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人们的思想大半取决于他们的倾向,他们的言谈话语取决于他们的学识和所吸收的见解。但是他们的行动却遵循平日的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无疑,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学习习惯的基础。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一、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有感染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循着声音学习,在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集中注意力。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重视听的训练。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内交流,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易走神。教师也可以常用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发言就会更大胆,思考就会更积极。第三,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应用一些经典励志的故事去引导孩子们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性。第四,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时,目光应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也要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
二、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许多家长聊起自家孩子常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这是粗心大意的毛病,如不及时得到纠正,将会伴随孩子们一生。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去不断克服、抑制粗心马虎的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写字潦草、“龙飞凤舞”是孩子们的通病。要克服这个毛病,教师要带好头,起到示范作用,在板书时力求做到字迹工整、美观,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美观、整洁。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其次,培养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要学会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只有把题审明白了,题意弄清了,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在计算试题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审题要求:一审运算顺序;二审数字特点;三审有无简算因素。
三、仔细观察的习惯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地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存在着马虎、不仔细的毛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弱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折叠小图片观察分数3/4、9/12、12/16的变化规律,先引导学生从“3/4”起,顺向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再从“12/16”起,逆向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在顺向观察中孩子们会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在逆向观察中孩子们会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通过观察加深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这样,孩子们在观察时有顺序,思考时有方向,表述时有内容,在逆向的观察中,培养了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和习惯。
四、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它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归纳整理对数学学习尤为重要。会学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整理、归纳概括的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善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引导孩子们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建构,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活跃起来。经过整理,丰富庞杂的数学知识如同用一条彩带编织着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在编织的同时,又甩出无数条彩带,无论提起哪一条又能继续编织。就像有的专家所言:数学知识是一副立体的、有主有从的、活动的、延伸的、丰富多彩的美丽图画,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去追求它、研究它。
五、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细,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空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学会倾听的习惯
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有感染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着孩子们,让孩子循着声音学习,在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集中注意力。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重视听的训练。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组内交流,训练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易走神。教师也可以常用鼓励的话语,学生的发言就会更大胆,思考就会更积极。第三,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应用一些经典励志的故事去引导孩子们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性。第四,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带头做到。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时,目光应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孩子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也要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
二、认真做事的习惯
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许多家长聊起自家孩子常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都是丢了不该丢的冤枉分。”这是粗心大意的毛病,如不及时得到纠正,将会伴随孩子们一生。因此,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去不断克服、抑制粗心马虎的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首先,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写字潦草、“龙飞凤舞”是孩子们的通病。要克服这个毛病,教师要带好头,起到示范作用,在板书时力求做到字迹工整、美观,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美观、整洁。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其次,培养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要学会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只有把题审明白了,题意弄清了,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在计算试题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审题要求:一审运算顺序;二审数字特点;三审有无简算因素。
三、仔细观察的习惯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通过观察来获取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正确精细地观察,就不可能展开正确的思维。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存在着马虎、不仔细的毛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弱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折叠小图片观察分数3/4、9/12、12/16的变化规律,先引导学生从“3/4”起,顺向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再从“12/16”起,逆向观察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在顺向观察中孩子们会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在逆向观察中孩子们会发现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值不变。通过观察加深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这样,孩子们在观察时有顺序,思考时有方向,表述时有内容,在逆向的观察中,培养了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和习惯。
四、培养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它的发展总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归纳整理对数学学习尤为重要。会学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整理、归纳概括的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善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引导孩子们以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建构,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活跃起来。经过整理,丰富庞杂的数学知识如同用一条彩带编织着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在编织的同时,又甩出无数条彩带,无论提起哪一条又能继续编织。就像有的专家所言:数学知识是一副立体的、有主有从的、活动的、延伸的、丰富多彩的美丽图画,它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去追求它、研究它。
五、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时,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细,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空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