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6; 21)(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九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2000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16; 21)(p11;q22)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初诊t(16; 21)(p11; q22 )AML患者临床资料,并汇总国外文献报道的42例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9例t(16; 21)(p11;q22) AML占同期AML患者的0.66%。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FAB分型: M1 1例、M2 5例、M4 1例、M5 2例;其中3例在诊断时形态学可见空泡形成。免疫表型除表达髓系CD117、CD13、CD33及CD34外,均表达CD56。染色体G显带分析均可见t(16; 21)(p11;q22),5例伴有复杂核型。所有患者均可检测到TLS/FUS-ERG融合基因。9例化疗后均获完全缓解(CR)。2例仅接受化疗的患者分别于诊断后5和16个月复发,并于10和27个月死亡。7例于缓解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中位生存21(11~46)个月。汇总文献报道的42例成人t(16; 21)(p11; q22)AML患者,其中单纯化疗组27例,HSCT组15例,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95% CI 1~17)个月及18(95% CI 2~7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结论

t(16; 21)(p11;q22) AML是一类少见的AML,其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总体预后差,allo-HSCT治疗可改善其预后,推荐首次CR后行allo-HSCT治疗。

其他文献
消化道内镜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疗技术,然而,作为一项有创技术,其在妊娠期的应用数据较为缺乏,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需各国学者开展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通过综述目前国内外妊娠期消化道疾病内镜的应用进展,为其在妊娠期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提供循证学依据。
目的探讨多项CT征象联合在结节性甲状腺肿(NG)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10 mm的188例(242枚)NG患者的CT表现,观察结节形态规则、囊变、增强后转清晰、高强化等征象,并与同期直径>10 mm的225例(236枚)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进行比较,统计多项CT征象联合对NG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结节形态规则、囊
对2014年7至12月北京市海淀医院骨科住院行手术治疗并且年龄≥60岁的97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氟比洛芬酯分为氟比洛芬酯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术后前3 d谵妄的发生率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氟比洛芬酯组谵妄的发生率15%(7/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2/49,P=0.000),平均VAS评分(3.3±1.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5.4±2.3, P=0.000)。
期刊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采用小剂量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与CAG(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G-CSF)方案诱导治疗的疗效差异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连续收治的103例≥60岁的确诊AML患者临床资料。其中,NPM1+FLT3-ITD-者占16.7%(17/102),65例采用小剂量MA方案诱导化疗,38例采用CAG方案诱导化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κ(IgMκ)血症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AIH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伴单克隆IgMκ的AIHA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转归。结果85例AIHA患者中12例(14.1%)单克隆IgM κ阳性,其中4例温抗体型AIHA, 8例冷凝集素综合征(CAS)。4例温抗体型AIHA患者均为原发病例,免疫表型未见异常;8例CAS患者中,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ASCT治疗的31例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生存及转归。结果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中位年龄55(43~66)岁;20例患者为单器官受累;80.6%的患者为Mayo 1期;诊断至ASCT的中位时间为3(0.5~26)个月;粒细胞植入和血小
目的比较高三尖杉酯碱(HHT)±柔红霉素(DNR)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以DNR为基础的方案治疗初诊中低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6例初诊中低危APL患者随机分配至HHT组、DNR组和HHT+DNR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情况。结果HHT组31例,DNR组33例,HHT+DNR组
目的了解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3月20日来自全国11家血液病中心发生粒缺伴发热的连续血液病患者发热情况及危险性因素。结果1 139例患者共发生784例次粒缺伴发热,粒缺持续21 d时发热的累积发生率为81.9%。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P<0.001,HR= 3.407,95% CI 2
目的比较不同重组人TPO (rhTPO)方案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一线免疫抑制治疗(IST)的61例成人SAA初诊患者资料,对比分析18例IST联合rhTPO每日1次(连续组)与43例IST联合rhTPO隔日1次(间日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IST前基础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T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连续组与间日组患者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