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看文科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华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主体教育的实施,学生主体意识也得到了重视。文科人才需要加强主体意识,使其认识到自我主体性并对事物做出独特判断。在此,主体意识可以新划分为:“我—我”关系意识和“我—世界”关系意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能力是主体意识培养的关键。但是文科生和理科生在主体意识培养上有不同侧重点,文科生更应重视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并依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培养文科生主体意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主体意识;价值判断;文科生;后现代主义;建构主义;对策
  学校以学生主体理念,“主体教育”的实施也使“主体意识”成为了关注点。在现实中,高校“重理轻文”现象仍然存在,我们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文科生。培养这种文科人才要从主体意识开始,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性进而能进行自我判断并能提出一些新观点。一般地,文科就是指人文社会科学,包含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文科生主要就是从事这些学科研究学习的高校学生。
  1. 主体意识新界定
  “主体意识”的内涵有多种界定,简单来说,“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觉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外部世界和人自身自觉认识和改造的意识”。[1]它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表现,包括主体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自我意识指主体对于自身,社会及自然界有着自己的认识,对于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对象意识指主体意识到发挥自己的能动对客观世界及主观世界进行改造,这样才能实现自身价值。[2]
  个体存在于“自我世界”与“外部世界”之中,“自我世界”就是主体自身的内在世界;“外部世界”是主体所生活的社会及自然界。主体有主体意识,
  也就是要在这两个世界中树立主体性观念。
  基于这两个世界,我们可以对主体意识进行新界定,即:“我—我”关系意识和“我---世界”关系意识。“我—我”关系意识就是在“自我世界”树立主体观念,指主体对自身能力,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并有改造和完善自我的信念。“我—世界”关系意识是在“外部世界”中的主体观念,是主体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与自然界的认识,而且将改造世界作为实现主体价值的目的。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树立正确观念和认识才能改造世界并有所创造,因而培养主体意识首先要形成正确认识。一般地,我们将认识分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所谓事实判断,就是要原本地再现客观事实,清除以主体为转移的成分,清除主体的需要和干扰等,解决的是“是什么”的事实真理问题,获得“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而价值判断要以主体自身需要作为评价的依据,其内容自然不能排除主体,理所当然地以主体的需要为转移,解决的是“应该是什么”的价值取向问题,获得“应然性的知识”。[3]两者也相互联系,价值判断要以事实判断为基础,进而作出自己的选择;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手段。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能力是形成主体意识的基础与关键,只有主体能对自我和外部世界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加强其主体意识。
  2. 文科生主体意识培养的关键—价值判断
  高校要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但理工科与文科生在主体意识培养上的重点和需求是有区别的。这主要是由他们不同学科对象的性质所决定,不同学科对学生所要求的主要能力也有不同侧重。
  休谟将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直观和演绎确定性的知识,一类是以经验推理的或然性知识。他认为:人类理智或研究的全部对象,可以自然地分为两类,即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属于第一类的有几何,代数,算数等学科,这类命题只凭理性的推论就能发现,而不以其他任何事物为依据;实际的事情是人类理性的第二类对象,关于这类知识的各种事实,它的反面可以同样方便,清晰地被心灵构想出来,因为它不能蕴涵矛盾,这类知识不以对象的逻辑数量的分析为目的,而是要根据当下的经验和过去的记忆,对将来的事实作出推测。[4]
  理工科生的学科对象主要是自然科学,这类学科知识属于休谟划分的第一类。自然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只要人们正确地认识了这些规律,其认识就具有真理性,当然也具有科学性。自然学科具有真理性,因而自然科学的研究中要求研究者保持价值中立或价值无涉,在研究过程中仅观察和陈述事实,不介入个人的主观判断,以保持研究的客观性。理工科研究生以自然科学为研究对象,避免价值观念的渗入,要通过事实判断寻求科学与理性,追求真理性与唯一性。
  文科知识,即人文社会科学属于休谟所说的的第二类。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尽管它们称谓有一定的区别,可从本质上看二者都是研究人及其社会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以人的灵魂、价值取向和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这些本质和规律并不为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只要人们正确地认识了这些本质和规律,其认识同样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但与自然科学相比,价值性才是人文社会科学区别自然科学的本质特点。所谓价值性就人文科学就是要揭示人及其活动的应然状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人文社会科学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5]
  人文社会科学不可避免的要牵涉人的价值判断。文科生对一切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时总会渗入自己判断和选择,通过个人价值判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许多人文社会问题并没有绝对的“权威”答案,它们都带有“某个人”或“某些人”的价值判断,是他们认为的“应然状态”。这就要求文科生对已有观点作出自己判断,寻求自己所认为的“应然状态”,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基于上述分析,文科与理工科生相比,价值判断能力更为关键。因而文科生要注重价值判断能力的养成,只有拥有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才能加强其主体意识。
  3. 寻求最合适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综上所述,培养文科生主体意识更应关注价值判断能力。为此,我们需要寻求最合适的思想来指导文科生教育。
  人们对于事实的判断总是追求确定性与唯一性,寻求“是”的肯定性解答。价值判断则呈现出不确定性与多元性,寻求“应然”状态。主体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于人或社会活动的“应然“状态有自己的取向与判断,培养主体意识就是要解构那种确定与统一性,进行独立地自我选择,寻求多元的解答。   “后现代思潮”已经影响了社会的诸多领域,它反对并超越一元论、决定论和心物二元论;反对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要求打破统一与确定性的趋势,要求实现由“现代性”向“后现代性”的转变,并“向与客观主义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
  这种开放、多元和个性的观点与培养文科生多元性价值判断取向的要求相符合。教育教学领域中,建构主义思想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范畴,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教育中的体现。因而,建构主义理论是最为合适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基本沿着“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轨迹,可以说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向着更为关注人的主体性方向发展。“建构主义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种关怀”[6],即对人性的普遍关怀和防止科学的滥用。其本质是,强调事物的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之外而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更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建构。[7]我们作为主体,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客观的东西。主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形成独特的见解。
  建构主义者看来,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而只是一种解释和假设。主体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世界的认识有每个人自己决定与判断,不存在权威的“唯一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不是单纯接受的过程。主体一方面是建构新信息的意义,另一方面对原有的经验改造和重组,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双向活动的过程。[8]
  4. 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对策
  我们培养文科生价值判断能力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注重文科生主体意识培养。以下便是一些具体对策:
  (一)高校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实施主体教育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且可以自我认识和进行判断,我们应该有学生主体性理念。理念是指导高校办学的精髓,也是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精神。因而,高校应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实施主体教育,并在教育各方面及过程中体现和尊重学生主体性。如制定教育目的,教育教学计划及学生管理方面都会关照学生主体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主体作用。
  (二)基于建构主义思想,采用开放灵活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单是为了让学生累积知识而更多是要学生建构知识及其意义,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知识。我国主要的知识传授方式主要还是课堂传授, “传授知识……这一行为带来的危险是:使人更注重讲授而忽略领悟,盲目地传授学生能够或愿意学习的内容”。[9]它忽视了学生主动建构性而强调教师的作用,注重单纯知识的传授。
  培养主体意识就要求教学改变教师单纯教授知识,学生纯粹累积知识的状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主体,成为积极地参与者与建构者。如采用讨论式或习明纳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充分的沟通互动、辩证协调、澄清以及再建构的过程来使学习者非正式的先前经验更接近正式的科学。
  (三)文科生要打牢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多学科学习与思维
  事实判断是进行价值判断的基础,只有对事物有充分而正确认识才能在价值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
  对文科生来说,学科基础知识就是进行创新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就难以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而,文科生要注重学习本学科基础知识,形成有关人类及社会的系统认识。除外,他们还应开拓自己的知识面,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思维,从多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扩宽思路,对事物形成独特价值判断并能有所创新。
  (四)开设相关逻辑课程,培养文科生批判性思维
  学生掌握了学科基础知识后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事物做出判断,正确的思维逻辑能指导我们有效进行判断。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自我判断的体现,也是进行创新的前提。我们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文科生就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为此,学校可以开设逻辑课程或哲学课程,单独进行有关逻辑的教育。除了哲学专业的学生外,其他文科生学习专业逻辑训练存在一定困难,但学校可以开设同时逻辑课程,减少学习的专业性难度已达到通俗易懂。高校可以多校联合进行相关教材编写供几个学校共用。
  此外,我们更应该注重平常教学中培养文科生批判性思维。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点进行思维训练,让文科生敢于怀疑已有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实践出真知,也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实际行动和生活可以让学生增长经验,并在中进行认知与判断。
  形成良好价值判断能力要基于实践经验,并经受实践标准的考验。现实社会是最好的实验室和研究基地。文科生普遍缺乏实践机会与能力,为加强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应多让他们参加实际活动,在现实中发现问题,从实际出发做出判读形成新观点与看法。学校可以为文科生提供进入与之所学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实践的机会,给他们机会去第一线;也可以让文科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在科研中创新。
  作者简介:
  刘相娜(1987-),女,河南开封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哲学。
其他文献
现在,大部分的中小学校建成了校园网络并与因特网连接,社会上的网吧也多了起来,学生和因特网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但是,网络上的东西有好有坏,不少家长和教师对此十分担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把德育渗透在信息技术课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验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
期刊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要乐观主动地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深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呢?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根本动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教师将课本教材凭借教学参考书、
期刊
1. 从教师自身出发,反复检查省悟,做到“知己”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 ,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把握教材,选择教法,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但如果做 教师的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个性爱好、习惯兴趣等各个方面都不甚了了,怎么能选择出一套真正适合于自己的 教学方法呢?又怎能使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指点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期刊
“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鸟的高飞,需要天宇的浩翰,鱼的畅游,需要海的辽阔。这样才能达到他们的极致同样,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更需一个广阔的天地,这样学生才能自由畅快地进行,并成为作文真正的主人。具体实施如下:  一、还学生以空间,由统一走向自由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也就是说,每个事物都有其特殊个体的物质,学生亦是如此,学生作文更是如此,可是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
期刊
【摘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而课程定位是专业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对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医学统计方法在课程定位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要求对该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医护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定位;医学统计方法;教学改革  医学统计方法是目前高职医护类专业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之一,其教学
期刊
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所以我们应该借助小组的力量达到均衡发展、整体提高。在课余时间小组长更是小老师,除了给同学们讲解问题,他还能自觉地督促本组内发展较慢的学生巩固知识、完成作业。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有效监督都是共同提高的保证。“组内互助,组外竞争”给学习带来了动力和活力。我们如何对小组合作进行绿色评价?我认为对小组合作的绿色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
期刊
【摘要】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本文作者结合高中化学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做法和体会,探讨了高中化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对于突破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教学改革;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
期刊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就凸现出来。  现在的初二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是对初一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初二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参加辅导班来弥补的。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  那怎样才
期刊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在于夯实双基;第二阶段,专题复习,在于弥补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的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第三阶段,模拟复习,在于增强应试的能力,离中考一个多月的时间,正是在第二阶段的复习期间,是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具体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加强复习的针对性,主抓重点。这一遍复习的重点是第一遍复习中感觉吃力的部分,
期刊
思维是一种技术,是可以训练的;思维又是一种艺术,只能是潜移默化,不能立竿见影。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除了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来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1)追根究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本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概念中的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