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在作文指导上实现突破
强调“现身说法”,提倡教师写“下水文”。目前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拟题,学生写作,最后教师评改。习作的过程全成了以学生活动为全部的过程,教师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优秀的游泳教练应不应该是游泳的健将的讨论已时过多年,是是非非,各执一词。但是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善写的高手,至少也要做到勤写,却已被公认。实际上,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愿写或不会写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教师本身缺乏对写作过程的切身体验,必然引发给学生的引导和指点出现隔鞋搔痒之嫌,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改变这一现状的“妙方”就是大力提倡教师亲自参与作文实践,多写一些“下水文”。教师多写“下水文”,就能体会和把握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谈自己的构思,交流自己的造词、用句、分段上的想法,再指导学生习作,这样一来,比自己空讲理论要强得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拉近了,且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那股创作激情就会如火山爆发一样。
二、要在作文素材积累上实现突破
1.多读,注重情感积累。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没有细心观察,缺乏情感积累,更谈不上有所思,有所悟。观察的确是智能的最重要的能源,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知识有95%来自于观察。这也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每个人的观察能力水平不尽相同。而书籍能快速而直接地让我们接触到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书籍是观察精华的汇聚,学生只要广阅博览,用心消化,就可以从书本上再现自己的生活实践,引起共鸣。书读多了,感悟就会深,情感就会得到陶冶,作文素材就会得到积累,加上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持之以恒,写出好作文也是水到渠成,正如国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读作了新规定,各年级学生每学期要达到不同标准的阅读量。
2.拓宽素材积累渠道。大自然是个大课堂,社会是本无字之书,网络更是素材积累的宝库,为此,我们应多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生活,也应组织学生上网,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三、要在作文批改上实现突破
我认为作文批改应突出“精”、“新”。“精”是指每次批改的习作“少而精”,要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确立样板,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去批改习作。一个班学生的作文水平千差万别,就可分好、中、差三个档次分槽喂养,分三组每组选三篇习作作为样板,通过板书以及用幻灯片的形式先让学生想想习作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不够好,有待改进以及该怎样改进,再由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改,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批改习作的一些要点。“新”则一是指每一次批改中突出一个方面重点。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体现,而语文知识又点多面广,要想在一次作文批改中“全面开花”,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每一次批改作文应确定一个方面作为批改重点,或语句不通,或逻辑错误,或表述不清。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做到批改手段新。即大力提倡面批面改,师生面对面批改、交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甚至可以不定期轮换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互批。批改时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多批少改。改动的过多,既费时,又在一定程度有损他人的自尊。要求学生不能将他人习作批的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这样只能增强部分习作差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这样一来,拉近了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懂得作文不是高不可攀。于是,学生的这种自信冲破了传统作文批改所显露的那种自卑,迅速演变成“我不错,我努力过,我要看别人也怎么样”的积极参与的竞争心理。
四、要在作文讲评上实现突破
传统的作文讲评,一般都流于形式,穷于应付。或了了几句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重新作文;或挑两篇质量相对好的习作作为范文大讲特讲,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求知需求。到头来,讲评教师全心投入,挥汗如雨,学生则木然处之,甚至昏昏欲睡。笔者认为,现代的作文讲评应轻讲重评,轻师评,重生评。轻空谈理论,重联系实际。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去让学生感知,让学生受到影响,受到熏陶。
强调“现身说法”,提倡教师写“下水文”。目前作文教学的模式为:教师拟题,学生写作,最后教师评改。习作的过程全成了以学生活动为全部的过程,教师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优秀的游泳教练应不应该是游泳的健将的讨论已时过多年,是是非非,各执一词。但是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善写的高手,至少也要做到勤写,却已被公认。实际上,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不愿写或不会写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教师本身缺乏对写作过程的切身体验,必然引发给学生的引导和指点出现隔鞋搔痒之嫌,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改变这一现状的“妙方”就是大力提倡教师亲自参与作文实践,多写一些“下水文”。教师多写“下水文”,就能体会和把握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谈自己的构思,交流自己的造词、用句、分段上的想法,再指导学生习作,这样一来,比自己空讲理论要强得多。“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教师之间距离拉近了,且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那股创作激情就会如火山爆发一样。
二、要在作文素材积累上实现突破
1.多读,注重情感积累。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没有细心观察,缺乏情感积累,更谈不上有所思,有所悟。观察的确是智能的最重要的能源,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知识有95%来自于观察。这也的确有一定道理,但每个人的观察能力水平不尽相同。而书籍能快速而直接地让我们接触到人类文化的精华部分。书籍是观察精华的汇聚,学生只要广阅博览,用心消化,就可以从书本上再现自己的生活实践,引起共鸣。书读多了,感悟就会深,情感就会得到陶冶,作文素材就会得到积累,加上多读多写,以读促写,持之以恒,写出好作文也是水到渠成,正如国人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读作了新规定,各年级学生每学期要达到不同标准的阅读量。
2.拓宽素材积累渠道。大自然是个大课堂,社会是本无字之书,网络更是素材积累的宝库,为此,我们应多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理论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生活,也应组织学生上网,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三、要在作文批改上实现突破
我认为作文批改应突出“精”、“新”。“精”是指每次批改的习作“少而精”,要有代表性、有针对性,确立样板,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去批改习作。一个班学生的作文水平千差万别,就可分好、中、差三个档次分槽喂养,分三组每组选三篇习作作为样板,通过板书以及用幻灯片的形式先让学生想想习作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不够好,有待改进以及该怎样改进,再由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改,这样一来,学生掌握了批改习作的一些要点。“新”则一是指每一次批改中突出一个方面重点。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的体现,而语文知识又点多面广,要想在一次作文批改中“全面开花”,的确需要一个过程。每一次批改作文应确定一个方面作为批改重点,或语句不通,或逻辑错误,或表述不清。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做到批改手段新。即大力提倡面批面改,师生面对面批改、交流,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甚至可以不定期轮换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互批。批改时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多批少改。改动的过多,既费时,又在一定程度有损他人的自尊。要求学生不能将他人习作批的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这样只能增强部分习作差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这样一来,拉近了学生与作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懂得作文不是高不可攀。于是,学生的这种自信冲破了传统作文批改所显露的那种自卑,迅速演变成“我不错,我努力过,我要看别人也怎么样”的积极参与的竞争心理。
四、要在作文讲评上实现突破
传统的作文讲评,一般都流于形式,穷于应付。或了了几句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重新作文;或挑两篇质量相对好的习作作为范文大讲特讲,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求知需求。到头来,讲评教师全心投入,挥汗如雨,学生则木然处之,甚至昏昏欲睡。笔者认为,现代的作文讲评应轻讲重评,轻师评,重生评。轻空谈理论,重联系实际。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去让学生感知,让学生受到影响,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