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好好说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yueh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话好好说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技能,也是培养孩子文明语言习惯的内在要求.家长要从小告诉孩子:与他人交谈时,要认真倾听,使用礼貌语言;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其他文献
2020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抗疫一线,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作为中国孩子,如果从小了解中草药,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熏陶,不仅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健身体,让生活更健康.rn我们在学校里成立了中草药社团,并建设了药用植物自然生态实验室.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带着孩子和中草药亲密接触的.
期刊
国学的学习现在真是乱了.比如,你的孩子也是读历史故事长大的吗?很遗憾,在盈视老师看来,这顺序错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比较好看呢?当然是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的故事.比如《战国策》中的故事.那些故事一看就多半不是真的,但是那悬疑色彩明显的故事,带着所谓智谋的故事,很容易抓人眼球.读这些故事的目的又何在呢?难道想让孩子也成为一个机关算尽之人?更有甚者,让孩子先读《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
期刊
昆曲是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600年历史,享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美誉.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rn国家著名昆曲演员邵天帅,在童年时代,于舞蹈班中学基本功的时候偶遇北方昆曲剧院的张志斌老师,张老师对她说:“你很适合学昆曲.”那也是她第一次听到昆曲这个名字.机缘巧合,年轻的邵天帅走进了这座戏曲的经典园林,领略到昆曲的如许春色,这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期刊
从前的人穿什么衣服?rn从前的人怎么吃喝?rn从前的人住什么房子?rn从前的人怎么出行?rn从前的人玩什么游戏?rn从孩子的生活出发,在绘本展示的名画中窥探历史长河里的盛世辉煌,用视觉和想象体验古人的生活日常,共同完成一次穿越时空之旅,也是走进传统文化的有趣方式.
期刊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当我们拍着手带宝贝唱起这首歌谣,意味着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就要到来了!rn红火而热烈的春节,饱含中华儿女对平安、团圆、幸福的追求的春节,历经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的高潮期,一直可延续至二月二龙抬头.前后近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意味着春节的内容很丰富——熬腊八粥、祭灶、置办年货、除尘垢、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逛灯会……
期刊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一个人写的字可以反映出他的一些特征.书法虽然是在写字,但又不仅仅是写字.其实,汉字中还有很多传统文化的奥义等待我们去发现.rn书法,就是写字吗?rn当然不是.很多人对书法有误解,一听学习书法,首先想到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然后就是在一张张纸上练习了成千上万次的横竖撇捺,枯燥,无趣.但事实并非如此,书法可以是轻松快乐的.我们的汉字不是简单抽象的符号,它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一幅画,或者一个故事,“以书入画”是让孩子亲近汉字、学习书法的很好的方式.
期刊
谦谦君子,温润如茶.学茶、识茶可以让人更知谦虚,知道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中国千年文明史.承载着无尽的美学和智慧.孩子不宜饮茶,他们泡好的每一杯茶都是奉给父母、老师或者客人的,这让他们更知奉献付出,而且能体会到这种付出的快乐与美好.
期刊
建构区投放了一套全新的扭扭建构操作材料(主要通过螺丝把不同的材料拼装到一起),孩子们十分好奇,但是有些无从下手.rn指导游戏,示范玩法rn于是,我开始引导孩子们认识材料的名称和用途,并示范拼搭的方法.看到我不一会儿就拼出了“跷跷板”,孩子们都很兴奋.但到自己操作时,他们开始有些手足无措.第一次的扭扭建构拼搭是在我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完成的.
期刊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明确提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重视品格的培养.rn曾经提出“儿童发展的三颗种子”重要理论的发展心理学者陈会昌教授,近年来一直非常关注儿童的品格教育.为此,在《品格教育》专栏开设之初,我们特别邀请他为我们深度解读品格教育的重要意义.
期刊
我认为美育就是一种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两个方面:一是要有美的需求,二是要会创造美.所以儿童美育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保护儿童敏锐的感受力,二是培养创造美的能力.rn美,是带孩子去感受不同rn现代人们的很多心理疾病的起源都是因为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断裂.人能够感受到美,是人没有跟自然关系断裂的一个明显的标识.情商教育中有一个名词叫作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也就是关于“我是谁?我要什么”的敏锐觉察.这里的“我”是“小我”,也是“大我”,是“我”和家庭、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我”和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