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捐助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年前,金海携妻带子,从内地来到这个沿海城市发展。凭着勤奋和用心,他们渐渐立住了脚,夫妻二人都在私企从事体面的文职工作,儿子则寄宿在本市一家民办学校读书。
  这一天,金海忽然接到市教育局的电话,说是邀请他参加一个什么联谊会。金海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与教育搭不上半点关系,并且他们初来乍到,除了同事外,也没认识几个人,怎么会邀请他呢?起初他还以为是人家搞错了,但又一想应该不会,就算是姓名巧合,手机号总不会也弄错吧!
  受好奇心驱使,金海决定前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到了地方,他才知道这个联谊会是市教育局牵头举办的,被邀请参会的除了他之外,还有十多个人。
  在会场云里雾里听了半天,金海才渐渐听出了点眉目:他们这十多个人都是捐资助学的模范代表,为本地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市教育局举办这次联谊会,就是为了宣传和弘扬他们的善举,期望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上来。金海还从主持人的宣读中了解到,他这次“捐款”数额是十万元。
  金海更糊涂了,这都哪跟哪啊?压根儿就没这回事!抛开有没有这个觉悟不说,他金海也没这个经济能力呀!但事情又在这儿明摆着,难不成真有人奇葩到冒用别人的身份来做慈善?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接下来又是表彰又是合影,金海稀里糊涂地跟着上台下台,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他本想向会议主办方说明情况,但又觉得有些不妥,于是便悄悄忍住了。
  临近中午,会议才好不容易结束。对金海来说,这短短的一上午简直是一种煎熬,他连主办方安排的午饭都没心思吃,就谎称有事,逃也似的离开了。
  晚上回到家,他迫不及待地给老婆讲了这件怪事。老婆听了也惊诧不已,连连称奇。两口子分析了半天,渐渐理出了一点头绪:能和学校扯上关系的只有儿子,要想弄清事情原委,恐怕得抽时间去儿子就读的学校问问了。但转而一想,何必较这个真儿呢,就算无功受禄,也不是他的责任,白落个好名声有什么不好?最后夫妻俩商定,管他呢,只管装聋作哑,反正对他们来说又没有什么损失。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隔天刚上班,金海就被公司老总叫去了办公室。不待他开口,老总就笑眯眯地说:“金海呀,这次表现不错,值得表扬。”
  金海纳闷不已,老总把手边一份晚报推到他面前,指着上面一则新闻说:“你捐资助学的事迹都上报纸了,给咱们公司争了光啊!为弘揚正能量,彰显企业精神,公司决定给予你个人两千元的奖励!”说着,老总从抽屉里取出一沓现金,站起身,郑重地把钱递到金海面前。
  金海一听慌了,感到事情变得复杂起来,他有心说明原委,又感觉不合适———都这个时候了,说什么都晚了。他来不及多想,只好将错就错,硬着头皮接过了钱。
  这时,秘书举起相机,不失时机地拍了照。
  很快,一篇企业奖励员工善行、传递正能量的报道见报了。金海没想到,精明的老总会如此恰到好处地搭上顺风车,抓住这么好的机会,为公司做了一个绝佳的广告。
  更要命的是,第二天秘书又来找他,兴奋地告诉他,市里刚好要评选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让他抓紧时间准备一份先进事迹的材料交到公司。金海感到事态严重了,忙不迭地推辞。秘书打断他说:“你就别谦虚了。老总说了,这次机会难得,一定要把你推出去。放心,材料有我把关,至于其他方面,公司会给你提供必要的帮助。”
  什么事情都没做,却接二连三名利双收,金海真的坐不住了,心里越来越不踏实,真担心这样下去会捅出什么娄子来。思前想后,他决定立即前往儿子的学校问个究竟,以求一个心安。
  校长亲自接待了金海。校长有五十多岁,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听金海讲明了来意,校长略显吃惊,随即又叹了一口气,连说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听校长话里有话,金海更是一肚子问号,急不可待地问:“校长,麻烦您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校长迟疑了一下,抬起头说:“事到如今,我也不好再藏着掖着了,实话告诉你吧,这十万元的捐助者其实是我们省的一个农民,说起来你应该认识。”
  “哦,是谁?”金海更奇怪了。
  “刘晓文。”
  “原来是他!”金海吃了一惊。这个刘晓文他当然认识,是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个草根明星,擅长模仿,在电视里经常露面。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刘晓文却有一副好嗓子,只要一张嘴一唱歌,往往艳惊四座。
  金海更不解了,说要捐就光明正大地捐呗,这是好事,何苦要做无名英雄,往别人脸上贴金呢?
  校长点点头说:“起初,刘晓文确实是高调做慈善,不只是给我们这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捐款,还在家乡做公益,又是铺路修桥,又是建敬老院。可是这么一来,麻烦就来了。”
  金海诧异地问:“怎么会呢?这是不忘本呐!”
  校长无奈地摇摇头,愤慨地说:“不忘本?可村上的人恰恰说他忘本,说他为富不仁,钱多得花不完,却不舍得帮帮乡亲们,甚至联名要求他给每家每户发一万块钱。唉!人家拿出了这么多钱做好事,反而招来这么多非议,这叫什么事啊!”
  金海平时也经常上网,知道网上确实有很多类似的传闻。
  校长接着说:“村民们这样说倒还罢了,更让人寒心的是,网上也是一片骂声。前段时间他给当地扶贫基金捐了十万元,立马就有人说他是个‘铁公鸡’,只捐这么一点钱,已经成大明星了,捐一百万还差不多。你说,换作是你,还敢再用自己的名义捐吗?”
  金海点点头。校长说得没错,那些网络喷子的帖子他也经常看到,起初也没当回事,现在听校长细说实情,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忽然,他想起了什么,好奇地问:“既然如此,匿名捐款也行啊,为什么要以我的名义呢?”
  校长有点不好意思,说:“这算是我们的一点私心吧,想借这种示范效应影响更多的人。你也看到了,我们的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选你呢,是因为你的孩子是新近入学的,并且你们又是外地人,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便。”
  金海明白了,和那些公立学校相比,这所民办学校各方面的确差了很多,校长这样做,也不难理解。
  校长接着说:“只是没想到,这件事被嗅觉灵敏的记者给报道了出去,更没想到会引起这么多连锁反应。”
  金海迟疑了一下,打定了主意:“这样吧,我不能白落个好名声,公司奖励了我两千元钱,我就借花献佛捐给学校,算是尽一点绵薄之力吧。”
  回到公司,金海就把事情一五一十向老总做了汇报。老总听得一愣一愣的,连说:“这倒稀奇了,还有这样的事!”金海提出要退还公司的那笔奖励,老总却摆摆手,若有所思地说:“钱不用还了。公司也不能再做沽名钓誉那一套了,你去联系一下,我也要捐款!”
其他文献
朱欣艳住在一幢上世纪九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属于五孔板建筑,一共四层,她住在三楼。四楼住的一家女主人叫木丽,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这位女士不是律师却有着律师的派头,别人都叫她“木律师”。木丽的丈夫姓齐,是个画家。  楼上楼下,大家就这么一幢楼住着,平时虽然不怎么说话,倒也相安无事。没想到,这些相安无事的日子随着一场滂沱暴雨,生出了许多事端。  刚刚过午,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雷声,暴雨就跟着下了两
期刊
刘博是市电视台“寻亲”栏目的主持人。这天,他接到一位李倩女士的求助电话,想让栏目组帮她寻找一个师范学校的同学,叫刘才,他们已经有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在有生之年能见上一面。  挂了电话,刘博不禁暗自嘀咕起来,听这位李女士的描述和留下的信息,她要找的人居然跟自己的老爸十分相符。难道世上会有这么巧的事情?他带着疑问和好奇回到家,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跟老爸复述了一遍。  老爸矢口否认说:“世上巧合的事情
期刊
大江在跃进路上开了一个小超市,经营一些日常用品,生意还算不错。  他的兄弟小江见哥哥生意做得不错,也动了心思,就在大江的对面也开了一个小超市,同样也是卖些日常的生活用品。  小江在大江对面开超市,大江的心里自然不痛快,本来是独家生意,现在被小江拆了份头,他觉得小江不够义气,不讲兄弟情义。兄弟俩的关系就没有以前热络了。  小江可不是这样想的,他心里想就算他不开,也不能保证别人不开,别人开了,一样要拆
期刊
刘涛平时喜欢写稿子,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小说,入了省作协后,就开始有些飘飘然,真把自己当成大作家了。  他经常在当地文友微信群里得意忘形地吹嘘自己又发表了哪些作品,得了哪些奖。结果有一天,他被群里的一位老文友苦口婆心地教训了一通。  因为群里要求实名,刘涛很快就通过网络查到了这个老文友的资料,是一个县级作协会员。刘涛嗤之以鼻,还在群里说老文友根本没有资格跟他对话。群里还有一位文友叫张伟,是刘涛的好朋
期刊
江海涛是个美食迷,这天,趁着休息日去月牙湾吃煎粉。月牙湾坐落在一个山湾里,刚下车,江海涛看见一个卖山货的,就上前问:“翠花家的煎粉店在哪儿呀?”  那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江海涛,斜着眼睛问:“你找翠花做什么?”  江海涛说:“听说翠花做的煎粉好吃,想去尝尝。”  那人“哦”了一声,边挽袖口边指着湾口说:“只此一家,店主就是翠花。”说完,又说了一句,“我叫大龙,湾里没人不晓得的。”  江海涛心中一惊,大
期刊
你见过UFO吗?  不少人认为,飞碟的故事是近代天文爱好者杜撰出来的。其实,中国古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飞碟的记载。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描述飞碟的名称有飞天的车、龙、飞车、龙车、三足乌、油灯、火鸟等。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上古时期,帝俊和羲和生出了十个太阳,因为是人和神的混血,他们时而可以变成太阳在天空中放射出光芒,时而又会化成三足的金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太阳鸟、三足
期刊
北宋年间,有两位大臣让宋仁宗赵祯又爱又恨,捧又捧不得,甩又甩不掉。一位是宰相吕夷简,他遇事见风使舵,能说会道,得意时眼睛眯成条缝,生气时直翻白眼,他就像赵祯肚子里的蛔虫,说的话总能落到赵祯的心坎里。  另一位就是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范仲淹为人和吕夷简不同,他秉性刚烈,心系民众,遇事直言不讳,一针见血,有时连皇帝的情面也不给。赵祯说他狗脾气太倔、太二,所以管他叫范老二。  那时,淮河流域经常洪水泛滥、
期刊
這天,高虎下班后没事干,正坐在宿舍窗前玩手机,突然收到女朋友香草的一条微信,让他请假回去帮她种几天地。  高虎是个爱打扮、喜欢耍酷耍帅的小伙子,就是因为嫌在农村种地又脏又累,才跑到镇上打工的,他还想让香草跟他一起出来打工呢。可香草偏偏喜欢农村的生活,说在农村好好干一样有发展,还可以兼顾着照顾老人。两个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回家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自己好不容易摆脱的乡下“泥土气”又得上身,酷帅的形
期刊
不久前,我为了创作一部东北農村扭秧歌题材的小说,采访了一些当年的秧歌队员,不仅勾起了很多往事的回忆,还了解到这种曾经火爆东北农村一二百年的拜年形式已经彻底消失,因为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强力推进,城市里大街小巷的大秧歌如火如荼,可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扭秧歌拜年,已经成为生长在东北乡下的中老年人的群体记忆。在一种复杂情绪的驱使之下,我产生了撰写《找感觉》的冲动。故事里的秧歌头儿刘发、“白蛇”李鲜花、为
期刊
高山队只有十来户人家,全住在高山上,因为人少,出村的路只能自己掏钱修。这年春节,趁大伙儿都在家,老队长刘晓天号召大家集资,准备将出村的三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村民积极响应,尽最大的努力,最终筹资三十万元。  刘晓天找人算了下,按普通标准,修这条路最少也要五十万,也就是说,集资尚缺二十万。因为缺口太大,刘晓天十分沮丧地说:“看来,这路今年是修不成了。”  承包这个工程的是本村人,他告诉刘晓天:“其实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