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832793x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困惑:学生都会了,复习什么?
  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常见的课型之一,受到广大教师越来越多的思考与研究。复习课重“理”和“通”。“理”是梳理,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达到形成知识体系的目的;“通”即沟通,沟通知识间的来龙去脉,融会贯通。在“理”和“通”的基础上,教师再辅之以一定量的练习,达到查缺补漏、释疑解惑的目的。
  探寻:知识背后的理性精神
  数学作为一门理性的学科,其课堂上应该处处体现着数学理性的精神。这里的理性精神主要指的就是理性的思维,体现在数学学习中就是一些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对教师而言,只有通过揭示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内容背后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将数学“讲清”“讲懂”“讲深”。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学会这些思想方法,他们才会数学地思维,才会感受到理性思考带来的快乐。
  实施:让学生数学地思维
  在对数学的理性精神作了解读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实施。以乘法复习为例,教师不仅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合到知识的梳理之中,也就是用数学思想方法带动具体知识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
  片断一:导入引出——分类
  1.出示抢答题。
  400×2=123×3=102×4=6×800=
  120×4=204×3=250×3=131×2=
  2.师:你能将这些题分分类吗?
  【设计意图:课始出示一组抢答题,稍有难度,但却烘托了气氛,激发了思维。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一下子进入了理性思考的状态。】
  片断二:复习口算——归纳
  1.教师指名,让学生口算出300从1乘到9的结果,接着让全班学生一起口算500从1乘到9的结果。
  2.师:刚才的口算过程实际上是在诵背什么?(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复习口算开始,先让学生口答300从1乘到9,感知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让全班学生背诵500从1乘到9的结果。有了刚才的学习体验,学生就很容易归纳出口算方法了。】
  片断三:复习估算——转化
  1.师(指着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你能迅速口算出结果吗?
  2.师:这题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怎么估算的?798×6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3.师(小结):我们把三位数看作一个整百数进行估算,可见,估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口算的过程。(沟通估算与口算的联系)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变化三位数的数字,让学生无法准确口算出结果,引出估算的必要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两次转化,将估算的算法转化为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
  片断四:复习笔算——化归
  1.师(谈话):刚才估算出了大致结果,如果要知道准确结果,怎么办?
  2.在学生独立笔算后,师指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3.观察: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实际上由什么组成的?
  【设计意图:估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大致的计算结果,但如果要得出准确的结果,需要进行笔算。复杂的计算都可以转化成较为简单的计算,这就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片断五:连乘技巧——猜想
  1.教师先在“293×6=”的下方板书:293×2×3=?接着,教师问学生:“谁能猜出结果是多少?理由是什么?”
  2.请你计算出“293×2×3=”的结果,并验证一下是不是等于1758。(学生笔算,共同验证)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293×6=1758”与“293×2×3=”,引发学生对“293×2×3=”结果的猜想,再通过对猜想的验证,沟通两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片断六:解决问题——综合
  学校要举办远足活动,要租车前往扬子江大道。旅游公司来电询问学校有多少学生,如果知道了各个班级的人数,有什么方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全校大约的人数告诉旅游公司?
  一年级:(1)42人,(2)42人,(3)42人,(4)44人,(5)42人;
  二年级:(1)41 人,(2)42人,(3)42人,(4)40人,(5)41人;
  三年级:(1)38 人,(2)36人,(3)37人,(4)38人,(5)38人;
  四年级:(1)39 人, (2)38人。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出估算的必要性,即可以将每个班的人数看作40人。方法一:先估算出每个年级的人数,再加起来,200 200 200 80=680(人)。方法二:17×40=680(人)。在具体估算中,这道题还综合运用了口算、笔算及前面复习计算技巧的知识。】
  结语:将数学思维进行到底
  教师只有深入地挖掘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渗透在每一节教学之中,才能看到数学思维的真正力量。否则,数学思维就会变成纸上谈兵的“空洞”学问。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一、“图形变换”教学中“美育热”的冷思考  1.“被”欣赏,缺失需要  如观摩“轴对称图形”一课,课始教师播放川剧“变脸”的视频,以此导入新课,然后画面定格在六张脸谱上,让学生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脸谱。最后教师揭示课题:“像这几个脸谱那样可以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部分,这样的物体就是对称的。”……这样的课堂导入虽然新颖有趣,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戏剧脸谱的复杂变化,学生只是获得视觉冲击——惊
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视野,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相关实践给予的一个重要启示与教训。因此,在实践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内容的现实,努力做到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全景”把握,俯瞰自己所教学的课程内容。下面将以具体的课程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来谈谈我的一些探索和思考。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7章的“数学广角”,主要内容就是解决“鸡兔同笼”类型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唤起学生的生活感知,去体悟所学的数学知识,而后升华为自己的数学能力。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教育应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进而将所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检验,学以致用。  一、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这句话可以说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伴随着我们,但是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我们真的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了吗?两次执教“9的乘法口诀”的备课过程及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开学初。校领导让我为全组教师上一节示范课。根据数学进度,示范课的内容应该是“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根据教学“6~8乘法口诀”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这部分内容很难上得出彩。跳过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个内容我教了两次,但两次的教学方式有根本性的区别。第一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的教学设计层次很清晰,先是导入新课,接着讲授例题,最后巩固训练,整个流程都是教师一步一步指引着学生在学习,师生问答式是课堂的主旋律。而第二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一改往常的做法,先让学生自学后再点拨质疑,最后进行拓展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一:  师:我们学校每天下午的“阳光大课间”活动经
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笔者在备课时遇到如下的问题:  1.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空间更适合学生探索?  人教版教材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提供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只是机械地拼一拼,没有自己的猜想和创造,只是做了一次“操作工”。  2.如何在操作中深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及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皮亚杰说:“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儿童的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儿童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因此我以学生的“找”为主线,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产生“找”出规律的需求的同时能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智慧在寻找中诞生。  一、感
缘起:  我参加了一次市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其中一些课堂的导入方法引发了我的思考,现撷取其中几节课的导入过程与大家探讨。  1.“打折”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开书店的朋友姓王,最近生意很不好,有好多书卖不出去。他听说老师今天要到你们班来上课,昨天就打来电话,让我请同学们帮他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把书卖出去,他将对各位的帮助非常感谢。同学们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独立思考。  生1:给书店迁个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生了他。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以这样的理由控告自己的父母,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  中 文 名:《何以为家》  制片地区:黎巴嫩、法国、美国  语 言:阿拉伯语  导 演:娜丁·拉巴基  编 剧:娜丁·拉巴基/吉哈德·霍加里/米歇尔·凯斯沃尼/乔治斯·哈巴兹/哈立德·穆扎纳  类 型:剧情  主 演:赞恩·阿尔·拉菲亚/约丹诺斯·希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体验与理解数学知识。”基于这一理念,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想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这一思想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效能的发挥总是不尽如人意。某些教师煞费苦心创设的情境,由于忽视了其目的性、实效性、可行性,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违背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初衷。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