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表现一:针锋相对的网络骂战
2015年第7期《红旗文稿》刊发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同志题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的文章,该文标题被恶意篡改为《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后,在网络上引发不少大V的转发狂潮,并被广大不明真相的网友大肆谩骂,对梁柱同志进行恶意人身攻击。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梁柱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指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往往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任意歪曲史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热点表现二:诋毁英雄的恶搞
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在学术界暗流涌动,而且开始向互联网及新媒体等领域扩展。2015年表现尤为明显,一系列恶性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持续撩拨网民的神经。网络上一篇大量转载的博文称,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加多宝侮辱邱少云恶意营销”,也成为人们调侃英雄人物的“段子”。此外,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这些现象是网络恶搞文化的一个缩影,却从深层次反映出一些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反击诋毁英雄,还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热点表现三:“民国热”中的“去意识形态化”
一些人强调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生活得自由、从容、优雅,文化学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因而判断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代。他们不但从整体上美化民国,还对许多相关人物、事物予以美化。比如,南京市旅游委员会也为了迎合“民国热”,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指令所有旅游部门按照国民党官方话语说话。在介绍南京的导游解说词中,实行“去意识形态化”,把“解放后”改为中性的“1949年后”,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淮海战役”改为国民党官方习惯的“徐蚌会战”,防止“台湾游客听得不舒服”。此事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质问,相关肇事者受到了党纪处分。
热点表现四:“抗战神剧”扭曲了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历史虚无主义同样在文艺创作上崭露头角,尤其是赶上这两年抗战剧的热潮。2015年出现了一大批被观众吐槽的所谓“抗战神剧”。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我爷爷8岁就被鬼子杀害了”,等等,无一不是八路军打鬼子影视剧之中出现的荒唐。此外,剧中男女演员的服饰、化妆异常靓丽,演员服饰、场所装饰等,都与目前无异,即使放在目前都算很时髦的。抗日神剧神话般的情节在满足了人们对日本憎恨情绪发泄的同时,也间接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口,扭曲了群众对历史的传统正确认知,给予了别有用心者歪曲历史,美化战犯的基本素材。
2015年第7期《红旗文稿》刊发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同志题为《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历史清醒》的文章,该文标题被恶意篡改为《盲目追求真相不讲立场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后,在网络上引发不少大V的转发狂潮,并被广大不明真相的网友大肆谩骂,对梁柱同志进行恶意人身攻击。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梁柱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指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对民族的文化采取轻蔑、否定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者们往往打着‘反思历史’‘还原历史’的旗号,任意歪曲史实,颠覆科学的历史结论,制造思想混乱,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热点表现二:诋毁英雄的恶搞
历史虚无主义不仅在学术界暗流涌动,而且开始向互联网及新媒体等领域扩展。2015年表现尤为明显,一系列恶性的网络舆情热点事件持续撩拨网民的神经。网络上一篇大量转载的博文称,刘胡兰并非被国民党所害,而是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加多宝侮辱邱少云恶意营销”,也成为人们调侃英雄人物的“段子”。此外,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其实是土匪……这些现象是网络恶搞文化的一个缩影,却从深层次反映出一些网民价值观的缺失与精神信仰的迷失。随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系列报道反击诋毁英雄,还原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
热点表现三:“民国热”中的“去意识形态化”
一些人强调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生活得自由、从容、优雅,文化学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因而判断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好时代。他们不但从整体上美化民国,还对许多相关人物、事物予以美化。比如,南京市旅游委员会也为了迎合“民国热”,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指令所有旅游部门按照国民党官方话语说话。在介绍南京的导游解说词中,实行“去意识形态化”,把“解放后”改为中性的“1949年后”,把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淮海战役”改为国民党官方习惯的“徐蚌会战”,防止“台湾游客听得不舒服”。此事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质问,相关肇事者受到了党纪处分。
热点表现四:“抗战神剧”扭曲了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历史虚无主义同样在文艺创作上崭露头角,尤其是赶上这两年抗战剧的热潮。2015年出现了一大批被观众吐槽的所谓“抗战神剧”。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我爷爷8岁就被鬼子杀害了”,等等,无一不是八路军打鬼子影视剧之中出现的荒唐。此外,剧中男女演员的服饰、化妆异常靓丽,演员服饰、场所装饰等,都与目前无异,即使放在目前都算很时髦的。抗日神剧神话般的情节在满足了人们对日本憎恨情绪发泄的同时,也间接成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出口,扭曲了群众对历史的传统正确认知,给予了别有用心者歪曲历史,美化战犯的基本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