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长治久安和长足发展的基础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进长治久安、长足发展的重大创举,是推动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引擎,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青海 民族团结 先进区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瞄准基本省情,认清特殊省情,把握战略定位,从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的高度,举全省之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推进长治久安、长足发展的重大创举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治青理政方略的创新升华。青海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不懈地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省委立足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共融的省情实际,着力实践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中央治藏新方略,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建设作为重大战略,制定《青海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纲要》,使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实现青海长治久安的固本之策。青海处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前沿,维护藏区持续稳定、长远稳定、全面稳定的任务艰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反对分裂渗透,维护祖国统一,努力实现青海长治久安。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动青海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青海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面临巨大压力。特别是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层次较低,贫困面广且程度深,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角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全面落实国家支持藏区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才能确保青海在总体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是推进青海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民族分布格局和交往状况已发生深刻变化,但基层建设软件不足、基础工作脆弱、基本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日益显现。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能够深化各级党员干部对民族工作基本规律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增强治青理政本领,进一步筑牢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
  推动民族和睦、社会和谐的重要引擎
  三年来,青海省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视长效机制建设,突出社会综合治理,强调责任担当,注重群众力量,解决基本矛盾,化解特殊矛盾,汇聚强大正能量,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翻开了全省民族工作的崭新一页。
  注重加大民生投入,夯实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连续多年将全省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积极稳妥地推进双语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就业、创业创新的政策举措,特别是对藏区实行倾斜政策。全面开展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实施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21.3万人。全力推进各类住房建设和草原新帐篷行动,85%的农牧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夯实创建工作的思想基础。坚持攻心为上,“管脑子”与“管肚子”同步。针对不同群体编写各有侧重的宣讲材料,先后抽调数千名藏汉双语干部,成立100个宣讲团,把党的声音传送到基层。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把握舆论导向。积极选树235个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并广泛宣传,树立民族团结的时代标杆和学习榜样。
  注重强化依法治理,夯实创建工作的社会基础。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推动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5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4%,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社会不和谐因素,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注重强化寺院管理,夯实创建工作的宗教管理基础。把握宗教的两重性,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始终把寺院管理作为创建先进区、实现藏区持续稳定的“牛鼻子”,探索建立依法、管用、和谐寺院管理长效机制,创造性地提出了共同管理、协助管理和自主管理三种管理方式,实现了政府依法管理和寺院民主管理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全省宗教教职人员中74.2%参加了养老保险、93.4%参加了医疗保险,1042人被纳入农村五保户,4257人被纳入城乡低保。
  注重强化“三基”建设,夯实创建工作的基层基础。为乡镇、基层政法和寺院管理、教育卫生系统等基层一线充实近万名干部,从省、州、县三级党政机关抽调干部支援藏区乡镇,向634个重点村和82个薄弱社区选派驻村干部;建立乡镇工作岗位补助,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补助,稳定基层队伍;每年选派1000名后备干部进驻寺院、村社、学校和企业,帮助开展工作。“三基”建设抓住了根本,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宝贵经验
  三年来,青海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为载体,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了民族工作的整体推进,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作为青海重大战略和“一把手”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由省委书记亲自挂帅,省委加强组织领导,提出工作要求,明确努力方向,将创建成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各级党政班子讲政治、顾大局,讲法治、重民生,协调解决问题,抓好督导检查,促进落实工作,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提供了组织保障。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抓住多民族地区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现实需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分别制订方案,分类施策,分步推动,组织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汇聚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工作合力。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始终把握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认真分析问题,专心研究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强化依法治理。民族工作涉及面广、敏感度高,必须始终高举法律武器,维护法治尊严。坚持运用法律手段,旗帜鲜明地打击违法犯罪,孤立打击极少数、团结争取大多数,彰显法律的威慑力,进而将创建工作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各个方面,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凝聚社会共识。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做到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并驾齐驱,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全过程,注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信心和决心,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责编/潘丽莉 美编/于珊
其他文献
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从严治党”,而“从严治党”的重点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一直是我们执政党凝聚民心的一个重要工具,基层党建一直以来是我们党务工作的中心内容并且卓有成效。新形势下,基层党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社会处于重大转型时期,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这要求我们基层的党建工作也必须转型,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由于基层党组织分布在社会组织的方方面面,包括国家机关、事业
期刊
2015年10月,中央新颁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中第46条第二款明确把“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规定为违纪行为。这一规定针对的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不是一般群众。因为党员应该具有先进性,党员必须遵循党的规章制度,而党纪严于国法。当前,有些党员和干部对禁止“妄议中央大政方针”存有顾虑,担心会影响思想自由、会影响创新创造,不敢动真格。但是,禁止“妄议”,并不是“不议”。“
期刊
重要发现  90.11%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有可能复活,且74.34%的受访者认为“约束军国主义的制度被忽略”最有可能导致军国主义复活。  77.70%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本质的最突出表现是“执政者抱有军事狂热”。  51.48%的受访者认为“军国主义”可以被彻底清除。  如若再次受到军国主义侵犯,在年龄段上,“51-60岁”群体奉献精神和将其铲除的决心最高(4.38分);在学历层次上,受过“
期刊
【摘要】对年味的精髓,我们不仅不怕变,还要主动扩散到全世界。不怕会变味,只怕不散味。在中华民族欢度春节的时候,我们要让世界人民共同享受中国年的美好和魅力。  【关键词】春节 年味 中华传统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年味问题的关键,不是讨论年味变了没有,而是关注哪里变了,向哪个方向、以什么方式变的,是变得令人满意,还是差强人意、甚至难以接受。年味,应该是变中有恒、恒中有变,民族基因
期刊
【调研由头】如何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等部分官员慵懒散顽疾?如何定准“方向标”,有效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动力?如何撼动“铁交椅”,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常态机制?关键在考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用人得当,必须考准考实干部实绩;要改进考核方式手段,健全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制度模式,实施“一把手”核心工程、探索实施副职分类考评、开展“双选竞岗”活
期刊
【摘要】随着启蒙运动所开启的现代社会的到来,文化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的辩证关系被打破,他律性特征不断被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文化与经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化产业的出现成为一种历史必然。尽管文化产业存在着标准化、商品化等弊端,但文化产业在文化的平民化和民主化进程中、在丰富和满足大众精神生活需求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的变迁使得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只能借助于这一形式得以保存和传播,因此其存在是合理的,且昭
期刊
当下,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步入换挡升级的“新常态”;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多国经济低迷,甚至大减速、大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只不过,世界经济“新常态”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多了一层悲观色彩。2015年,全球总债务水平处于历史高位,国际贸易负增长,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世界经济依然缺少活力、动力和长期增长潜力,复苏之路崎
期刊
访问结束后,中美双方发表了各自版本的成果报告。这一并行发表、互相默认的模式本身,就是两国求同存异外交的最生动体现。通过比较中国外交部和美国白宫的两份成果宣示,可以看出双方的文件内容在绝大部分高度相似。这表明在具体政策领域,两国的合作愈发紧密。  中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22至25日对美国进行访问。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次峰会前所说:“对美国来说,习主席不是陌生人。”从1985年起,习近平已经六次访
期刊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爱好和平的全世界人民一道,终结了军国主义在全球肆虐的历史。70年后的今天,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安宁,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国主义幽灵并未远去。日本安倍政权右倾化的种种行径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军国主义抬头的危险信号。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即将举行隆重的“9·3”大阅兵,“铭记历史、
期刊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希望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建设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毋庸讳言,现在一些专家和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我要告诉大家,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扩大势力范围,不是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是为了维护某个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