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领域正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而不断扩展。本文以金融类专业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为实例,结合实验室建设管理现状的实地调查,分析指出实验室建设存在缺乏科学规划导向、实验场地和教学仪器设备投入水平不迭标、实验技术队伍人员不足等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创新实验室项目化建设来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311-02
一、前言
多样化的高校教育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该类人才的需求。为切实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亟需着力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平台和抓手作用。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性平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场所。然而金融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包含着大量常规实验教学条件下无法开展、不可及和不可逆的、高成本低回报的实验内容。基于上述因素,建设专业共享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经济管理的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在“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大视野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应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以“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实现“互联网 ”技術的一系列实验设备,探索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新型教学模式,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国内外创新实验室建设现状
国外实验室建设最大的优势在于将科学管理成功的用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并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完善的运营机制。针对其建设特点及其管理体制,对国内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将会有借鉴之处。
一是依托政府管理机构,寻求有效合作。欧美国家的高等院校普遍通过与政府签订研究项目的方式,这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尤其在一些规模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研究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高校的科研力量,提升学校的学术研究声誉。同时,这也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聚集人才资源、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和数据资源,容易在最前沿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维护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先进地位。
二是重视构建一体化实训基地。在严重的竞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冗余的时间表,沉重的工作压力,因此企业无法腾出时间为学生安排实习时间表。同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管理经营的大部分步骤已经在大中型企业实现了智能化。考虑到系统数据安全性和机密性,即使学生拥有实习机会,也不会有机会参与实践。所以实际上没有工作机会在实践中的学生,他们不能参加真正的管理和交易处理。虽然学生能够认识到实习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机会,但目前的实践活动往往只是一个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注重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高校实验室为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提供了相关的平台,为其提供条件和创造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其重要地位不仅可以用于常规教学,而且还能指导学生实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金融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专业性从金融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出发,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也拓宽了研究金融学科的空间,传统的、纯粹投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经越来越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研究人员和教师提供现代化的金融科研平台。
三、创新实验室建设的项目管理
科学设计与规划是项目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项目管理进行实验室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实验教学与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广泛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最终成为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金融类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主要依托实验室或实训基地,金融专业实验室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仿真平台。因而,实验室定位不能只停留在软硬件和经济效益的具体数字上,而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高于一切,不能以效益衡量。另外,金融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将提供一个强大的专业教学效果输出平台,可以改善实践教学尤其是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提供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环境,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政企合作机制。高校实验室一直是科研成果有效输出的场所,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国际领先的专业设备,将成为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学习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产学研融合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的地理优势,加大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产学合作,扩展资金来源,合建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创新平台,共同组建重大项目团队;另一方面,应当放下高姿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争取与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合作,通过校企联合新模式,促进科研项目技术推广,进而不断提高实验室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实验室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利用信息化提高使用效率、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在实验室建设中,信息化建设会遇到很多阻力,系统的革新带来的一系列在工作方法、理念上的变革,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一时难以适应。其次,传统纸质和电子数字方式并存的过渡期让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工作效率不升反降。此外,工作人员与信息化系统需要时间磨合,而软件本身的实用型、易用性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调整优化,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信息化建设不再是购买软件系统就结束了,而是应该管理和使用相结合,提高实验室可持续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考虑总体最低成本,软件的成本不仅是软件价格本身,还应当包括售后以及后续服务的支出。
四、结语
金融类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地方经济腾飞的练兵场,更担负起了培养高实践能力人才的重任。项目管理方法在金融类实验室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提高了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但项目管理方法的成功应用,依靠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实验教学团队,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索。后期研究应考虑实验室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精化,教学案例库信息化的方面,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311-02
一、前言
多样化的高校教育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该类人才的需求。为切实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亟需着力提高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平台和抓手作用。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实现知识与技术创新的一个基础性平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场所。然而金融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过程中,通常包含着大量常规实验教学条件下无法开展、不可及和不可逆的、高成本低回报的实验内容。基于上述因素,建设专业共享的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经济管理的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在“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大视野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工作应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出发,以“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为指导,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实现“互联网 ”技術的一系列实验设备,探索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新型教学模式,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响应国家战略要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国内外创新实验室建设现状
国外实验室建设最大的优势在于将科学管理成功的用于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并形成了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完善的运营机制。针对其建设特点及其管理体制,对国内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将会有借鉴之处。
一是依托政府管理机构,寻求有效合作。欧美国家的高等院校普遍通过与政府签订研究项目的方式,这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尤其在一些规模大、风险高、周期长的研究项目中,极大地增强了高校的科研力量,提升学校的学术研究声誉。同时,这也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聚集人才资源、多学科交叉融合等优势,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资源和数据资源,容易在最前沿研究领域独占鳌头,维护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先进地位。
二是重视构建一体化实训基地。在严重的竞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冗余的时间表,沉重的工作压力,因此企业无法腾出时间为学生安排实习时间表。同时,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和规模化生产,管理经营的大部分步骤已经在大中型企业实现了智能化。考虑到系统数据安全性和机密性,即使学生拥有实习机会,也不会有机会参与实践。所以实际上没有工作机会在实践中的学生,他们不能参加真正的管理和交易处理。虽然学生能够认识到实习是一个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机会,但目前的实践活动往往只是一个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注重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是相辅相成的,高校实验室为专业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提供了相关的平台,为其提供条件和创造环境以提高教学质量,其重要地位不仅可以用于常规教学,而且还能指导学生实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金融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专业性从金融的科学研究新技术出发,不断进行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也拓宽了研究金融学科的空间,传统的、纯粹投机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经越来越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研究人员和教师提供现代化的金融科研平台。
三、创新实验室建设的项目管理
科学设计与规划是项目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利用项目管理进行实验室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新实验教学与构建实验教学体系。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广泛的学科知识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最终成为专业知识过硬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金融类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主要依托实验室或实训基地,金融专业实验室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仿真平台。因而,实验室定位不能只停留在软硬件和经济效益的具体数字上,而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高于一切,不能以效益衡量。另外,金融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将提供一个强大的专业教学效果输出平台,可以改善实践教学尤其是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提供良好的硬件及软件环境,着力打造应用型人才,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二,政企合作机制。高校实验室一直是科研成果有效输出的场所,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国际领先的专业设备,将成为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合作的重要平台。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学习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产学研融合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的地理优势,加大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产学合作,扩展资金来源,合建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创新平台,共同组建重大项目团队;另一方面,应当放下高姿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争取与企业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合作,通过校企联合新模式,促进科研项目技术推广,进而不断提高实验室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实验室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三,利用信息化提高使用效率、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在实验室建设中,信息化建设会遇到很多阻力,系统的革新带来的一系列在工作方法、理念上的变革,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一时难以适应。其次,传统纸质和电子数字方式并存的过渡期让工作量增加了不少,工作效率不升反降。此外,工作人员与信息化系统需要时间磨合,而软件本身的实用型、易用性也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调整优化,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信息化建设不再是购买软件系统就结束了,而是应该管理和使用相结合,提高实验室可持续服务能力。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考虑总体最低成本,软件的成本不仅是软件价格本身,还应当包括售后以及后续服务的支出。
四、结语
金融类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地方经济腾飞的练兵场,更担负起了培养高实践能力人才的重任。项目管理方法在金融类实验室建设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提高了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但项目管理方法的成功应用,依靠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实验教学团队,因而需要进一步探索。后期研究应考虑实验室教学体系构建,师资队伍精化,教学案例库信息化的方面,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