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羁之马陈独秀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独秀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代的人对他有过众多的论说,而与他相知有素的老友章士钊的描述,倒是惟妙惟肖,言之成理。他说陈独秀这个人乃“不羁之马,奋力驰去,不峻之坂弗上,回头之草不啮,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其胸怀俊迈的抱负,奋不顾身的胆略,已经跃然纸上。
  
  我还是不怕打不怕杀
  
  陈独秀幼年丧父,祖父陈章旭担当起对他启蒙教育的职责。这位晚清候补知县性格孤僻古怪,周围邻里的孩子都怕他,背后叫他“白胡老爹”。他教孙儿读书,纯用传统的灌输法,恨不得七八岁的小孩,一年内就能读完四书五经。旧时读书就是背书,而一旦背不出来,祖父就会痛打手心。无论祖父怎样毒打,他总是咬紧牙关,不吭声,不掉泪。老人气得咬牙切齿,捶胸顿足,气恼而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母亲见此情景,常常以父亲一生读书,而未中举人的恨事,进行劝慰,边说边流眼泪,倔犟的他也失声痛哭。及至晚年回忆往事,他感慨道:“母亲的眼泪,比祖父的板子,着实有威权,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妇人哭,母亲的眼泪,是叫我用功读书之强有力之命令。”
  他对理想的追求和主义的信仰,向有一股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时,面对旧派人物的围剿,他毫不胆怯,发誓为文学革命“予愿拖四十二生的大炮,为之前驱”。文学革命正因为有他担当前驱者,才能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的朋友胡适是这样评论的,文学革命得到陈独秀“这样一个坚定的革命家做宣传者,做推行者,不久就成为一个有力的运动了”。
  五四运动时,他有句名言:“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他自己正是如此实践的,一生的四次牢狱之灾(也有说他一生五次入狱),根本没有损及他的意志力,相反却泰然自若,一身是胆。
  此时,新旧之间的角逐已是短兵相接,作为新派势力的领军人物,他的处境十分危险,朋友纷纷劝他南下,以暂避锋芒。他却回答:“我脑筋惨痛已极,极盼政府早日捉我下狱处死,不欲生存于此恶浊之社会也。”他与此恶浊之社会已不共戴天,必欲决一死战。他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青年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他不拘泥于北大文科学长的身份,亲自去公开场所散发,而不做叶公好龙似的人物。他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九十八天的牢狱囚禁,使他第一次体验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而正是这第一次被捕,使他声名鹊起,成为妇孺皆知的新派人物。
  1932年10月,他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在由上海押往南京的途中,他竟“酣睡达旦,若平居无事者然”,其处危不惊、置生死于度外的气节,一时传为佳话。到了南京,何应钦在会客室传讯他,他挥毫题赠:“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传讯毕,军政部的青年军人团团围住他,向他索书纪念。他欣然应允,挥毫题赠,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直到墨汁写尽,方才解围。
  次年4月,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公开审讯陈独秀等人的案件,指控他有“危害民国”的“叛国罪”。闻名全国的大律师、他的故友章士钊主动当他的辩护律师。章士钊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并以陈独秀被中共开除出党,成为托派为辩护的基点,指出陈独秀与“国民党取犄角之势以清共也”。即此一点,陈独秀已是反共的同盟军,于国民党不仅无罪,而且有功。这样的辩护对于他来说,自然是不能接受的,他听罢立即公开声明:“章律师之辩护,全系个人之意见,至本人之政治主张,应以本人文件为根据。”使章士钊尴尬难堪。
  这个“本人文件”就是他写的《辩诉状》。这份文件从法理上将国民党政府与国家作了区别,称“国民党才是‘危害民国者’”,国民党政府是“误国政府”,这样的政府如不早日下台,“则必定会丧失国家前途”。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主张,那就是“反对当权腐朽的政党,推翻误国的政府”。如此义正词严的声张,而毫无回旋转圜的余地,显然,他早已将生死得失置之度外。
  他始终不承认自己已经偏离了共产党,背弃了自己所信仰的主义,说到底,自己是个党内反对派,即他的诗中所说:“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当有人硬要把他往反共的线上划时,那他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徐恩曾对此就有过亲身的体验。陈独秀被捕后,徐恩曾曾对中共进行了研究,自作聪明地以为陈独秀既已被共产党开除,自然会放弃原先的政治主张。于是,便满怀信心地前去劝降,可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谈话中,徐恩曾惊异地发现,陈独秀“仍不肯放弃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虽已被中共开除党籍,但仍以真正马克思主义者自命”。
  国民党终以所谓“叛国罪”判处他十三年徒刑。他在法庭上大声抗议:“我是叛国民党,不是叛国。”事后,老友柏文蔚曾对他的第三个儿子陈松年说:“你父亲老了还是那个脾气,想当英雄豪杰,好多朋友想在法庭上帮他的忙也帮不上。”
  
  他真是一个硬汉子
  
  “幸有艰难能炼骨,依然白发老书生”。陈独秀的一生是在艰难困厄中度过的,清白素朴,自成风骨,保持一生的气节是书生本色。20世纪初,他到芜湖办《安徽俗话报》,寄宿在中长街科学图书社的楼上,这是一间破旧的楼房。这里,一天两顿稀粥,工作极为艰苦,除了撰稿、编辑外,还要做分发、卷封、付邮等琐碎小事。为砥砺自己的意志,他在楼下客厅挂着一副对联:“推倒一时豪杰,扩拓万古心胸。”他一直怀念这段艰难的生活经历,二十年后还回忆说:“我那时也是二十几岁的少年,为革命感情所驱使……日夜梦想革新大业。何物臭虫,虽布满吾衣被,亦不自觉。”
  中共“一大”后,陈独秀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来到上海,走上中共领导岗位。当时,脱产的党务工作者,每月只有三四十元的生活费,他一家的开销,自然是入不敷出。他虽然每天都给党刊写文章,可那是义务,是没有稿酬的。于是,他只得来亚东图书馆,预支《独秀文存》的版税。每当他来亚东时,老朋友相知有素,经理汪孟邹先和他闲聊,然后便主动开口说:“拿一点钱罢!”这时,他点点头,拿走一元或二元,再略坐片刻,便走了。亚东图书馆的职员多是安徽人,对他的家境十分了解,但逢此时,总要私下议论:“他家里有钱哩!但是,他不管怎样,再也不要用家里一个钱。他真是一个硬汉子。”
  他日复一日地支取稿费和版税,早已透支。入狱后,汪原放前来探望,他十分内疚地说:“我欠亚东的钱实在不少,想想心里很难过。我打算将《独秀文存》重印,适之又一再催我写自传,我也着手准备。这样,以版税和书稿抵债,我也略为心安了。”但是,由于他的政治身份,《独秀文存》早已不能登报出售,以稿偿债的心愿也就难能兑现。为此,他一直牵挂在心,难以忘怀。
  人们大多知道他是位政治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位学问渊博的知识分子。他的学生王森然曾经感叹地说:“先生书无不读,又精通日文、法文。故其学,求无不精;其文,理无不透。雄辩滔滔,长于言才。无论任何问题,研究之,均能深入;解决之,计划周详;苟能致力于理论及学术,当代名家,实无其匹。”
  他对文字学尤有造诣,1938年8月,他来到江津,此时的他不仅身心疲惫,而且是贫病交迫。还是在南京蹲大狱时,他就静下心,作音韵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他的这方面专长,在知识圈内人人皆知。所以。国立编译馆即时约请他编著文字学专著,并预支五千元稿费。
  他又一次做起以文赚酬的生计。他承诺:“必有与钱相当之稿与之,不至骗钱也。”这个“相当之稿”就是《小学识字教本》上编。“小学”为文字训诂学,就此而言,书名是再确切不过了。书稿送呈审读时,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怕读者产生误解,以为此书即是小学的识字教本,主张去掉“小学”,改书名为《中国文字基本形义》。他认为此议纯为多余,不答应更改书名。书稿因此而束之高阁,未能出版。直至他逝世,预交的稿费,都遵他的嘱咐未动一文。
  他锋芒初露于辛亥革命,声名大噪于新文化运动,由此而结识了众多的同人和朋友。五四运动后,他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中共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因此而与许多朋友成为政治上的对手。可是,当他因从事政治活动而深陷囹圄时,这些昔日的朋友、今日的对手竟然都能不计前嫌,不避利害,设法奔走营救。如,蔡元培、胡适、章士钊、傅斯年、段锡朋等。他之所以能得此援助,除却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外,则来自他书生本色的人格魅力。
  “日白云黄欲暮天,更无多剩此残年。病如檐雪销难尽,愁似池冰结愈坚。”晚年在江津的诗句,最能反映他真实生活的窘境。高血压引起的脑疼痛,已使他不能握笔写作,以文赚酬的谋生手段,受到严重影响。战时物价飞涨,为了维持生计,老友柏文蔚送给他的灰鼠皮袍被典进当铺,一些衣物还卖给房东家。他的住房陈旧、简陋,两架木床,一张书桌,几条凳子,地上码放着几个装满书籍的箱子,墙上挂着一张岳飞写的“还我河山”的拓片条幅,令人见了肃然起敬。
  他此时的主要生活来源如他给友人信中所说:“月有北大寄来三百元,差可维持。”为此,他十分感激,把书稿《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和《连语类编》赠给北大,以资报答。可是,不多时,飙升的物价直接影响了他一家的生活,每月三百元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用他的话说:“居乡间亦月需六百元。”好在此时,他结识了新友杨朋升,正是这位新友及时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才使他度过了难关。从他致杨朋升的信中得知,杨朋升曾三次予以接济,共计二千三百元。另有他人赠款二千二百元。一向孤傲、清高的他,几至靠友人的接济而生活,他的心情是感动而复杂的,因此,在致谢的复信中,不乏如下字句:“既感且惭”,“且感且愧”,“不胜惶恐之至”,“寄回恐拂盛意,受之实惭感无既,辱在知己,并感谢字亦不敢出口也”,“屡承厚赐,何以报之”。
  他收受朋友的接济,纯系生计所迫,而对待接济的态度自有严格的原则。“素无知交者,更不愿无缘受赐”。中共早期党员、后叛变的任卓宣(即叶青)曾给他汇去二百元,他当即退回。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赠以五千元支票,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对他来说,不啻是雪中送炭,可他却拒绝了。朱家骅知道张国焘与陈独秀常来往,又让张国焘重新送去。他收到这张支票后,又让他的学生郑学稼退还给张国焘,甚至责怪说:“请国焘以后不要多事。”
  抗日战争期间,中央银行国库局曾以蒋介石的名义,汇给陈独秀一笔数目可观的钱。可是,过了一个星期,“仍不见江津省银行办事处寄回陈仲甫(即陈独秀)的收据”。国库局还派员前来督查,催促尽早将钱交与陈独秀。江津办事处负责人又亲自去见陈独秀,陈独秀还是坚决拒收。“我们当即通知国库局:已将这笔钱原封退回。”
  
  我只注重我自己的独立思想
  
  1941年1月,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自来之论,喜根据历史现在之事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更不喜引用前人之言以为立论之前提,此种‘圣言董’的办法,乃宗教之武器,非科学之武器。”他还对友人邓仲纯说,他“一生就会作反对派,从反满清一直到反蒋介石”,不时否定历史、否定自身,“既不厌生,复不畏死”,“相信进化无穷期”,“时间上没有‘万世师表’的圣人,也没有‘推诸万世而皆准’的制度”,“空间上没有包医百病的良方”。
  在他担任中共早期领袖期间,作为共产国际下属支部的负责人,他与来华的共产国际或苏共代表维经斯基、马林、鲍罗廷、罗易、罗明纳兹等共过事,他对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钦差大臣”极为反感,而对他们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更是不顾一切地反对,所以,几乎来华的外国代表都向共产国际告过他的状,从而在共产国际总部存有诸多他不服从国际路线的记录,这就为他早早地脱离中共领导岗位,以至被开除出党,留下了伏笔。
  中共一大后,他履任中央局书记之初,便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发生冲突。马林认为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总部,中国作为下属支部,其工作方针和计划都应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进行。陈独秀却不这样认为,而以中共尚在幼年时期,万事刚刚开始,应该让中共独立地担当力所能及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早早地戴上第三国际的帽子。他还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中国国情,目前我们不需要共产国际的经济支援,以免引起流言蜚语,造成对我们的无端攻击。他和马林的几次会谈,都是在争吵中结束的。
  张太雷奔走于马林、陈独秀之间,试图说服陈独秀。一天,张太雷借用马林的话劝陈独秀说,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都是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之下,中国也不能例外。陈独秀不听则罢,一听就发起火来:“各国革命有各国国情,我们中国是个生产事业落后的国家,我们要保留独立自主的权利,要有独立自主的做法,我们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决不能让任何人牵着鼻子走,我可以不干,决不能戴共产国际这顶大帽子。”
  大革命失败后,他几乎承担了全部责任,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将他拒之会外。他已被边缘化了,只得与黄文容、汪原放等乘船去上海,一路上脸色铁青,嘴角紧闭,很少说话,难得开口。说的也是反反复复一句话:“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领导。”到了上海,黄文容问他:“仲甫同志,鲍罗廷和中央屡屡让你去苏联学习,你为什么拒绝呢?”他回答说:“你懂什么?莫斯科让我去学什么啊?学中国革命问题?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懂得还是外国人懂得?你以为中国问题还要请教外国人,难道外国问题也请教中国人,中国人能懂吗?”
  正当他苦苦思索时,托洛茨基的理论悄然传到中国。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失败的责任问题,以及一些革命的策略问题,竟与他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似乎理更壮,气更足,一次一次地给中央写信,批评立三为核心的中央,大胆提出很多尖锐的问题,还要求把这些信公开发表,以期党内的公开讨论。
  这当然是他的一厢情愿,中央严禁他公开信件,可他却视如耳旁风,在基层支部公开传阅他写给中央的信。他已经认定自己独立思考所得的结论,乃是痛定思痛后的真理,于是,便不顾一切,以至游移于纪律的约束之外,以个人的微薄之躯,与中央对抗。中央一再警告,他一再违反,甚至公开亮出“党内反对派”的旗帜,声言:“我们的党此时正需要反对派。”
  他恰如老朋友汪孟邹所说,是个“无法无天”的人。他在给中央的信中甚至胆大到要求“公布列宁遗嘱”,而列宁遗嘱最核心的内容是:“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斯大林此时正稳稳当当地坐在国际共运领袖的位置上,可他却不忌这些,只要认准了的事情,那是“严气正性石心铁肠”,用他的话说:“我只注重我自己的独立思想,不迁就任何人的意见……不受任何人的命令指使,自作主张,自负责任。”
  晚年,他有意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却遭到年青托派的攻击,他毫不留情地予以反击,他说:“这般极左派的人们,口里也说参加抗战,而同时却反对把抗日战争的意义解析得过高,他们的意见或者认为只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战争才是革命的。”他揭露说,这些人已“不是抗日行动,而是在每期机关报上满纸攻击痛骂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文章”。他郑重声明:“我的意见,除陈独秀外,不代表任何人。我要为中国大多数人说话,不愿为任何党派所拘束。”他与中国托派已是渐行渐远,基本脱离政治的、组织的关系。
  1938年3月,长达三年的莫斯科审判结束,一大批老布尔什维克被处决,斯大林肃反扩大化的错误,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他对此极为反感,愤愤地对友人说:“现在苏联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专政到反动派,我举双手赞成,但专政到人民,甚至专政到党内,难道是马克思列宁始料所及的吗?此无他,贱视民主之过也。”
  “哲人间世出,吐词律以诚。忤众非所忌,坎坷终其生”。这便是他的一生,一位书生政治家,政治家书生。冲动、奋进,拔山盖势,摧枯拉朽。在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激流浊浪中,不会韬光养晦,缺乏灵活性,又特别厌恶玩弄权术。历史注定他只能担当先驱者、鼓吹者、精神领袖,而不能担当实际政治家的角色。
其他文献
我国台湾的愿景是在全岛范围内建立一个完善的WiMAX生态系统,从芯片器件到网络设备,从终端到应用。而“M-台湾”项目的启动则为该愿景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那时的台湾将
任继愈先生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生前著作宏富,有口皆碑,而以他的身份与地位,若要出全集,那简直是近水楼台,易如反掌.但一辈子坐拥书
事业单位管理的高效率与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密不可分,必须以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高效率.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认识到档案和档案管理工
我国2005年《公司法》明确规定了一人公司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笔者认为其合理性及实施效果令人质疑,并作一番粗浅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China’s “Company Law 2005” cle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下称指引),包括18项和、三部分.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
在新形势下国企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相联系,因此讨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新模式,要以员工的行为为突破,进而促进企业更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以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为前提提出思
●收藏的种子  在舞台上娱乐大众的汪涵坦承,生活中他娱乐自己的方式,是跟别人不同的。他对古玩收藏情有独钟,并且收藏偏冷门,对古铜印尤为专注。那一颗颗铜印,在他看来,其实是心中沉静的砝码,让他离开喧闹的舞台后得以安宁。  汪涵爱好收藏,算起来应和幼时的生长环境有关。他说:“小时候我是在苏州园林里长大的。我每天跟着祖父逛公园,他拎着个鸟笼,我一个小屁孩儿就跟在旁边看碑林、看花草、看园林、看太湖石,我对
期刊
自主探究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实现由“听数学”、“练数学”向“做数学”的转变.然而学生党探索意识和能力不是与
期刊
Cloudmark Inc.日前发布其就亚洲、北美及欧洲的移动信息滥用(mobile messaging abuse)趋势展开的新研究结果,预计垃圾短信(mobile spam)、网络钓鱼(phishing)及病毒攻击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