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要灵 动作要勤 方法要精

来源 :记者观察·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l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突发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突发新闻的采写也充满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为完成一个突发新闻的报道,要求记者具备更多的采访能力和经验。
  关键词:突发新闻;现场采访;方法
  突发性新闻,从其字面意思来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以进行新闻报道的事件”,通常分为“天灾”和“人祸”两大类。从其性质上来看,它更多的偏向“事件性新闻”一类,具有及时性、不可预料性和有影响性等特点。某地突然发生一起车祸、某小区突然发生坠楼事件、某工厂突然发生爆炸、某街道突然发生一起杀人案件……这些都是突发性新闻常见的表现形式。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突发性新闻呢?首先,不妨先来看看一篇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报道。
  凌晨5点,合肥紫竹苑小区一名女子坠亡
  今天(8月7日)凌晨,合肥宿松路紫竹苑小区,发生一起悲剧,一名女子不幸坠亡。
  “今天早上5点钟左右,我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巨响,以为是楼上什么东西掉下去了,出来一看发现有人跳楼了。”同小区的一名大妈介绍,当时出来看的人都吓坏了,立刻就报了警,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没多久,辖区民警和120急救人员就赶到现场,经初步检查,该女子已无生命体征。
  “前些天还见到她,之前因为患了大病身体一直不好,没想到今天却坠楼了。”死者家属称,死者姓范,今年60余岁,家住该小区c区—住宅楼9楼,之前连生两场大病,身子一直不好。
  目前,辖区警方已介入调查此事。
  这是笔者在《安徽商报》2019年8月7日报道的一篇非常普通的突发性短新闻,当时在接到消息后,笔者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赶往突发现场,期间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到现场后,得弄明白死者多大了?在什么地方坠的楼?什么时间(左右)坠的楼?为什么会坠楼?简单几个问题明了后,一篇稿件的报道便有着落了。
  但是,对一名突发新闻记者的考验往往不在于写新闻稿件中,而在于事件现场。例如在上述坠楼事件中,笔者到达现场时,坠楼地点已被家人和官方封锁控制,并且死者亲属情绪激动,现场采访的难度较大。采访遇到阻力,作为突发新闻采写的记者,怎样能让其家人(尽量选择第一信源)开口说话?怎样能够撇开你新闻记者的身份?怎样在现场拍摄第一手照片?这些都是突发新闻记者需要考虑的事情。
  基于上述观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突发性新闻报道方法。
  一、突发新闻贵在“短、平、快”
  “短”是指文章短、视频短。一篇新闻报道的基本成功在于,读者看到了报道后便能够基本在脑中回溯事件画面,而突发新闻相对于一般的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时效性,抓住时效性,把握好事件的“六要素”,即使稿件报道篇幅短小,也照样不失精。
  “平”是指新闻记者平常要有习惯、有准备,要有能随时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能力。笔者认为,优秀的新闻记者除了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采写技巧外,还要有一种随时能下笔的态度,这与平常习惯的养成是密不可分的。例如,晚上下班回家看到路上发生一起突发事件,作为突发新闻记者,你得能尽快把握好第一手信息材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工具组织成稿,并及时发布。
  “快”主要着重于稿件的传播上。众所周知,新闻是具有时效性的,突发性新闻更是要把握好时间,一个突发事件采访完成后,记者要能迅速组织成稿,并在第一时间内把稿件面向社会传播出去,而这对记者的挑战也是非常巨大的,你得能够快速赶往现场、快速沟通采访、快速组织成稿、快速对外传播。
  二、现场采访要“灵活”“多变”
  新闻人一定要快。出于警方等第三方对现场的封锁,突发新闻记者一定要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以求获得完整的现场信息。如果没能把握好时间,记者此时就需要化身“灵活”,旁敲侧击获得报道所需信息资料。
  “灵活”主要指思想活、选人活、沟通活。新闻记者如果在赶到现场时,发现案发地点已被官方控制的话,出新闻报道就得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信息来源。一般我们将信息来源分为三类,与案发人或相关的家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第一负责人、受害者、直接经手的官方人员等是直接信源;参与事件的群众、目击者、负责人的上司是间接信源;間接参与事件的群众、与受害者或嫌疑人有关的亲戚朋友等是模糊信源。当你难以打人事件内部时,多种信源的选择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信源是最关键的信息,因为被参访者的缘故或其他原因导致记者无法获得确切消息,记者可以从间接信源或模糊信源着手。例如在上述坠楼案件中,笔者到达案发现场时已经不能进行第一现场报道了,而且出于对记者身份的保护,灵活伪装尤为重要。笔者当时看到该小区一栋楼下摆了花圈,但因为无法靠近(不好靠近),这时候就得从第二信源或第三信源着手了,先出一篇简单报道,介绍一下基本情况,随着事件的发展和深入,后续可以在第二、三时间段内进行追踪报道。
  果然,笔者在一个路口找到了合适的信源目标,一群大爷和保安在谈论该事件,静悄悄地插进去,等着合适的时机附和几句,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出于死者为大,如果能够落下几滴眼泪会更好。之后,笔者找机会单独与小团体里的意见领袖接触,化身为死者的楼下邻居。一路上“打亲情战、演亲情戏”,进一步破开与信源目标之间的隔阂。通过察言观色很快获知采访对象的身份——为死者的堂弟(间接信源)。基本信息已获取,稿件随后便推出来了。
  在这里,报道突发新闻一定要记准一点:脑袋要放活一点,越是重要的事件里,就越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名记者。记者要想获得一手材料,就尽量化身为被保护好的一方,是一名群众,一名站好队伍的真心朋友。
  三、稿件采写要“花样活”“有人情昧”
  很多人觉得,突发新闻的报道只是简单的“六要素”介绍,其实一名记者在报道时也可以“玩”出很多花样,这里的“花样”既指稿件风格的多样性,又指稿件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警察同志,我们家的狗突然发疯咬人了,我年纪大,打不动,你们快来帮帮我!”某月某日,某地公安局接到辖区居民求助热线称,……这样的导语开头是非常富有趣味性的,稿件的标题和导语可以成为读者继续读下去的依据。再例如,2019年暑期,合肥市一动物园内出现大猩猩出逃案件,一时间众多媒体记者都在客观说事,但有一位记者在初步报道突发事件后,立刻追文一篇一一以大猩猩的口吻讲述自己“越狱”的情况,这篇报道直接从当时的众多新闻里脱颖而出,这是一位突发新闻记者值得深思的地方,新媒体时代下,为何你的报道没有他的报道浏览量多?受众最想看到的是什么你是否把握住了?
  现如今,传播媒介一改再改,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叫——“拿起手机,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记者。”报纸已经不是社会传播媒介上的领头羊了,电视也逐渐被边缘化,人们拿起手机,刷刷微信公众号、刷刷客户端、刷刷微博,很快便能够了解时事热点,因此,突发新闻记者更要注重多渠道传播,要把握好各大媒介报道的优势和不足,以求达到最佳社会传播效果。
  众所周知,报纸媒体一般是每日出版一次,通常是在晚上或者是早上发布,相较于公众号、媒体客户端等而言,明显不占优势,但报纸的综合性和说理性相对而言更多一点。所以突发新闻记者在进行报道传播时一定要选择好渠道,什么样的稿件该在什么媒介上发,什么样的稿件在什么媒介上适合群众阅读。在笔者看来,媒体的“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客户端)”、门户网站等一般为突发性新闻报道的主战场,记者要第一时间在上面发布稿件,之后有深层次的报道或者是系列报道等,酌情在报纸、期刊等上扎营。
  综上所述,各个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突发新闻记者要能够分析好事件报道的主次,发挥好各媒介的特长,做好社会舆论的指向标。
  关于新闻报道的人情味,笔者在此简单说明一下。一般而言,新闻记者要注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记者是看客,是记录事实真相的人,自然在稿件采写中也不能带有感情色彩,这样而言,笔者还要强调稿件编写要有人情味,那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结果自然不是,任何一篇新闻报道,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稿件,都不能缺少人文意识,人文意识在传播学领域所表现的是大众对所接触的信息中获得人性化满足和人性关怀的心理需求。如果媒体记者对一个事件只是冷冰冰地报道,那么受众便会觉得,在这个事件中,媒体是置身事外的、没有人情味的、冷漠的,尤其是在灾难性的新闻报道中,更要有人文关怀。
  新闻稿件是面向社会的,媒体是源于社会但并不高于社会,他们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媒体人要贴近群众,稿件里不能出现记者的立场和态度,但人情味是可以有的。比如,在一场天灾人祸中,你得让读者透过文字看到媒体的关怀态度,这对突发新闻记者的要求是很高的,但更要注重這方面的意识,让社会信任媒体。
  总之,突发新闻记者与群众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各突发新闻事件也不断地要求记者朝着良态化发展。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社会记者,该如何进行“软沟通”“软文字”和“软报道”,该如何做好社会舆论的指向标,该如何报道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这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人去思索考量的。
其他文献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推进了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传统媒体因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方报社在传统媒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地方报社应该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有效融合。本文以彭水日报社为例对地方报社的媒体融合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地方报社;媒体融合;全媒体矩阵  《彭水日报》作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委机关报,是县委、县政府的“喉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舆论、关注民生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同时在精神生活方面人们也有了新的需求。电视台记者作为人们精神文化的传播者,需要创新自身的采访模式,寻找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本文主要论述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媒介融合背景;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策略  一、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指的是伴随着新媒
期刊
摘要:纪录片是每个电视人,尤其是电视编导心中的终极梦想,但是往往受到资金、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局限而无法施展抱负与理想;湖州广电公共频道纪录片创新团队,在现有条件下,尝试走出一条市场和理想相结合的道路,每年出产央视纪录片频道定制片子,同时与市场接轨,以承接各方宣传片、专题片、资料片来保障资金,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建立起从编导到摄像、到后期的一支完整团队。  关键词:地方台;纪录片;团队培养;探索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相继推出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节目,但广播电视节目出现重复、扎堆的现象,缺乏创新性。这就要求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制作出精品电视节目,推动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电视文艺编导创新能力的重要特征,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创新研究;能力提升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快,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的步入到了全媒体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快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应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发展嘎查村实体经济为重点。以政策导向,强化嘎查村组织领导,通过实施政府搭台,学院与本地区嘎查村进行产学研合作与开发,统筹推动与校村合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地方村集体经济。因村施策,合力扶持,推动学院与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兴媒体面前,传统媒体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和新媒体结合,进行联合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尤其在灾难事件的报道中传统媒体必须发挥出自身优势。  关键词:防汛抗灾;报道创新;灾难事件报道  在群体性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民众往往会非常夸张,这个时候如果报道不当就可能会造成舆论危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那么灾难报道在不同的阶段要怎样进行?本文阐述了新
期刊
一、深耕内容,突出特色,提升内容创新力  (一)《藏书报》内容特色分析  《藏书报》前身为《旧书信息报》,创刊于2000年5月,其内容变革基本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创刊到2005年,最早是为旧书收藏者交易提供平台,多关注古旧书市场交易信息、市场服务、市场态势,服务宗旨是“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市场的交易、指导是内容的核心,为相当一部分古旧书收藏爱好者、旧书经营者提供了便利。  第二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媒体格局的巨大变化,如何抓住时机、应对挑战,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立足传媒新潮头,如何特色化生存、品牌化拓展,是摆在每个广电传媒人面前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台;考察报告  一、贴地飞行,凸显服务本色  “在温岭开车就听1036”,这句简单的口号如今已深入大多数温岭人的心。2012年初,温岭电台借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外包北京环球七福广告公司的成功做法,
期刊
摘要:当下电视网络,综艺霸屏的趋势愈演愈烈,脱口秀节目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次火爆起来。本文以脱口秀节目中的“常青树”《天天向上》为研究对象,探索内地脱口秀节目发展的新思路,为其他脱口秀节目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内地脱口秀节目;多角度;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一、独具匠心的内容创新  脱口秀节目,内容为王,无论节目的形式、风格如何定位,节目要做到经久不衰,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核心竞争力。《天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新时代下,因为电子科技的水平提高,也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让人们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和认知。本文针对在媒体融合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如何创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融媒体视域;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创新  一、要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