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50多年的风风雨雨,论产销量,中国如今可以称得上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汽车产業一直是跟在跨国汽车巨头身后邯郸学步的被动局面。现今,转折时刻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来临。不少人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似乎与世界汽车强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業正在迎来百年一遇的跨越式发展机会。
汽车产業的发展方向与低碳经济是一致的。低碳经济旨在降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应用,而汽车产業一直以节能、环保和安全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故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解决方案之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各国汽车产業的大势所趋。
政策指导拓展市场
什么叫新能源车?在中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業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当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包括两种:一种是以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还有一种就是虽然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但是采用了新型的或者经过改进的动力装置,产生更高的效率,从而起到节油环保的作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業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業自主开发,努力达到批量生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業。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業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也有利于鼓励汽车企業积极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業化。
除了政策指导,中国还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第一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共投入自主研发的600余辆新能源汽车。另一次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结合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与科技部合作开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的示范运行。这些由政府推动的各类新能源车辆的示范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广大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还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企業推广宣传及自我提升的机遇。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業的主角,汽车企業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業化的重任。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業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标志着比亚迪电动汽车项目的成功。比亚迪与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奔驰共同推出电动车这一举动更为其布局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比亚迪的成功说明我国汽车企業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業已具备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电动汽车 引人注目
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家族中电动汽车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员。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4台电动机的转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就是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将从企業战略和行業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电动汽车。
内燃机技术在中国是一块软肋。到现在为止,中国仍然不能独立设计内燃机机车。既然中国在内燃机技术上无法与国外一争高下,甚至相提并论,那么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上就难免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既有现实,纯电动车的技术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领域,各国的技术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从现在起中国能够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电动汽车方面,就可以与其它国家共同前进。即使我们的基础会稍逊一筹,但追赶还是来得及的。另外,在机械化程度上,因为现有的技术都还不成熟,尚处在试探市场的阶段,所以各国都不会轻易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这样反而凸显了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电动汽车的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电动汽车其本身是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的,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也有益于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对人类伤害较小。而电力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如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危机。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产業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業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不是一家企業能解决的,需要各企業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推广的机会。
道路漫长前景美好
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据许多業内人士坦言:其中最重要的障碍来自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不便等现实的问题,使新能源汽车的这些优点可望而不可及。
目前专業汽车充电站稀缺,而家庭用户又普遍没有安置电源的私人车库,小区里的私人停车位上也无家用电源。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维修费用也较高,且配件销售点较少。根据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如此巨量的新能源汽车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配套设施,特别是动力能量的补充。
如果消费者发现电动汽车尽管价格有优势,但缺乏配套的充电设施,用起来很不方便,他们也会退避三舍。这反过来会影响汽车企業研发、生产纯电动汽车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困扰着电动车开发和生产企業,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信心。没有充电网络,电动车的大规模应用甚至普及就是空谈。
电动汽车的普及必然离不开快速充电站。建设充电站所需的设备成本并不算高,但其征地成本却不可低估。建设充电站以及充电桩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業化、产業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1月14日的新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年内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电动车充电站的战略规划。此外,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中石化等能源公司,也纷纷利用其现有的加油加气站网络优势,纷纷加入到争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队伍中来。
电动汽车作为新生产業,国际上尚未出现绝对的领先者。中国一些企業已经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这一领域,尚有争夺主动权的空间。这与在燃油汽车时代落后的中国汽车产業相比,显然允许我们有一争高下的期待。
新能源汽车产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间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業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業的腾飞。
汽车产業的发展方向与低碳经济是一致的。低碳经济旨在降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应用,而汽车产業一直以节能、环保和安全作为发展的主导方向。故在未来的日子里,作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轻对原油进口依赖的解决方案之一,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各国汽车产業的大势所趋。
政策指导拓展市场
什么叫新能源车?在中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業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当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包括两种:一种是以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还有一种就是虽然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但是采用了新型的或者经过改进的动力装置,产生更高的效率,从而起到节油环保的作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業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業自主开发,努力达到批量生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業。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業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也有利于鼓励汽车企業积极开拓市场,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業化。
除了政策指导,中国还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第一次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共投入自主研发的600余辆新能源汽车。另一次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市结合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与科技部合作开展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1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的示范运行。这些由政府推动的各类新能源车辆的示范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广大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还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成为众多新能源汽车企業推广宣传及自我提升的机遇。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業的主角,汽车企業担负着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業化的重任。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是全球首款不依赖专業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标志着比亚迪电动汽车项目的成功。比亚迪与欧洲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奔驰共同推出电动车这一举动更为其布局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比亚迪的成功说明我国汽车企業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进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業已具备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电动汽车 引人注目
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家族中电动汽车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成员。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4台电动机的转子。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就是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电动汽车发展战略将从企業战略和行業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之一就是电动汽车。
内燃机技术在中国是一块软肋。到现在为止,中国仍然不能独立设计内燃机机车。既然中国在内燃机技术上无法与国外一争高下,甚至相提并论,那么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上就难免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既有现实,纯电动车的技术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领域,各国的技术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从现在起中国能够把主要力量投入到电动汽车方面,就可以与其它国家共同前进。即使我们的基础会稍逊一筹,但追赶还是来得及的。另外,在机械化程度上,因为现有的技术都还不成熟,尚处在试探市场的阶段,所以各国都不会轻易实行大规模机械化。这样反而凸显了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电动汽车的难点在于电力储存技术。电动汽车其本身是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的,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也有益于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对人类伤害较小。而电力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如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危机。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产業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業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更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不是一家企業能解决的,需要各企業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推广的机会。
道路漫长前景美好
在看到美好前景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据许多業内人士坦言:其中最重要的障碍来自于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充电不便等现实的问题,使新能源汽车的这些优点可望而不可及。
目前专業汽车充电站稀缺,而家庭用户又普遍没有安置电源的私人车库,小区里的私人停车位上也无家用电源。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维修费用也较高,且配件销售点较少。根据国家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1/2,约为6500万辆。如此巨量的新能源汽车要正常运行,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配套设施,特别是动力能量的补充。
如果消费者发现电动汽车尽管价格有优势,但缺乏配套的充电设施,用起来很不方便,他们也会退避三舍。这反过来会影响汽车企業研发、生产纯电动汽车的积极性,导致恶性循环。充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直困扰着电动车开发和生产企業,也影响着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信心。没有充电网络,电动车的大规模应用甚至普及就是空谈。
电动汽车的普及必然离不开快速充电站。建设充电站所需的设备成本并不算高,但其征地成本却不可低估。建设充电站以及充电桩是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这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業化、产業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1月14日的新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年内在全国27个城市开建电动车充电站的战略规划。此外,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中石化等能源公司,也纷纷利用其现有的加油加气站网络优势,纷纷加入到争建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队伍中来。
电动汽车作为新生产業,国际上尚未出现绝对的领先者。中国一些企業已经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虽然不能说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在这一领域,尚有争夺主动权的空间。这与在燃油汽车时代落后的中国汽车产業相比,显然允许我们有一争高下的期待。
新能源汽车产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其间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的关键阶段努力奋斗,完成中国汽车产業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升级换代,实现中国汽车工業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