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使用权市场中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ttf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不同行为主体博弈分析,找出影响土地流转市场失灵的因素及规范行为主体的措施,认为土地流转行为受市场交易费用,违规风险和流转收益等多项因素影响。研究认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增加非农就业机会,降低土地流转市场交易费用以及继续发展农业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力等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流转市场;博弈;使用权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5-0006-02
  
  1 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研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快速发展刺激了人们对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从而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土地流转市场为土地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土地流转双方在土地流转市场获得交易信息,使得土地流转可以顺利进行。土地流转市场的最初发展,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实施,国家对土地流转市场逐渐解禁,我国的土地流转市场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繁荣。钱忠好认为可能原因就在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净收益较低[1]。
  在土地流转率方面,张照新于1996年对全国六省调查表明,有17.4%的农户转出或者转入土地,其中有1/6的农户,1/20的土地进入了土地流转市场[2]。根据叶剑平等通过对我国17个省土地流转市场抽样调查分析,有9. 7%的耕地参与流转,约有1/3的农户、1/10的耕地参与了流转[3]。麻昌华等通过对全国十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显示,平均有23. 01%的农户已将承包土地进行了流转,其中转包是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4]
  在土地流转市场方面,刘红梅等统计分析得出农村地产市场空间狭小且供求双向不足,并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的直接收益效用低和就业功效占土地对农民总功效的比重降低等方面分析了需求和供给不足的原因 [5]。张照新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明显存在供给小于需求的现象,土地转让规模比较小。[2]叶剑平等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但市场化水平较低,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存在农地市场交易价格未显化,市场交易不规范等问题。[3]
  2 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制度回顾
  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带来的人口增加和农地减少,人均农地占有量减少,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民生产效率逐渐拉开距离,使得土地流转的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然。国家对土地流转行为的态度也是经历了从禁止,开放到合法规范三个阶段。
  2.1 明令禁止土地流转行为阶段(1978年—1987年)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最初的自发形式的土地流转,但是此时的法律和政策严禁土地进行流转,这时的土地流转具有隐蔽性和非法性。1982年《宪法》第10条第4款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198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若干问题的意见》的司法解释中规定“承包人在未经发包人同意私自转包、转让承包合同的,承包合同无效。”这一时期,农地流转被严格禁止。
  2.2 逐步开放土地流转市场化阶段(1988年—2002年)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对宪法进行修改,该修正案删除“土地不得出租”规定,第10条第4款增加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规定。这表明了国家开始承认土地合法流转的态度。1994年12月,农业部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中作出指示,“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经发包方同意,允许承包方在承包期内,对承包标的依法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由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了制度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实现了农地流转的合法化以及向市场化的过渡阶段。
  2.3 土地流转市场化规范阶段(2003年至今)
  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层面上对农民的土承包经营权及由此产生的农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的流转行为有了法律条文规定,至此农村土地流转行为有了法律的保障。2008年10月28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一次明确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该决定中并没有出现“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等字样,这表明了中央对于土地流转的谨慎态度。土地流转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是忽视了农村土地流转与国民经济和谐发展,一味的强调流转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现阶段的任务要从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入手。
  农村土地流转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化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流转过程中应平衡速度与效率的关系,如果农村土地流转过快,没有相应配套的补偿机制及社会保障机制,就会造成农村劳动力的溢出,导致工资降低或是失业增加。此外虽然我国的土地流转率逐年增长,土地流转市场的规模及主体参与程度逐渐扩大化,但是土地流转市场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种种不规范行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健康流转,制约了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为了解决不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降低行为人违规流转的概率,引导参与方合理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本文拟采用博弈方法,试图揭示影响土地流转市场中隐形交易及非市场化行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土地流转市场参与主体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
  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即土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和轉让转包市场。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有偿出让或出租给农户和其他农业生产单位,承包人再依据自己的意愿转让或转租给其他的土地使用者所形成的市场,体现了土地使用权的交换。在土地使用权市场中,土地使用权的供给者和土地需求者之间如何作出决定,取决于进入市场先后为其双方带来的利益的增加量。假设农民在承包土地,并且将其用于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是固定的,单位用c表示,单位土地产出为m,土地数量为t,农民从事生产所获得利润为R,则有利润函数:
  R=mt-c
  假定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民具有不同的生产效率,并有土地是从单位产出低效率流向单位产出高效率的优化路径。A代表生产效率低的农民,既拥有土地出让或转让意愿的土地流转市场的供给者,B代表生产效率高,并且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创造更多效益的农户或非农户。m1和m2分别代表农户A和B的生产效率,因此有m1  另设农户A参与土地流转市场的概率为β,则其不参与的概率为1-β;农户B参与土地流转市场的概率为θ,则其不参与的概率为1-θ。且有农户A参与市场流转后因为市场价格和土地成本的差价获得利益为M,农户A参与到市场之后使得农户B更容易获得土地,因此通过规模化生产获得的利益为N,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供给者加入到土地流转市场增加转入土地的实现率,农户B会让渡给农户A一部分利益I。
  参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博弈双方的博弈矩阵如下表1所示:
  (1)减小F,既降低参与土地流转市场的交易费用。由β0=(N-F)/I和θ0=[(M-F) -R1]/I可以看出,在其他变量N,M,R1,I不变的情况下,减少F可以很好的实现同时增大β0和θ0的目标。降低参与土地流转市场交易费用,就是要简化参与土地流转的流程,降低土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相关税费,提供更加开放的信息平台,降低供需双方的信息成本,尽量减小信息失真和信息搜寻成本。
  (2)增大N,既增加土地需求者流转之后的收益。由β0=(N-F)/I可以看出,在假定F和I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增大N的值才能增加β0。N的增大表明土地需求者在得到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所得的利润增大,由前面的假设可知N≥m2t,增大N的值可以通过增大土地需求方的土地产出率来提高。也就是说,在没有超过边际产出率为零的情况下,土地产出率高的土地需求者参与流转后获利越大,土地供给者参与市场的积极性越高。
  (3)增大M,既增加土地供给者参与流转后的利益。由θ0=[(M-F) -R1]/I可以看出,在F和I不变的情况下,按一定比例增加M减小R1可以实现增大θ0的目标。M的增大表示土地流转市场的交易价格与农户自身的土地产出率的差额变大,由前面所述的M≤pt-R1,M的增大可以通过减小土地供给者的产出率R1和提高土地流转市场交易价格p来实现。R1的减小表明,土地供给者在进入土地流转市场以前的土地产出率越小,流转时获得的利润M增大。完全市场竞争下,土地流转市场交易价格由供需量决定,要求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土地流转市场价格的干预。
  4 健全我国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的制度建议
  4.1 健全土地市场交易的中介服务机构
  土地的特殊性使得它不能直接摆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因此农地流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配套的中介服务体系。以上的分析证明,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存在降低交易費用F的要求。因此,积极发展农村土地市场,活跃农村土地交易首先要设立相对稳定的交易场所定期发布土地市场信息,以增加土地交易的透明度;其次,要制定土地市场交易的相关规则,明确交易程序,规范交易行为;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或补贴形式来扶持民间中介组织,通过提高民间中介组织的积极性来减轻土地供需双方的流转压力,降低交易费用。
  4.2 加强土地市场法规制定
  土地流转市场不可避免地存在市场经济的弊端,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及土地资源有限性的约束,单靠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需要政府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管理,尽快健全有关法规,明确违规流转土地的处罚条例及量刑标准来增大处罚力度,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及执法工作以增加违规土地流转的风险,约束参与主体的不法行为,保证土地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4.3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增加非农就业机会
  从以上分析看出,减小土地供给者被让渡的利益I可以有效的增加土地供需双方进入土地市场的概率。减小I,根本上是消除转出土地农民心理上的顾虑,使其愿意出让闲置土地,也就是说通过优化流转机制和市场机制切实提高转出土地农民的收益。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减轻土地所承担的生存、养老等保障功能,使社会保障逐渐成为土地的替代品,达到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彻底与土地分离,这样通过制度建设和政策机制间接减少了失地农民的损失,提高土地流转的供给量。
  4.4 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
  根据上文分析,增加土地需求者参与流转后的收益N, 能够提高土地流转的参与率。N的增大表明土地需求者在得到土地后生产所得的利润增大,所以国家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的农业科技部门在农业产出率方面的研发,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有利于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来,提高规模化生产的产出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M].管理世界,2002,6:36-45.
  [2] 张照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2:19-32.
  [3] 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M].中国农村观察,2006,4:48-55.
  [4] 麻昌华,汪安亚.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M].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6):112-117.
  [5] 刘红梅,王克强.浙江省农村土地市场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0,2:33-37.
其他文献
【摘要】都市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都市工业园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城市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将都市工业园区规划与经济学原理紧密结合,以指导园区的开发和运营。  【关键词】都市工业;都市工业园区;经济学分析
【摘要】运用市场进入先来后到博弈模型、无限次重复的古诺模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的条件下应采用的競争策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中外银行之间相互合作才能达到双方与社会效率最优;只要贴现率δ足够大, 中外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可以维持的。  【关键词】中外资银行;先来后到博弈;无限次重复的古诺模型
<正> 单组份聚氨酯涂料是一种活性异氰酸基团被封闭,只有在一定的受热温度下才断裂开键、恢复活性而迅速固化的聚氨基甲酸酯绝缘漆。在使用时不需另加固化剂,可以直接使用,这
【摘 要】随着巨灾导致的损失已使再保险资本相形见绌,巨灾债券的发行是全球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巨灾债券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巨灾债券;制约因素;巨灾风险  中图分类号:F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04-02    1 巨灾债券产生的背景  目前巨灾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瑞士再保险公司的sigma杂志每
<正> 一、基本状况上海主要生产化肥的企业现有13家,其中大型合成氨厂1家、小型氮肥厂10家、小型磷肥厂2家。此外,硫酸、焦化、冶金等行业副产少量硫铵,还有几家乡办企业用基
民营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途径。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明确民营经济的研究意义有助于坚定这一阶段改革成
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四大宏观调控指标之一;它是金融市场上被仔细研究的一个热门的经济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水平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反映经济的景气状况。本文就CPI的构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现状,运用了回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题目,提出了适合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思路,并分析了
丁志杰,毕业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中国金融40人(CF40)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著有《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效应与政策研究》、《国际金融》等书。  爱尔兰债务危机是综合性的经济金融危机,表面上是政府债务问题,但根子在于房地产泡沫及其破灭一一房地产绑架了银行,银行又绑架了政府。此外,危机也揭示了经济过度依赖外资、金融过度杠杆化所存在的巨
美联储(FED)周三(6月8日)在华盛顿发布的褐皮书(BeigeBook)报告称,5月美国一些联储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受累于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和日本强震导致供应中断,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经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