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思考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C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P50~5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对两类不同事物的搭配过程,学习有顺序有条理、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思考的方法,探索有关数量关系。  2.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符号感。  3.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的方
《说文解字》:“徐,安行也。”徐而行之,徐而学之。这是经常挂在徐学根嘴边的一句话,用来自嘲天资不聪颖的自己,戏谑中倒也有三分神似:年近知天命的徐学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惜字如金、纡徐和缓。徐学根,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徐而行之,赖有结庐桃源宁静致远之根。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弄清究竟是“桃源”沾了徐学根之名,还是徐学根沾了“桃源”之福。徐学根曾出任吴江市桃源中学校长,与前几任校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阅读能力是语文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一篇阅读课文,着力培养学生哪些阅读能力,教材没有具体要求。课标也没有统一规定。因此,同样是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去教,拟定的教学目标可能完全不一;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广大教师普遍重阅读方法的指点,轻阅读兴趣的激发;重课内精读,轻博览群书;重单篇文章的阅读,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目标定位:  1.在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建模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解决一一间隔排列问题的思想方法。  2.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意识,提高解决
蓦然回首,我在小学写作教学这条路上已经追寻了十八载。从乡村到城镇,从苏北到苏中,从最初的“作文系列训练”,到后来的“生活作文”,再到今天的“童化作文”,我一直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海明威语)。在这漫长的求索中,我的写作教学理念在“知识一生活一儿童”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生质的裂变和生长,不断获得新的超越与完善。    知识:让我“会教”习作    1991年8月,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江苏省盐城
人物小传:  奚亚英,1975年从教,现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她坚持“优质教育平民化”的办学理念,把一所普通农村学校打造成“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常州市模范学校”,并且创办了常武地区第一家公办教育集团。曾获全国基础教育教育教学管理杰出人物、全国百名优秀小学校长、
[编者按]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正在逐渐理解、运用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来新教法,却搞不懂怎么教”的现象。本期我们推出了“阅读课教什么”的专题,旨在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即“教什么”)问题,兼顾教学形式(即“怎么教”)的问题。三位名师的同课异构,以及专家的精彩分析与点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融为一
多年来,“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成了衡量语文教师工作能力和态度的重要标志。很多学校在评价语文老师的敬业与否时,都把习作是否精批细改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在这样一条指标的引导下,许多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抓错别字、病句和写眉批、尾批上。很多老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对每位学生的习作都“精批细改”,把习作改得“千疮百孔”,到处是“点点殷红”。为此,老师们付出了很多时间
一、思想的萌芽    1999年,炎热的夏天正如我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在南京参加省教研会议期间,受到徐晔老师的启发,我开始“环境英语”方面的研究,开始接触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开始追求“凸显学生主体活动的存在,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链接”的理念。  2000年,我积极探索“环境英语”课堂的实施,努力让教学浸润于丰富的语境,实现生活化的课堂,突破文本与生活之间的藩篱,填平文本语境与现实语境的鸿沟
责任编辑:朱从卫    《江苏教育》2006年第10期刊登了王红扣老师撰写的《荣辱观不是默出来的》一文,看完后总感觉文中有的观点与结论需要商榷。  在一次集体展会后,王老师发现某小学的校长将部分学生带到了多功能教室,要求这些学生把“八荣八耻”的内容默下来,并对班与班之间的默写质量进行了评比。据此,王老师就得出了这样的观点与结论:“荣辱观不是默出来的”,“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摒弃某些形式主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