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42578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对多发性硬化症认知的提高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进步,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如今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MS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笔者对本科住院的MS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归纳分析,探讨MS临床特点。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病情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特点,病残率高。该病好发于青壮年期,以女性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甚者瘫痪以及肢体麻木、疼痛、腰背部束带感、视物不清等症状。80% 的复发一缓解型(relapsing.remitting,R-R)患者多次复发后,神经系统损害逐步加重,形成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损伤。本病临床表现多样,具有病灶分布广泛,病程有缓解复发的倾向。由于MS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患者常致残,治疗手段有限,因而受到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对多发性硬化症认知的提高以及临床检测手段的进步,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如今随着新型药物的研发,MS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2000-2010年间,笔者对本科住院的41例诊断为MS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归纳分析,探讨MS临床特点,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文共观察41例患者,男16例,女25例;年龄2.5~72岁,其中早发型或少年型(年龄<16岁)3例,成年型(年龄16~49岁)33例,晚发型(年龄≥50岁)5例;起病方式:急性起病19例,亚急性起病10例,慢性起病12例。分型:复发缓解型30例,继发进展型8例,原发进展型3例,进展复发型1例。发病诱因:23例发病前有诱因,其中外感发热9例,心理因素4例,劳累3例,其他原因2例。发病高峰在20~40岁。
  2 临床症状和体征
  肢体无力23例,感觉障碍27例(其中感觉异常22例,最多见),头晕18例(其中眩晕10例),膀胱功能障碍11例,视力减退10例,走路不稳2例,肢体共济失调3例,癫痫2例,面神经麻痹3例,眼肌麻痹3例(其中复视1例、动眼神经不全麻痹1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吞咽困难2例,言语障碍2例,精神障碍1例,发作性症状19例(其中痉挛性强直发作5例、发作性感觉异常10例、发作性视力减退1例、发作性复视1例),三叉神经痛1例,疲乏感25例,Lhermitte sign 5例,智能减退6例,眼球震颤18例,意向性震颤10例,Babinski sign 5例,腱反射活跃13例,深感觉减退2例,Kernig sign 4例,颈强5例。
  3 辅助检查
  3.1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检查:22例患者中,15例异常,主要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的白质内多发散在分布点、片状低密度灶。磁共振检查:38例MRI检查中,头颅MRI 24例,脊髓MRI10例,其中22例头颅MRI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点状、斑片状或类圆形信号,位于双侧脑室周围白质18例、半卵圆中心7例、脑干4例、小脑1例。8例脊髓MRI检查异常,表现为点状或条索状信号。7例MRI增强检查,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多数病灶呈斑片状强化,较大的病灶(>10 mm)周边环形强化。4例MRS检查:表现为病灶中心NAA降低、Cho增高、NAA/Cr降低、Cho/Cr升高、MI/Cr升高。
  3.2 脑脊液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检查,结果示:CSF压力增高3例,细胞数增高2例,蛋白增高4例。25例患者行CSF IgG检查,结果示:增高16例。25例患者行寡克隆带(血及CSF)检查,结果示:单纯CSF异常者4例。
  4 治疗
  41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其中6例给予甲强龙递减疗法治疗27d ,6例给予甲强龙1g/d或地塞米松30 mg,冲击5d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疗效均明显优于长期口服强的松治疗。23例患者同时配合口服中药治疗,疗效及减低激素副作用均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
  5 复发
  18例患者进行了l~2年随访,复发10例,其中1年内复发者7例,2年内复发者10例。复发5次及以上者1例,4次1例,3次3例,2次4例,1次3例,最多者1年发作7次。
  6 讨论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高纬度寒冷地区,病情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特点,病残率高。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甚者瘫痪以及肢体麻木、疼痛、腰背部束带感、视物不清等症状⋯ 。80% 的复发一缓解型(relapsing.remitting,R-R)患者多次复发后,神经系统损害逐步加重,形成不可逆转的神经功能损伤。MS呈全球性分布,估计目前全球MS年轻患者有100万人,各地发病率不同,中国属MS低发区。本组患者男:女=1:1.67,发病年龄高峰集中于20~40岁,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 。起病形式以急性、亚急性多见,与西方国家MS患者慢性起病、缓慢进展不同。55.5% 的MS患者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诱因以外感多见,提示MS的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感觉障碍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包括刺痛、烧灼感、麻木、瘙痒或蚁行感等。肢体无力亦很常见。MS病灶的空间多发性决定了其症状的非特异性,诊断时应引起足够重视。影像学检查MRI在MS诊断中敏感性明显优于CT。MRI平扫结合MRI增强、MRS检查,对于MS诊断、判断病情活动性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本组25例患者予CSF寡克隆带检查,阳性率很低,明显低于国外相关文献报道,可能与遗传及检测方法各异有关。治疗上所有患者均予激素治疗,短期冲击疗法在疗效及减少副作用方面均明显优于长期口服治疗。中药在MS治疗中疗效确切,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病残、降低激素副作用及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部.中国多发性硬化及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2):862-864
  [2]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194
  [3] Khurram Bashir,Whitaker J N.多发性硬化手册[M].江新梅,译.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49.
  [4]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1—237
  [5] 赵葆洵,刘多三,胡维铭,等.256例发性硬化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83,63(1O):610-613
  [6] Svenson L,Warren S,Warren K.G,et a1.Update on the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of mutiple sclerosis in Albe~aCanada[J].Neuroepidemiology,2003,22:159
  [7] 周莉,樊永平,叶明.59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免疫学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7):599-6O1
  [8] 王宝亮,钱百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症163例。中医研究 2009年3月 第22卷 第3期:44
其他文献
目的前瞻性地探索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DG-PET)的早期代谢疗效与RECIST标准评价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最佳客观疗效的关系。方法初治不可切除的
期刊
目的 研究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腹部顽固性癌痛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30例各类上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均有顽固性上腹疼痛,在CT引导下进行膈脚前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内乙醇阻滞治疗.
母亲站在渭河边对我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一边听母亲说话,一边看渭水边有一女子在洗莲藕。那时,我大病初愈,本来我好歹都应回归我农村那破败的家,但是母亲担心我
目的比较二妙丸类方(二妙,三妙,四妙,全方)经去多糖工艺处理前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法,二甲苯致耳廓肿胀法,急性高尿酸法以及小鼠碳粒廓清法。结果经去多糖
笔者在针灸科门诊近10年来,运用针灸与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症3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儿。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6周岁,最大17周岁。学龄前儿
Background 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 (LVA) is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We attempted to evaluate the preliminary eff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