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HU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早就知道自己是走在后头的那个。
  首先是娘家那边的遗传。她姥姥活到九十一,无疾而终。她娘活到八十九,喝水时喝得急,一口水噎在嗓子里,去了。两个姨也都八十大几才过世。娘家那边的女人都是丰乳细腰,例假走得晚,临到六十才绝经,这些都是长寿的兆头。而这边族里的特点是,男的先走,余个老婆子再倔强地活上几十年,无一例外。最长寿的老太婆活到了九十八,大儿子已八十,她还坚强地活着。更可怕的是老太婆本已全白的头发开始返黑,吓坏了家人。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逆道违天让人惊恐,六个儿子齐心一致采取行动,将老太太的饭食慢慢减少,终于送走了这位全身布满老年斑的高寿之人。族里其余的老太太也都很能活,似乎嫁入这个门之后吸取了男人的精华得到了长寿的秘诀,无论是体格强健的还是病病歪歪的,都能毫无意外地活到八十。她的婆婆活到了八十三,比公公晚走了三十三年。上面的太婆婆是个瞎子,丧失的视觉似乎在年龄上得到补偿,活到了九十五。综合以上种种因素,她料定自己也得活到八十往上。老伴儿注定是要先走的,他承袭着族里男子的命运,得先去那边打扫庭院静等自己几十年后姗姗去迟。
  她提心吊胆等那凶恶的一天。老伴儿身体一直很好,一生没得过大病,最多感冒感冒。她那番预感当然没对老伴儿说过,老伴儿是个自我感觉很好的人,一直以为要走也得她先走,他有退休金,还能再给孙子攒点钱。可惜命运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果然,他病了,伴随着咳嗽脖子上十分突然地长出两个疙瘩,一查是肺癌,还是来势汹汹的小细胞癌,从查出到去世整整六十天。并且,去世那天恰好是他生日,三七是她生日,五七是儿子生日,百天又应上了婆婆的忌日。她相信这一切全是命定,虽然她对一切神佛的信仰向来遭到老伴儿的压制与打击,她还是坚定地信命。
  她像是做了一场梦,梦醒之后儿女忽成行,不知来自何处。他们叫她妈,这称谓同样令她迷惑。她靠在门上面对夕阳,院子空空荡荡,枣树核桃树莫名其妙长在院里。她那六十八年的日子都去哪啦?自己与谁拜过花堂成了亲,繁衍出这么一家子?那个人怎么突然消失了?
  她极力消除老伴儿的痕迹,翻箱倒柜找他的衣服,不管好与不好都背到岗子上烧。女儿从她手里抢下老伴儿一条没系过的皮带,一条纯毛围脖。她差点烧掉老伴儿的身份证,儿子大吃一惊,夺了过来:“这东西还有用呢,爸生前补办的社保卡没有身份证领不回来,报销的住院费全在卡里呢,你糊涂了?”为防她乱烧乱扔,女儿寸步不离,找出的东西经女儿同意才能扔弃。孩子们这么一干涉,她才结束了迷迷糊糊的败家,百无聊赖,茶饭不思,躺在床上瞪着灰黑的墙壁,脑中一片空白。只有身体自行悲痛,从胸腔深处时时发出一声抽泣,声音大得让她吃惊。
  大姑子听说她时常悲泣,过来住了两天。她从大姑子脸上看到老伴儿的影子,黝黑的皮肤,皱纹条条的脸,曾经的双眼皮轰然倒塌,把双眼压成三角,又从三角内射出凌厉的光。老伴儿就是凭这两束凌厉的光镇压全家,谁敢闹事就把目光扎过去,像举着两把钢叉,一扎扎个透心凉。她看着大姑子,恍如看到老伴儿复活,只是少了那一根常年插在嘴里的香烟。
  大姑子年轻时就伶俐,老了还是伶俐,细细的脖子上脑袋左旋右转,像只机灵的鹪鹩。多年前大姑子把手插入娘家,解娘家的急也拱娘家的事,捎带着在老伴儿前头给她下点蛊,老伴儿就借酒撒疯找她的不是,后来醒悟到她一直受大姑子的气,奋起为她抗争,把大姑子从家里轰跑了。大姑子哭哭啼啼抱着小包袱从娘家离开,发誓再不登娘家门。没过几天,老伴儿找到大姑子,姐弟二人又言归于好。老伴儿是闹也闹得,耍也耍得,闹过耍过也肯陪不是说好话。他一人镇着全家,看谁不顺眼跳上去一顿臭骂,骂过拍拍哄哄和好如初。
  这世上谁和谁做伴最长久呢?不是父母,不是夫妻,更不是孩子,而是兄弟姐妹,差不多的时候出生,并肩成长,大事小情逃不开兄弟姐妹的观望,即便错过,这件事的细节也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呈现,他们之间是千丝万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姑子嘴里的老伴儿还是那个顽皮无比的少年:搂一筐柴也要耍鬼,在筐底下垫上酸枣枝子,上面虚虚地盖一层柴;上学被先生用大皮鞋踹;在村西岗子下翻跟头摔折了右手腕子……老伴儿从没对她讲这些,或许他忘了,大姑子却一直记着。要是没有大姑子耐心地钩沉往事,老伴儿的童年和少年对她而言将一片空白。
  她邀了几个人打麻将,都是附近的寡妇。这些人早就跃跃欲试要来陪她打麻将,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自己丧夫时的失落,都是熬过来的,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哭总要哭幾天,想总要想半年,甚至半年都不用,想两三个月就够了,哪能总是想他们。一个遭遇家暴的老妇说起丈夫依然痛恨,恨还来不及,想他?呸!另一个被瘫子丈夫累苦了的老妇说:想他干什么?我上一辈子欠他的,伺候了十六年,好容易滚蛋,想他干什么?把他想回来还拖累我?像她老伴儿这么走,最利索,又痛快又干净。那种肉都烂得往下掉还不断气的,那种疼得长号短叫的,多么受罪,相比之下,她老伴儿多有福气。几个人搓着麻将,随意讲讲村里的闲事,一前晌一后晌就过去了。
  她总觉得谁用脚轻踢自己的腰,扭头看床上,空无所有,猛然想起老伴儿从前爱躺在床上吸烟看电视,脚就是放在这个位置。他爱跷二郎腿,又爱用脚比画,让她拿个什么就用脚指点。这一毛病遗传给女儿,孙子从姑家回来,对老伴儿说:“爷,我姑和你一样,也是吃饱了往床上一躺,想要什么用脚指点。”老伴儿枕着胳膊,跷着二郎腿,哈哈大笑:“对,就得这样,这才舒服!你也学着点。”她想这是老伴儿还躺在床上,用脚提醒自己想要什么东西,可惜阴阳殊途,有想法也传达不过来了。她压着心酸打罢这圈,重新打风,调到凳子上坐着。
  女儿时常过来,娘俩对坐说话,说东说西,躲着老伴儿不提,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老伴儿身上,对泣一番,强展笑颜互相安慰,说老伴儿多么幸运,没受太多的罪。大姑子十分生气:“怎么没受罪?最后七天不能喝不能吃,生生饿死,那不叫受罪?”一句话撩起她的深悲剧痛,又咳嗽又哭。女儿登时发作,新账旧账一起算,冲大姑咆哮起来。大姑子坐在床上,袖着双手,眼内凶光缩了又长,长了又缩,放从前早拍屁股走了,现在念着失了兄弟的份上,夹起尾巴,听任侄女发作。女儿替她出了气,她却可怜大姑子,从前婆婆在的时候,大姑子隔三差五回娘家,婆婆殁后,大姑子来的次数渐少,现在老伴儿没了,来的次数更少。终有一天她将不会再来,这是迟早的事。   老伴儿买了许多营养品,又四处打听老中医拿中药。这些珍贵的东西她没打发,太贵,舍不得。她和女儿研究了说明,揭去封皮打开一盒,各拿一支插上吸管喝了起来。女儿说,这营养品怎么和藿香正气水的味儿一样?她也觉得像。拿起瓶子一看,赫然写着“藿香正气水”。两人目瞪口呆,看另外几支,却又分明是营养品。打开另一盒,全是营养品。见鬼了,没开封的盒里怎么混进正气水?女儿定定神,这么解释:“哎,肯定是我爹知道你好中暑,算定你今天想喝营养品,施展手法放了两支。”女儿哈哈大笑,她也哈哈大笑:“这么说你爹还真体贴人。”
  她喝完营养品,把老伴儿留下的十九丸中药也吃了。两盒中药花了两千块,老伴儿才吃一丸就丧失了吞咽能力,他躺在病床上,催她快拿药来,药拿来却只能望洋兴叹。她每天一丸,吃了十九天,身轻体健,腿脚活泛,积年的咳嗽明显见轻。
  她又找出老伴儿留下的茶叶。老伴儿爱喝茶,用大罐头瓶子泡,托着串门子。他爱喝茉莉花茶,浓浓泡一缸子,滚烫滚烫地吸溜。她抱着茶缸子坐在床边看电视,体会老伴儿的惬意,模仿老伴儿喝一口烫茶之后的长叹,唉——,咳——!随着茶水的徐徐注入老伴儿又走入她的身体。还有老伴儿留下的酒,黄酒白酒枣酒药酒,她也试着喝。还有烟,老伴儿到死不承认肺癌与吸烟有关,振振有词:那么多妇女也得这病,总不能也是吸烟吸的?他在病房里偷着吸烟,趁医生护士不注意就来上一根,清早去院里再吸上几根,心满意足地回来。老伴儿说人生最惬意的事就是吸烟,吸那么一口,不吐出来,那烟闷在嘴里四处寻找出去的缝隙,顶得天灵盖向上直飘,妙得难以言传。趁家里没人她吸了一根,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看惯老伴儿吸烟,她抽起来十分自然,点烟吸烟吐烟一气呵成,团团烟雾冲出她的嘴和鼻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剧烈咳嗽,反倒心胸大快。她躺在床上,跷起二郎腿,手边一杯茶水,嘴里一支烟,眯起双眼,似乎看到老伴儿盘旋在屋顶,像条十分灵活的黑鱼左旋右转。
  邻家的胃癌查出来比老伴儿早,走得却比老伴儿晚。邻家瘦骨支离,挑着一层松松垮垮的皮。都知道邻家在熬最后几天,他什么也吃不下,不停地吐胃液,疼痛牵动全身,所有的神经都被疼痛占据,除了疼再无别的感觉。她提着两盒米粉过去,问:“还认得我是谁吗?”邻家自知大限将至,十分配合地叫出她的名字,打着手势让她坐。她眼眶泛红,忍不住唏嘘,想到老伴儿也曾这么奄奄一息,把所有活力凝进双眼,急切地盼着谁能送来活命良方。最后几天,她抱着老伴儿的脑袋轻声问他:咱回家不?老伴儿闭着眼,摇头,坚决地摇头。她的悲痛排山倒海,只好从邻家逃出,吸溜着鼻子钻回家,扑到床上,泪水横流。
  她每天泡在悲痛里,偏偏想不起老伴儿的长相。老伴儿是个灰色的影子,面目模糊,影影绰绰。女儿把老伴儿的社保卡领回来,新办的卡,印着老伴儿的近照。她接过社保卡一看,大惊失色,猛地一扔:“哎呀这是谁?瘦得不像个人,吓死我了!”女儿从地上捡起社保卡,悲伤地望着她:“妈,你怎么了?”女儿以为她变傻了。她退到床上坐下,惊魂不定。那怎么会是他?双目眍,头顶尖削,像个骷髅,老伴儿什么时候成了这个样子。这相是老伴儿没查出病时照的,照完之后才查出病。谁都没觉察到老伴儿异常,病已在他体内四处扩张。他就在家人的眼皮底下慢慢地瘦,瘦得不露痕迹,直到瘦得脱了形,脸如骷髅。
  她恐惧地不敢碰这张卡,似乎一碰老伴儿就从卡里蹦出来与她又成一家子。这个老伴儿与记忆中的老伴儿差着十万八千里,她怎么也不相信这个骷髅似的人就是与她搭伙四十五年的老伴儿。她拿出放各种证件的铁盒子,找到老伴儿的身份证,老伴儿严厉地瞪着镜头,傲慢地撇着嘴,这才是真实的老伴儿。她壮起胆子,朝女儿要回社保卡,与身份证并放在一起,真是天差地别判若两人。老伴儿体内的癌细胞疯狂肆虐,先从肺上长起,侵入淋巴,又随淋巴四处开疆拓土,得意忘形地变成疙瘩鼓出颈部,又潜回身体,侵袭了胃、心、脊柱、大脑。随后住院,化疗,输液,打针,吃药,临死才雇车往回走,喉咙插着呼吸机的粗管子,下体插着导尿管,眼球上蒙着一层凝固的泪。她只伺候了病中的老伴儿六十天,剧变与深痛还没消化,他就匆匆地去了,如同他急躁的脾气,抬腿就走,绝不停留。
  她这才痛切地明白老伴儿是真的去了,像是从混沌中劈开一条缝,她终于看见残酷的现实,大放悲声。儿媳过来劝她:“你老为他這么糟蹋自己干什么?他活着给了你什么好?家里有了好吃的,他先吃,不吃了才轮到你;每天拿你当老妈子使唤,你想他什么?要说他寿数短,有比他更短的,谁不都得有那么一天?他走了没人骂你了,你想他干什么?”她渐渐收住悲哭。
  一个好媳妇顶三代,上打发得了老人,下管得了孩子,又把家经营得像模像样。老伴儿的丧事她基本没管,儿媳听说要从医院回来,知道大事不妙,早都料理好了,一切井井有条。儿媳与老伴儿吵过几架,想纠正老伴儿的独断与偏执。老伴儿知道自己不对,吵不过她,就去喝酒,喝了酒再找后茬账,把儿媳往娘家轰。这个家的矛盾不是婆媳矛盾,而是公媳矛盾,她站在儿媳一边,用哭泣和罢工反抗老伴儿的霸道与独裁。
  社保卡上的相片像柄尖利的手术刀划开了一个囊肿,儿媳又适时地把脓汁擦去。她想开了,老伴儿走得早确实是她的福气,她应付不来病中老伴儿的暴躁与苛刻。老伴儿住了两周的院,想家,接回来住了一天,进了家处处不对心,时时不满意,看到廊上的土,立刻让她扫净,她扫了扫放下笤帚,老伴儿怒气冲冲:“脚垫子底下就不扫了?瞎眼了?”弯腰把脚垫子一揭,指着灰土劈头盖脸骂起来。进了屋里,手向窗台上抹,抹了一手灰,又骂。似乎他回来不是想家,而是检查卫生。他怒气不息过了一夜,闹着要回医院,说是眼不见心不烦。老伴儿是桀骜的烈马,她是一根软绵绵的缰绳,聊胜于无地垂在烈马嘴边。她这一生所有的磨难来自老伴儿,所有的幸福也来自老伴儿,只不过幸福太少,磨难太多。她不敢想象老伴儿拖拉下去是什么光景。病了的老伴儿依然强悍,口不能言就加大动作,他想喝奶,苦于表达不出奶字的意思,突发奇想用拳头照她胸上擂了两下。老伴儿的动作很夸大,也很用力,他大肆挥霍仅存的力气,千方百计表达各种想法。而她怎么也看不懂,猜不到。
其他文献
遗传这玩意儿真的很厉害,因为杨家老爷子大杨拉一手好京胡,杨家的孩子个个都会耍弄乐器。受父亲的影响,老大老二和老三,都能拉一手好京胡。每天晚上他家门前总围着一群戏迷,凑着大杨和三个孩子此起彼伏的京胡声,嘶哑着嗓子唱京戏,一会儿老生,一会儿青衣,一会儿马连良,一会儿梅兰芳,热闹的劲儿,像过去阔人家的宅子里唱堂会,成为我儿时住过的大院里的一景。  北京城刚解放那年,杨家来了一个亲戚,穿着解放军的军装,挎
期刊
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用于新课导入,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运用到其它各教学环节,同样可以见奇效.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李丹,笔名舒音,1959年出生于河北省承德市一个书香门第.李丹的父亲李春秋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其国画作品曾在《人民画报》《林业画报》《中国画报》等刊物上多次发表.以十九
期刊
成立于1948年秋的石家庄大众美术社(我们“大众人”习惯称它“老大众”),到1954年改组为河北美术出版社,前后有七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七年如白马过隙,只是一瞬间的事。但是如果和这七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巨变联系起来观察,则有不同凡响的深远意义。  在华北具有战略意义的石家庄,是我党在1947年11月最早解放的首座大城市,此时,在它周边早已聚集了我党大量的文化单位和精英人才,如在束鹿
期刊
6月3日至5日,由河北省文联、邯郸市文联、河北省文联文艺宣传中心所属《当代人》《小小说月刊》《民间故事选刊》主办,全省文联系统期刊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参加的“礼赞新中国
期刊
随着形势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加强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随着火星探测的逐渐升温,火星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的最大期盼。利用载人航天飞船到火星上进行科学考察、旅游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之一。由于火星是一颗荒芜的星球,科学家首先
朱老太坐着马扎,蒲扇咣咣地拍小腿,拍了左腿拍右腿:“哎呀,厕所没法进,杀猪厂似的,处处红,那血们……”像是活到这把年纪从没来过例假。还真没来过,这是她引以为傲的事,没来例假也不耽误生孩子,一儿一女,女儿嫁到张家口,一年回来一次,儿子住城里。  朱老太年近七十,头发漆黑,一口白牙,与老朱站一起,不像夫妻。老朱小矮個,瘦,长脸,法令纹又深又长,括号似的括着一张小嘴。他是朱老太的磨刀石,朱老太十句话有五
期刊
我常常惊叹于虽然的笔耕不辍。按说,身为中学一线语文教师的虽然,课程压力之重可想而知,其业余写作环境和时间难言优越,她却总能以行云流水的写作姿态示人,小说、童话、散文的新作问世已成家常便饭。虽然的取材往往无关乎“宏大叙事”,而是着意于凸现底层社会潜流中芸芸众生的生活原状,及其覆盖着的柴米油盐、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生老病死,诸如此类,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那是底层社会潜流中的细碎浪花,微言大义,令人回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