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教师教研现状不容乐观。其一,信息技术课程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一向不高,信息技术属于小学科,同校、同学科教师人数少,缺乏有经验的优秀骨干教师指引,故开展校本研究很难取得良好的成效。其二,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本身对本科目也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其实,信息技术教师在网络教研的开展上占有技术优势,而这样的优势却没有很好发挥。其三,无论是学科内容的设置,还是成功教学方法的尝试、合适学习环境的构建等,都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实践探讨和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共同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面对相对匮乏的教研氛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如何突破、如何发展呢?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以跨区域、开放性、多层面的交流为特色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网络教研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教师和专家的重视,围绕着其所开展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觉得网络教研的开展仍然缺乏相应的实效性,网络教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网络教研的优势,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 内容明确,考虑需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运用,赶时尚、跟潮流的意识虽然有所纠正,但用网络平台当面子工程的情况仍然存在。而且网络教研平台已搭建起来了,但其管理的重心似乎在“网络”,而不是在如何开展“教研”上,信息技术教研的重心变成了技术管理,而忽略了“教研”这一中心点。这种表现尤其是在学校的网络教研平台上更为突出,让人感觉到所谓管理者和引领者只是网络的管理者,而不是教研的骨干,这就容易使网络教研只剩下平台,而没有教研的内容。
每一种网络教研形式的出发点往往都很好,各种平台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因为一旦平台搭建起来,就希望吸纳更多的人来参与网络教研,我们经常会收到各级教育部门发来的各类学习网站、资料网站的活动通知,但有些是纯理论上的研讨,有些是从上而下的单方面灌输,这就忽略了一线教师的需求,网络教研的内容不能脱离一线教师的教学。网络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一线教师对课程实施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脱离了一线教师的需要,网络教研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网络教研的发展态势自然也就不会好了。所以,网络教研的内容不能脱离一线教师,必须紧密联系一线教学的实际。笔者曾参与过一次某个论坛的网络教研,主持者是某高校的教授,但最终结果是过程中理论的东西高于实践的东西,网络教研脱离一线教学,空洞而无实际意义。
教研活动是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指导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主要由教师参与的学习研修活动。网络教研也是教研存在的一种形态,其活动的主体和活动主要影响都是教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网络教研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专家、教师都是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是实践问题的探索者。我们建网络、做教研,目的是让教师成为主体,人人参与体验,共建共享,这样网络教研才能充满生命力。比如,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针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教学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主题应该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突出人文性,可以来自专家的最新研究,也可以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参与研究的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笔者曾参与了“新学期第一节课怎么上”“微机课堂纪律,你是怎么处理的”等教研活动,活动的过程如下:
1. 公布研修主题;
2. 网络研修;
3. 公开课展示;
4. 研讨分两个阶段,现场研讨和网络研修;
5. 中心教研组的一位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教学资源。
这些自主的言说经细心梳理,可以凸显出教师群体关注的理论或者实践主题,为群体更深层次的研讨以及专业成长提供生长点。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研究,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制订一系列的教研主题活动计划,让教研活动更深入、更有效。
二、 形式多样,取长补短
网络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以个人博客为平台进行教学反思研究、以专家主持的专业论坛为平台进行远程合作式的主题研究最为引人注目。除此以外,还有区域性的专业QQ群(研讨)、专题学习(研究)网站的利用等多种形式。网络教研可以是QQ群的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论坛上你一段我一段,两者各有优点和缺点。QQ群参与人员多、页面更新快,这要求参与者眼快,思维也快,往往是参与者还在思考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又来了,有时让人感到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论坛讨论,针对性强,支持者易于调控,但是信息量相对较小。所以,在网络教研的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其优点,尽力弥补其不足。
专业论坛的网络教研必须有着定期的活动计划和实施,必须要有着明确的话题讨论,并且话题应该提前一周公布,让参与者有较好的准备和思考,也就是让参与者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参与。组织者的话题讨论框架必须有条理、有思维的跨度,而不应该是凌乱、跳跃性的。组织者的引导必须突出重点,尤其突出话题讨论的重点,并围绕重点进行引导和分析。
有些教师的意识仅仅停留在获取网络信息,希望能够从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现成的资源(如现成的教学设计、现成的优秀试题),而没有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的做法不能丰富教研资源,不利于“研”的开展。所以,即便平台再好,缺少了参与、交流和互动,平台只能成为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在许多教师心里便会逐渐形成网络教研“虚空”的印象,缺乏吸引力。所以,网络教研还要与传统教研相结合,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也是优势互补的。开展网络教研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效益;而网络平台上的教研内容可以看做是传统教研实践内容的映射延伸。对传统教研来讲,其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全面的、及时的和深刻的;网络教研则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放大”专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在不相识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的互助研讨。比如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上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后感等资料发布到信息技术教师的QQ群上,各听课教师除了现场的评课外,还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回去后将再思考的体会发布到平台上,大家一起交流。再比如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加入了携手博客的信息技术教师群后,能及时感受到浙江省内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近况,学习到各路专家的思想理念,及时关注到浙江省内一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动态,可以与他们交流研讨,这样的网络教研让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使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感受到了这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加有组织、有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以提升教研实效性为目标,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并在专家的引领、教研员的协助指导、优秀骨干教师的率先垂范下,积极参与,从理论到实践、从过程到方法朝着一个教与研并进的方向迈进。
网络教研是以促进教师自我表现为动因,以跨区域、开放性、多层面的交流为特色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网络教研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教师和专家的重视,围绕着其所开展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觉得网络教研的开展仍然缺乏相应的实效性,网络教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而产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教师要想充分发挥出网络教研的优势,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 内容明确,考虑需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运用,赶时尚、跟潮流的意识虽然有所纠正,但用网络平台当面子工程的情况仍然存在。而且网络教研平台已搭建起来了,但其管理的重心似乎在“网络”,而不是在如何开展“教研”上,信息技术教研的重心变成了技术管理,而忽略了“教研”这一中心点。这种表现尤其是在学校的网络教研平台上更为突出,让人感觉到所谓管理者和引领者只是网络的管理者,而不是教研的骨干,这就容易使网络教研只剩下平台,而没有教研的内容。
每一种网络教研形式的出发点往往都很好,各种平台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因为一旦平台搭建起来,就希望吸纳更多的人来参与网络教研,我们经常会收到各级教育部门发来的各类学习网站、资料网站的活动通知,但有些是纯理论上的研讨,有些是从上而下的单方面灌输,这就忽略了一线教师的需求,网络教研的内容不能脱离一线教师的教学。网络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一线教师对课程实施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认识。脱离了一线教师的需要,网络教研的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网络教研的发展态势自然也就不会好了。所以,网络教研的内容不能脱离一线教师,必须紧密联系一线教学的实际。笔者曾参与过一次某个论坛的网络教研,主持者是某高校的教授,但最终结果是过程中理论的东西高于实践的东西,网络教研脱离一线教学,空洞而无实际意义。
教研活动是对一线教师进行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指导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主要由教师参与的学习研修活动。网络教研也是教研存在的一种形态,其活动的主体和活动主要影响都是教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网络教研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专家、教师都是教研活动平等的参与者,是实践问题的探索者。我们建网络、做教研,目的是让教师成为主体,人人参与体验,共建共享,这样网络教研才能充满生命力。比如,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可以针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些教学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主题应该关注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突出人文性,可以来自专家的最新研究,也可以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参与研究的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笔者曾参与了“新学期第一节课怎么上”“微机课堂纪律,你是怎么处理的”等教研活动,活动的过程如下:
1. 公布研修主题;
2. 网络研修;
3. 公开课展示;
4. 研讨分两个阶段,现场研讨和网络研修;
5. 中心教研组的一位成员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形成教学资源。
这些自主的言说经细心梳理,可以凸显出教师群体关注的理论或者实践主题,为群体更深层次的研讨以及专业成长提供生长点。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新研究,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制订一系列的教研主题活动计划,让教研活动更深入、更有效。
二、 形式多样,取长补短
网络教研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以个人博客为平台进行教学反思研究、以专家主持的专业论坛为平台进行远程合作式的主题研究最为引人注目。除此以外,还有区域性的专业QQ群(研讨)、专题学习(研究)网站的利用等多种形式。网络教研可以是QQ群的你一言我一语,也可以是论坛上你一段我一段,两者各有优点和缺点。QQ群参与人员多、页面更新快,这要求参与者眼快,思维也快,往往是参与者还在思考前面的东西,后面的东西又来了,有时让人感到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另一个问题又来了。论坛讨论,针对性强,支持者易于调控,但是信息量相对较小。所以,在网络教研的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其优点,尽力弥补其不足。
专业论坛的网络教研必须有着定期的活动计划和实施,必须要有着明确的话题讨论,并且话题应该提前一周公布,让参与者有较好的准备和思考,也就是让参与者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参与。组织者的话题讨论框架必须有条理、有思维的跨度,而不应该是凌乱、跳跃性的。组织者的引导必须突出重点,尤其突出话题讨论的重点,并围绕重点进行引导和分析。
有些教师的意识仅仅停留在获取网络信息,希望能够从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现成的资源(如现成的教学设计、现成的优秀试题),而没有参与网络教研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的做法不能丰富教研资源,不利于“研”的开展。所以,即便平台再好,缺少了参与、交流和互动,平台只能成为一种形式。久而久之,在许多教师心里便会逐渐形成网络教研“虚空”的印象,缺乏吸引力。所以,网络教研还要与传统教研相结合,网络教研和传统教研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也是优势互补的。开展网络教研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升教研的质量和效益;而网络平台上的教研内容可以看做是传统教研实践内容的映射延伸。对传统教研来讲,其参与者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是全面的、及时的和深刻的;网络教研则不仅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放大”专家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在不相识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的互助研讨。比如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上的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教后感等资料发布到信息技术教师的QQ群上,各听课教师除了现场的评课外,还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回去后将再思考的体会发布到平台上,大家一起交流。再比如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加入了携手博客的信息技术教师群后,能及时感受到浙江省内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近况,学习到各路专家的思想理念,及时关注到浙江省内一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动态,可以与他们交流研讨,这样的网络教研让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使信息技术一线教师感受到了这是一项重大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加有组织、有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平台,以提升教研实效性为目标,发挥信息技术学科优势,并在专家的引领、教研员的协助指导、优秀骨干教师的率先垂范下,积极参与,从理论到实践、从过程到方法朝着一个教与研并进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