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重要理念就是创新。本文通过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环境。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创新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阐述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和一些做法,强调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过程,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语言环境  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以学
期刊
一、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分析
期刊
兴趣是一切行动的动力。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对某个对象感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同样,当学生对某门课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而在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让学生学好英语,兴趣是关键。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外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外作业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再沿袭传统的“一背”、“二抄”、“三练习”显然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但是课堂45分钟的学习毕竟很有限,如果
期刊
数字话题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按照顺序读数不觉得难,但是打破顺序就难了,而要他们写下来就更难了。如何使学生学得轻松有效,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借歌曲学数字  把教学难点融于节奏感强的英语儿童歌曲之中,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如在教数字1到10时,我利用一首英文数字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在教数字之前,先教这首歌,一放
期刊
英语新课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英语教学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对广大英语教师来说,这次课改是更新理念的好时机,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主阵地。本人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与近年来在教学中所作的积极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
期刊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老师,常有熟悉的中学生家长咨询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英语写作能力。结合自己长年从事该方面的辅导工作,谈一谈个人体会,希望对其有所帮助。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不仅在口头上而且还要在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互相渗透的关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从外部言语到内部
期刊
为了使自己能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人们努力将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对提高学生外语记忆的效率作了一些探索。  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外语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