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如今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领导干部,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妨碍发展与进步的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深入剖析后备干部在隊伍规划、制度建设、选拔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重视,进一步优化后备干部队伍,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后备干部 主要问题 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如今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领导干部,补充到学校的各级领导岗位中,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壮大的建设主力军。但同时,高职院校后备干部的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尚缺乏科学的规划[1]
虽然多数学校都有自身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但大多都只着眼于眼前的计划,尚未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以及地方区域产业需求,做好科学的顶层规划,比如队伍数量比例的规划,层次的规划,近、中、长期培养的规划、科学群体结构的规划等。
二.机制尚不健全,缺乏规范和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尚缺乏规范的制度指导[2],同时受上级或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约束力度小,尤其在高校“放管服”等相关政策出台后,更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使用不当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养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选拔方式传统局限,后备干部队伍良莠不齐
后备干部的选拔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必须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贤与能。虽然近年来通过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学校选拔方式比较传统单一,依旧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唯学历、论资排辈等老旧观念的束缚,甚至有的还存在“走后门”、“任人唯亲”、“闭门划圈圈”等脱离群众的选人现象[3],公开竞争的选拔机制尚未形成或者尚不完善,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导致一部分有潜力、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脱颖而出[4],而表现平平的人有时反而能入选,再加上没有科学的淘汰机制,使得这支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四.后备干部“重选拔,轻管理”,使队伍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一)备而不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重在培养,但目前的培养方式过于传统呆板,渠道单一,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后备干部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特别去条件艰苦的基层锻炼的机会更少,导致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刻苦耐劳的精神难以得到锤炼;有的后备干部甚至还处于“备而不培”的状态,培养与普通教职工并无区别,这样不能有效激发后备干部的潜能和使命感,使队伍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备而不管。后备干部应采用动态化管理,人员可进可出,但目前的管理模式多数为只进不出,在培养过程中也缺乏追踪和考核,不合格也不会被淘汰,使得后备干部没有危机感,有些甚至得过且过,表现与后备干部的身份严重不符。
(三)备而不用。后备干部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而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后备干部使用机制的不健全,在使用上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造成提拔时的随意性严重,后备干部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5]。后备干部队伍中提拔任命的人比例少,其队伍建设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进取的动力,甚至产生懈怠情绪。
五.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使后备干部成不了“香馍馍”
高职院校的职能是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教学、科研为主流本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政策上的倾斜、培养上的重视、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青年教师更愿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不愿选择管理工作。比如专职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一般论文、科研成果、比赛获奖项目会比较多,因而评职称相对容易,待遇也会比较高[6]。而从事管理工作的平时杂务烦身,比较忙、比较累不说,成绩也无法量化。另外,由于花在教学、科研上的时间少,相应成果也少,评职称比较困难,发展的路径基本只能靠提拔任用,但是领导职数是有限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因此,多数青年教师更愿意专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后备干部队伍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一些优秀人才的流失。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担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任,其后备干部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及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加大力度进行培养,这样方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通、管理精湛的干部,为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2]胡万霞,孙彬,刘格.高校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8):76-78.
[3]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后备干部之谜——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制度走向[J].人民论坛.2010,(7).
[4]黄德桥,赵泽洪.后备干部培养中的干部备用心态及其调整策略[J].理论导刊,2011(01):63-64 77.
[5]张铭娟.关于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1995(S2):67-68.
[6]何素芳.浅谈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65-67 73.
基金项目: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0201412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林小娜,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后备干部 主要问题 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如今已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边天,为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这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领导干部,补充到学校的各级领导岗位中,成了学校快速发展壮大的建设主力军。但同时,高职院校后备干部的培养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尚缺乏科学的规划[1]
虽然多数学校都有自身的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但大多都只着眼于眼前的计划,尚未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结合新时代的要求,以及地方区域产业需求,做好科学的顶层规划,比如队伍数量比例的规划,层次的规划,近、中、长期培养的规划、科学群体结构的规划等。
二.机制尚不健全,缺乏规范和指导
目前高职院校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尚缺乏规范的制度指导[2],同时受上级或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约束力度小,尤其在高校“放管服”等相关政策出台后,更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使用不当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培养过程中的随意性。
三.选拔方式传统局限,后备干部队伍良莠不齐
后备干部的选拔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必须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贤与能。虽然近年来通过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学校选拔方式比较传统单一,依旧未能从根本上摆脱唯学历、论资排辈等老旧观念的束缚,甚至有的还存在“走后门”、“任人唯亲”、“闭门划圈圈”等脱离群众的选人现象[3],公开竞争的选拔机制尚未形成或者尚不完善,机会不均等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导致一部分有潜力、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不能脱颖而出[4],而表现平平的人有时反而能入选,再加上没有科学的淘汰机制,使得这支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四.后备干部“重选拔,轻管理”,使队伍不能发挥最大作用
(一)备而不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应重在培养,但目前的培养方式过于传统呆板,渠道单一,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缺乏创新,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后备干部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特别去条件艰苦的基层锻炼的机会更少,导致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刻苦耐劳的精神难以得到锤炼;有的后备干部甚至还处于“备而不培”的状态,培养与普通教职工并无区别,这样不能有效激发后备干部的潜能和使命感,使队伍在学校发展进程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备而不管。后备干部应采用动态化管理,人员可进可出,但目前的管理模式多数为只进不出,在培养过程中也缺乏追踪和考核,不合格也不会被淘汰,使得后备干部没有危机感,有些甚至得过且过,表现与后备干部的身份严重不符。
(三)备而不用。后备干部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用,而使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后备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由于后备干部使用机制的不健全,在使用上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造成提拔时的随意性严重,后备干部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5]。后备干部队伍中提拔任命的人比例少,其队伍建设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进取的动力,甚至产生懈怠情绪。
五.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使后备干部成不了“香馍馍”
高职院校的职能是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以教学、科研为主流本是无可厚非的。只是政策上的倾斜、培养上的重视、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青年教师更愿意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不愿选择管理工作。比如专职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一般论文、科研成果、比赛获奖项目会比较多,因而评职称相对容易,待遇也会比较高[6]。而从事管理工作的平时杂务烦身,比较忙、比较累不说,成绩也无法量化。另外,由于花在教学、科研上的时间少,相应成果也少,评职称比较困难,发展的路径基本只能靠提拔任用,但是领导职数是有限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因此,多数青年教师更愿意专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后备干部队伍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样一来也导致了一些优秀人才的流失。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担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任,其后备干部的培养更是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学校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认识到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区域产业需求及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加大力度进行培养,这样方能与时俱进地培养出一批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通、管理精湛的干部,为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2]胡万霞,孙彬,刘格.高校校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8):76-78.
[3]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后备干部之谜——一个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未来制度走向[J].人民论坛.2010,(7).
[4]黄德桥,赵泽洪.后备干部培养中的干部备用心态及其调整策略[J].理论导刊,2011(01):63-64 77.
[5]张铭娟.关于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1995(S2):67-68.
[6]何素芳.浅谈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65-67 73.
基金项目: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后备干部培养机制创新研究——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0201412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介绍:林小娜,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国际汉语教育硕士,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