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的理想与境界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我曾到过一间私塾。这是一所百余年前的小学堂。我们走进堂屋后,看到左边的房间是课室,里面只有两张方桌,至多能坐十几个孩子;右边的房间是教书先生的住房。我猜想这所“学校”可能只有一位教书先生。在堂屋前面的柱子上有一幅对联:“崇武尚文无非赖尔多士,正风移俗是所望于群公”。看到这幅对联,我顿时对这间“学校”、对这位教书先生肃然起敬——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风气,竟是这位籍籍无名的教书先生的教育理想。
  我不由得想起北京四中的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1912年,33岁的王道元先生在北京四中辦学的危难时刻走马上任。上任伊始,王道元先生就提出,四中的学生要“学科学、学世界、学做人”。尽管当时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刚刚结束,尽管旧都城中尚处处弥漫着陈腐习气,尽管北京四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平民阶层甚至边远农家,但他仍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期望——“要对风化抱着改良的愿望,对国是抱着科学救国的信心”,他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社会中坚人物……”,他对学生提出的人生目标就是“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厚其积储以大效于世”。正是这样的学校文化的熏染,才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的学生。2014年,北京四中全体高三毕业生在一幅书写着“厚其积储大效于世”的大字横卷上按下自己的手印,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向母校也是向社会做出郑重的承诺。
  从私塾对联和王道元校长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前辈心中崇高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境界。他们兴办教育和投身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所谓学生的成功,不是为了让学生成官成名而与有荣焉,更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了振奋民族精神,改良社会陋习,促进国家进步。前辈们的这种教育救国的理想和情怀,不仅是被中华民族贫穷落后的社会现实所激发,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古老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文化的土壤之中。
  《学记》中写道,“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就是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习俗。《学记》中对教育各个阶段的目标也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由此可见,在古人看来,学生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还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成功之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形成坚定的信仰,要使社会风气和习俗变得更好。
  与一二百年前的社会和学堂相比,我们今天无疑是有了巨大的进步。一二百年前的学堂教学,不论是教育技术、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都无法与现在相比。但是,不论教育的实施方法和过程如何,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没有改变,也不应当改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立德树人。教育应当始终考虑的问题是,要为未来的不断进步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今天的学生终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体,因此,学校是什么样子,未来的社会就是什么样子。
  今天,我们应当认真反思和反问的是,我们是否具有前辈们崇高的教育理想境界和博大的教育情怀呢?当前的一些现象令人不得不忧。我曾从网络上看到某学校高考前的冲刺誓词:“……我们是一群狼,一群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血狼……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是狼,一群吃肉的狼……”我也曾看到某城市在当年科举考场的附近搭建了古代官帽造型的彩灯。联想到社会上时而出现的对状元的过度推捧,每年高考后一些餐馆推出的“飞黄腾达宴”“金榜题名宴”“平步青云宴”,等等,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其根源仍然是教育的价值观问题。
  中华民族的无数教育先辈是怀抱救亡图存的伟大理想兴办或投身教育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教育是关键的基础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更重要的任务,是让青少年自觉地将个人的发展、成功和幸福,与社会、国家和人类的文明进步统一起来,将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他人的幸福结合起来。我们要让孩子们懂得,只有实现了这样的结合,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只有当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相一致的时候,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宏伟目标。
其他文献
【课前热身】(2分钟)1.完成如图1所示的光路图.2.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学习目标】(1分钟)1.知道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说出照相机、投影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和复合现象.  (2)通过实验体验色光的三基色及色光的混合,能够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3)了解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如何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白光分解为彩色光以及色光混合的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体会到学习的
期刊
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力学中的重要基础,在经典力学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牛顿发现牛顿第三定律的过程.  牛顿根据笛卡儿和惠更斯关于碰撞的研究成果,引入冲量和动量定理,考虑到:碰撞的两个物体的动量改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两个物体的冲量也等大反向,又因为作用时间相同,所以,两个物体受到的力等大、反向.从而,牛顿得出了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
有一则童话故事是这样描述:“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东西:鸟、牛、人.鱼根据青蛙说的做出想象,——人被想象为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鱼就是鱼”这个故事让笔者深受启发:学习总是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的基础之上.  笔者从一线教师转到教研员后,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听课较多. 在与老师们一起评课议课时,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不用心”、“记不住”
期刊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基石,是学生正确认识物理世界的基础,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闭合电路是高中物理电学内容的核心,也是电磁感应内容的基础,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选修3-1教师用书中明确提出,通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教学要实现“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中内外电路的能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闭合电路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作为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物理课后作业应该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不该让学生再反复地、机械地做过量的课后作业,要改变单一的作业批改形式.中学物理课后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得到普遍的提高.因此基于新课程的呼唤,针对传统物理课后作业所存在的问题.物理课后作业应创建以人为本的作业模式,根
期刊
研究地球与太阳运动规律时,常常选取相对于太阳静止的坐标系为参考系,在这一参考系中,高中生很容易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线速度、角速度等问题;那么当以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坐标系为参考系,怎样计算太阳运行的周期呢?这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1高中教材处理地球运动的方法  开普勒定律指出,地球围绕太阳做轨迹为椭圆的运动,且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为了降低高中生的学习难度,课本对该物理模型作出了两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认知特点,对物理知识呈现的顺序进行调整,是有效的教学选择.进行知识顺序的重构,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已有经验,这样的调整才能有的放矢.调整之后的反思与
期刊
数学作业减负增效需解“好题”、“解好”题.作业布置需解"好题
同步卫星发射通常先发射到停泊轨道,调整稳定成圆轨道后,再在预定地点启动火箭助推发动机,使卫星加速.这一过程时间较短,当速度增大到一个预设值,即关闭发动机.卫星将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不断变大.由于引力性质,卫星之后的运动轨道将是一椭圆,称之为转移轨道,关闭发动机后的卫星位置将是椭圆轨道的近地点,远地点在设计的卫星运行的圆形轨道上,关闭发动机时卫星速度的预设值即是满足远地点的要求.再经调控稳定后,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