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年服务 培育未来栋樑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cang_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永亮先生
  年轻有为,热爱社会工作,更是一位青年服务工作的积极推动者。2017年对他来说意义非凡,这既是他创办公司的第十年,也是服务香港青年联会的第十年,这一年他荣任香港青年联会主席。一直以来,他热衷於青年服务工作,做好薪火相传,恪尽职守,从不停歇。
  十年,是一个美好的里程,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2017年8月30日,这一天对郭永亮先生而言别具意义。当天的香港会展中心大会堂热闹非凡,因为香港青年联会第二十五届会董会就职典礼暨香港青联交流基金第十七届理事会就职典礼在此举行。郭永亮先生荣任青联主席,荣幸之餘,他也深知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他在香港出生,读完小学後便出了国,在澳大利亚读中学和大学,主修经济和会计专业,毕业後回港,从事会计师工作。後来,他又去了北京,攻读清华大学的MBA课程,差不多待了三年时间,2007年再回到香港。
  回来後,他一方面创业,创办了滙宝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做日化和美容,业务范围包括化粧品生产、美容服务,並拥有自主品牌美容产品,在内地和国外亦有零售和批发。另一方面,他则经朋友介绍,加入了香港青年联会,开始了青年服务之路。所以,2017年,也是郭永亮先生在事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十周年,“十年磨一剑”,他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
  回顾这十年间,郭永亮先生从低做起,在青联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圈子里不断锻炼自己,也扩大了自己的人脈圈子。他说,基本上从会员,到会董、常务会董、副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主席,所有的职务他都担任过,十年的积累,也让他对青年工作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时也结合实际,做出了新的规划。
  “十年来,青联所开展的青年活动在氛围和内容上有所变化,但不变的是,青联始终作为香港与内地沟通的桥樑,不断带领青年人到内地交流、学习,希望他们放宽眼光,多认识和了解祖国;青联也不断在培养建港人才,一如既往地传递正能量。”作为会长,他有责任将青联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並继续发扬。
  牵线搭桥,有系统地培养青年人才
  青年学生是社会的宝贵资产,也代表着香港的未来,青联也一直以来把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十年前,鉴於回归以来,内地与香港往来日趋频繁,且香港许多企业对拥有内地实习经验,或对内地有较深厚认识的毕业生需求甚殷,於是青联开办了大学生品牌活动“共创系列”暑期实习团,带领香港大学生到内地实习。“在当时,此类服务可谓是创新之举,但开展起来也是比较艰难。”郭永亮先生介绍说,那一年他刚好加入青联。
  2007年,青联举办了首届大学生暑期实习团,提供实习机会予31位大学生赴上海各大企业,收穫丰富。因为此次活动,青联亦凝聚了一群热心学生,为了有系统地培育新一代,让更多学生受益,2008年,香港青联学生交流网络(SEN)成立。同年,青联获得新世界集团大力支持,创办了“共创新世界”暑期实习团,人数增至170人。
  至今,SEN成立刚好十年,十年里成功为超过3000名大学生提供在内地实习的机会,地点分佈包括上海、北京、大连、重庆、哈尔滨等在内的内地许多大城市。除筹备每一年一度的暑期实习计划,也组织各种活动如师友计划、SENergy青年领袖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就业讲座及各青少年互访活动,如青联招工日、内地考察团、义工活动日等等。
  SEN取得的成果和历届学生委员的出色表现,让郭永亮先生看到了香港大学生的优秀,同时也看到了香港光明的未来。他很感恩地看到,许多学生会员毕业後,仍继续投身青年工作,真正做到了薪火相传。
  关注青年未来,配合祖国发展
  “青年学生是社会未来栋樑,我们深明扶持青年、培育国家人才对社会稳定和经贸发展的重要性。青联将会致力为青年人营造参与‘一带一路’发展的平台,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引领青年人正确了解和参与国家的发展,这是我们青联未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郭永亮先生在青联第25届就职典礼上致辞说。
  同时他也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要策略,而随着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等基建陆续落成,香港必须把握这些重要契机,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这几年,青联将举办许多活动,带青年人到粤港澳大湾区走走看看,了解大湾区建设,也希望他们将来能参与当中的发展。”
  为了配合“大湾区建设”这个议题,郭永亮先生介绍情况说,青联今年也将每年都会举办的中学生辩论比赛扩大到大湾区,创新地新增内地9个城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拓展为“9+2”城市的比赛。先进行区域赛,再角逐出半决赛的4支队伍,其中港澳各一,与众不同的是,他继续介绍说,“今年辩论的内容围绕大湾区发展而展开,让学生们通过找资料,去更多地了解大湾区的发展,和将会形成的机遇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郭永亮先生做了这样一个算术题,来阐释活动的影响:“虽然每支辩论队只有4名队员,但他们还各有十几人的智囊团,加上背後还有加油打气的师生,这样算来,一个学校则有100多人关注,香港现有60多家中学,总数就是6000多人,影响范围還是很广的。他们通过辩论,亦能了解相关讯息。”
  为青年人计长远,郭永亮先生亦希望青年人能突破常规思维,走出香港,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空间。   活动多元化,关爱不同青年社群
  除了配合祖国的发展方针为青年人服务,青联亦非常重视地方社区的青年工作,並计划开展系列针对不同青年社群的活动。一是针对基层青年的服务,郭永亮先生认为应给予更多机会给他们:“我们的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主要是针对八大院校的大学生,如今大学、社会都会提供很多资源和机会供他们选择,反而是基层青年,他们很难有机会从中受惠,因此从今年开始,我们也考虑将实习计划扩充加入一些基层青年。”二是关注伤健人士以及曾误入歧途的更新青年,帮助他们重新成功融入社会,“他们所需要的不只是工作岗位,更需要的是身边人不断鼓励和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建设”。
  活动要开展,而且要开展青年人喜欢的活动、青年人所需的活动,如此一来他们才会主动参加,才会有利於青联可持续发展。服务青联十年,郭永亮先生对这一点体会很深,身为主席的他亦集思广益,收集了不少好的点子,例如今年计划举办青年电竞联赛,以时下流行的青年热爱的元素为切入点,更加贴地气。“如何从贴地气的活动中传递出我们想要传达的理念,以正能量感染青年人,这是我们要做的。我们也希望以此类活动走近並接触青年人,通过一些软性做法,让他们有兴趣主动参加。”
  此外,为了有系统地培养青年建港人才,青联还筹办了一系列公共行政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了解香港特区政府各部门如3司12局的职能和运作,二是关於国情了解的课程。开设的课程都是“用心良苦”的,郭永亮先生介绍说,“这也是为了让青联的年轻人将来更好地为香港特区政府諮询委员会等架构服务。因为年轻人只有先了解了政府部门的运作和社会面临的问题,才有更好地能力去提出建议,否则即使进入了也发挥不了大的作用。今年我们还计划开办公共青年行政学院。”
  尽心竭力,不负每一项职务
  除了香港青年联会,郭永亮先生还担任着多项政府委任公职,例如香港青年奖励计划理事会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香港管弦协会董事局成员、湾仔区扑灭罪行委员会委员……在其位,谋其职,他竭心尽力做好每一项职务。
  其中,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将他服务青年的范围又扩大了。该计划已有56年历史,旨在鼓励青年人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更好地服务社会。虽然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通过考章的形式获得,但要考取青年奖励计划的金章,参加者平均需要花3到4年时间完成5个不同范畴的活动要求,包括:学习1项技能,培养1项康体活动的兴趣,完成4天3夜60公里的野外锻炼,1年之内有计划、不间断地提供社会服务,以及参与1项最少5天4夜的交流计划或学习营。“这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定,对青年人是很好的锻炼。”
  而青年事务委员会,所做的还是青年服务,他亦希望青联的会员能积极利用各自专业优势,加入到政府不同的諮询架构里,从青年的角度多提建设性意见。
  此外,郭永亮先生还担任着广东省政协委员,这几年在参政议政方面他主要是围绕促进粤港两地青年交流发展,例如香港志愿者协会同广东的大学生一起,组织深入广东省偏远贫困地区做义工。“按专业划分小组和服务内容,如医护、工程建筑、义教等,这样更容易有共同话题,从而增进了解,建立长久的友谊。”
  同時,他也是湛江市政协常务委员,十多年来一直心繫湛江发展,他希望这个海洋资源丰富、具有深水良港基础、风景怡人的城市,能夠抓住新的机遇,发挥优势,转化为竞爭优势。他也相信,通过交通等基建的改善,湛江也将越来越好。他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发挥桥樑作用,让更多香港企业家到湛江投资。
  培育青少年,从做好父亲开始
  在公司,他是领导;在青联,他是主席;而在家,他也是三个孩子的父亲。每一个角色都要花时间,用心经营。关於如何平衡,郭永亮先生的秘诀是会取捨,合理安排时间,而且还要学会融会贯通。
  作为父亲,在孩子的健康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他会抽时间尽量多陪孩子,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三个孩子分别为七岁、五岁、十个月,4-8岁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都会视父亲为‘偶像’、学习的榜样。所以如果不树立好的形象,则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发展。”俗话说“有样学样”,现阶段,他很重视对孩子的引导,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做好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那麽学校教育才会进行得更顺利,郭永亮先生也一直努力着。他很感激妻子的理解和默默支持,让他更踏实地去服务。
  关於企业和协会的管理,郭永亮先生认为二者是可以相通的,与员工的沟通,和与会员、机构持份者、政府部门等沟通和合作,服务的过程也让他在管理上不断成长。服务基本为义务工作,参与者皆为义工,都是抽出工餘时间参与,所以他也特别理解每位员工和会员,服务尽力尽心就好。
  正如郭永亮先生在香港青联学生交流网络十周年纪念特刊的《序》里写道的:“十年,是一个美好的里程,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从事青年工作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希望你们能看到香港青联和SEN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诚意,继续大力支持我们的发展,让我们携手走向更多个辉煌的十年。”
其他文献
日前,2017年国际排联女排大冠军盃在日本收官,中国女排3比1击败日本,以五战全胜的成绩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女排继2001年後,时隔16年再夺该项赛事冠军。四局具体得分为25比22、24比26、25比18、25比16。  本届大冠军盃,中国女排首场比赛以3比1逆转美国;第二场面对巴西,在决胜局5比10落後的情况下上演大翻盘,最终以3比2获胜;随後,中国女排以3比0连续击敗了韩国、俄罗斯,四战全胜高
期刊
乌克兰国家艺术科学院9月26日举行仪式,该院院长、著名画家安德烈·戚培根向两位中国画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劉孔喜和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王承昊颁发荣誉院士证书。  戚培根说,近年来,乌中两国在美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两国美术院校代表团和美术家互访不断,在相互借鉴和学习中,双方美术家都从对方的艺术成就中汲取营养,提高了技艺,拓宽了视野,並建立了深厚友谊。鉴於刘孔喜和王承昊取得的艺
期刊
陈群平先生  在香港繁华的街头,经营着一家看似不起眼,但已是百年老店的保仁堂。他出生於医学世家,自小在保仁堂耳濡目染,深知中医之精要,受父亲的影响更懂医德之可贵。从广东到海南,从海南到香港,上山下海,他一路走,一路学,一路医。如今60年过去了,保仁堂上上下下,病人来来去去,唯一不变的是其悬壶济世之心和救死扶伤之志。  海南十三年,走到哪里医到哪里  中医,诞生於原始社会,形成於春秋战国,这门在中华
期刊
萧国健博士  香港知名的地方史专家,他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中,静守着香港历史的研究、推广与记录。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自小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对香港历史、古物古蹟深入研究,几十年来参与了多项与香港史有关的政府研究工作,出版著作几十部,发表中外文化几十篇。多年来,他用脚丈量大地,用笔记录古今,用思想上下求索,只求耕耘,不问收穫,在推广香港历史领域卓有贡献,获香港政府颁授荣誉勳章,成为“研究、推
期刊
梁永棠先生  在诗人余光中笔下的诗中,邮票承载的是一抹乡愁,“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现实生活中,一枚枚小小的邮票,卻是一个个大大的世界,它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记录下了特殊时空下的人物和盛事,更承载着集邮爱好者梁永棠先生六十多年的深厚情结。中学时代,还是十一二岁小夥子的他跟随人们开始收集一枚枚小小的邮票,从最初的跟随到最後的喜爱与痴迷,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他与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收藏邮票中感受
期刊
陈志豪先生  是一位十分活跃的优秀香港青年代表人物。他关心时事、关注公共事务,自2009年至今,在国内(包括台湾)的媒体发表时事评论文章500多篇,此外亦专注网络媒体及宣传相关的工作和服务。他热心社会服务,並担任诸多项社会公职,多年来,他积极参与也组织了许多社会活动。他希望透过服务,奉献社会,传递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近十年,发表时事评论文章500餘篇  陈志豪先生从小
期刊
蒋志伟先生  是香港运输行业资深人士,从业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热爱这个他为之奉献了青春与汗水的行业,多年来,他关注行业现状,代表业界发声,心繫行业未来,为运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而积极奔走。他说:“我始终相信,作为一个行业的代表,永远要以业界利益作为首要考虑,方能为业界求进步、谋福祉。”  2017年,香港迎来了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节点。20周年誌庆以“同心创前路,掌握新机遇”为主题,承载着香港走过
期刊
黄宇帆先生  是将现代思想注入传统功夫的新一代传播者。他天赋異禀,师从香港杨式太极拳名宿胡云绰传人郑光武先生,又得闻名中外的南拳蔡李佛派雄胜总馆掌门黄江大师的嫡子黄达华师父之真传,武艺高强,曾遍摘海内外武术桂冠;他以“自强不息,武动人生”为理念,创建“黄宇帆国际武术文化中心”,希望将其所学、所悟、所得传授予更多人,以武术带动正面、积极人生,令他人亦能受益於中国武术,用心传播武术文化,成为新一代武术
期刊
10月19日,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联酋阿布扎比闭幕。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参加47个项目比赛,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位列金牌榜首位。  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团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表示,中国代表团参赛项目涵盖大赛全部6个领域,在每个领域都获得了金牌,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了我国职业技能发展的整体实力和青年技能健儿
期刊
澳门大学中医药创业团队研发的新颖产品“金创药”,凭借其创意与扎实的科学基础,於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获评委一致高度认可,最终勇夺金奖殊荣。澳大参赛代表张哲与海内外其他优胜团队代表更获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接见,汇报澳大中医药创业的研发构想。  今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37万支团队逾150万高校学生参赛,为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比赛。澳大团队研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