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与政治的距离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jklfk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者到政治的距离,绝非一步之间可以轻易跨越。
  
  去年12月15日,在芝加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华裔科学家朱棣文(StevenChu)将出任美国新任能源部部长。
  在去年12月初,还没有人认为朱棣文会出任这一要职,这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者。朱棣文曾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任教;1997年,他因激光冷却和原子捕获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虽然他的履历已是学者的顶峰,却从未在学术研究机构以外任职。
  


  对学界精英是否有能力担任政界的重要决策者,一直莫衷一是。在左派政治家眼中,学者更适合成为顾问,而不是领袖。一位成熟的政客经历了从底层的步步升迁,积累了大量社会经验,锻炼出的是一颗体制的头脑。他们做出的决策更善于平衡各方的利益,也会预先设计贯彻的渠道。而学者,他们虽然是最聪明的人,却往往过于自信,不那么容易赞同他人的观点。学者们虽然更愿意站在民生的立场,但在处理各阶层关系时却喜欢表现得激进。有趣的是,比起政客,人们认为精英学者可能对民生疾苦更缺乏了解。于是这样的现象频频发生——学者们可以做出看似正确的决定,在现实社会中它们却缺乏可行性。
  奥巴马自当选以来,民意支持率仍一路高歌。人们对他能够消除偏见、大胆起用人才十分赞许,比如他任命初选中的死对头希拉里为新任国务卿。奥巴马“对话”的态度虽然赢得了人心,但着手组建的内阁却有些令人担心,因为它看起来像一支全明星队。目前已任命的三十五位幕僚中,有二十二位是“常青藤”盟校出身。这样的内阁虽然好看,但能否锋利高效呢?
  芝加哥大学法学教授理查德·爱泼斯坦(Richard Epstein)说:“奥巴马的优越班子可能导致政治过于复杂化,如果他们能够想出更聪明的办法,就永远不会采取最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此时,或许我们也不该太难为奥巴马,他接下的是史上最乱的摊子,目前也实在找不到什么一望可行的法子来挽救颓势。不管谁当选总统,面临的都是一场豪赌。奥巴马起用精英治国,路线偏扎实稳健。学者们做出的决定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对增强民众信心还是十分有益。
  奥巴马也并非讲求纯粹的“精英至上”,建立内阁时也考虑到了学者与官员之间的身份调和。他的内阁成员虽然学历很高,但大多有过从政经验。像朱棣文这样没有政界背景的学者,奥巴马对他也有特殊的安排。
  此前人们一直猜测曾在克林顿政府中任环境保护署署长的卡罗尔·布罗内尔(Carol Browner)将出任能源部部长一职,他一直是奥巴马竞选中能源与环境顾问团队的领衔者。虽然最后他无缘部长,但却会出任一个新职务——“白宫能源与环境事务高级官员”。这个职位有直接向总统报告的权力,在国会将帮助总统推动能源政策,还要协调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媒体将此职位概括为“能源沙皇”(Energy Czar),可见一定程度上卡罗尔·布罗内尔比能源部长还要握有实权。
  奥巴马任命朱棣文为能源部长,与其说看重他的才华,不如说通过他来表明了美国未来的环保战略,那就是新能源研发工作将成为未来能源部的工作重点。奥巴马竞选中承诺将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80%,而朱棣文在自己的劳伦斯一伯克利实验室管理的高级能源技术、大气科学、室内外环境治理等项目,与奥巴马的能源政策重合度很高。而且,邀请一位学者担任能源部要职,在社会责任方面也会更有说服力。
  可见,从学者到政治的距离,绝非一步之间可以轻易跨越。
其他文献
在今天来说——外部经济不景气,公司内部可能发生裁员,客户摇摆不定,员工缺乏信心而需要指引,资源需要重新组合,企业不得不小心平衡各方面——SOP显得像一粒定心丸,更像一个执行优胜劣汰法则的自然标尺。    1970年代,美国一起空难的发生。就是在进入紧急降落程序时,机长没有翻开SOP手册逐条进行,只依照自己的记忆和经验做反应,结果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漏掉了一项检查,导致整起意外。这件事使得美国联邦航
期刊
日文中,形容自己最拿手、最有把握、最专长的事叫做“自慢”。比如一家餐厅,它会把自己的招牌菜称为“味自慢”。“自慢”这两个字完全没有骄傲自大的意思,只是形容自己的拿手与在行,是不是比别人更好,其实不知道,但绝对是自己最自信、最有把握的事。    何飞鹏早年间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媒体的影响力加之用功,在新闻界算小有名气。他在《自慢》里写道,“呼风唤雨,再加上待遇不错,要离开报社工作简直是件不可思
期刊
以前18个月后是一个未来,现在明天就是未来。  我们对科技改变生活的期待,在几年后看来总是显得胃口颇小。比如仿佛不久之前,人们还在念叨“奔三”、“奔四”,什么时候出来,手机何时才能像电脑一样强大,现在来看,大设想都成了小case。科技好似太极,毫无定式又变幻无穷,它总是跑得比博尔特更快、比张三丰更让人吃惊。    1 刚性→柔性◎纳米的新惊奇    纳米技术都被议论得极度泛滥了。但是Nokia M
期刊
1 语言——世界上每年有10种语言在消失    世界上目前有6000多种语言,其中一半属于濒危语种,这些语种正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渐消失。事实上,有位科学家曾指出语言种类的消失比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消失的形式更为严峻。东英格兰大学教授史蒂夫·苏泽兰通过计算得出,过去500年中,4.5%的语言已经消失,而鸟类的消失比例是1.3%,哺乳类动物则是1.9%。  世界语言目录《民族录》指出,有417种语言说的人
期刊
“佛之上乘就是‘如来’,什么是如来?恰如字面解,如你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能在经历世事的过程中,保持‘如来’的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就是最好的状态。”    我从最开始接触《道德经》到后来接触佛经,这个过程也有20多年了,最大的体会就是这些其实都是一种对世界观的认知,是哲学。佛教和佛学在我看来是不一样的,佛教是一种宗教,佛学则是一种哲学门派。因为这佛学里有它的大智慧,因此渐渐被人们所崇拜和神话,才演变
期刊
奥巴马当选后网上开始流传一个消化:奥8马对布10说,“咱俩做一下婚前财产公证吧,你的债别算我头上。”高效背后调侃的其实是华尔街金融危机导致的一系列经济多米诺骨牌效应——当然很多中国的职场人并没有把它当一个笑话看,因为他们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带了这场华尔街飓风的破坏性。  此前在互联网和白领中间广为流传的那封有178家企业裁员名单的帖子在已因为敏感而被“和谐”,但是由“一封信件引发的噱案”和思考却才
期刊
“读经教给我很大的一个智慧,就是学会说‘也好’。只要尽到当下自己的最大努力,那些没有办法也控制不了的事情就不要太挂碍,无论什么结局都释然,对不那么如意的事情,多说:也好。”    一个人刚入禅门,在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向老禅师请教问题——  我们的灵魂能不能不朽?  禅能让我们解脱生死吗?  学佛真的能让我们化去一切尘劳杂念?找个人一口气问了十几个类似的问题,还要再准备问下去时,却被老禅
期刊
2008年发生了太多故事,面对2009年这近在咫尺的未来,每个人都充满了想象和好奇。  我们选择采访了4位不同背景的企业高管,他们不同肤色,不同年龄,来自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  卢英德,则会为刚刚被《华尔街日报》评为本年度“全球最值得关注的50位商界女性”的百事公司CEO兼董事长,代表了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全球视角和对中国以及亚洲的观察;潘石屹,这位引领SOHO中国在2007年牛市中完
期刊
年终裁员记
期刊
整理 王珊珊  现在养生类的电视节目不少,但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影响力的却凤毛麟角。不过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主讲的《从头到脚说健康》在北京五台《城市》栏目开播后,却在短时间里创下了其自开办以来“播出时间最长、收视率最高”两项纪录。它到底有多受欢迎?你看看满大街的盗版光碟就知道了。说到这个话题,与曲黎敏对应的还有一位:美国医学社会学家琼·利布曼-史密斯(uebmann—Smith),她写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