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语文的活力之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说的就是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生活对于语文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就是语文的源头,也是语文保持生命力的血液。离开了生活,语文课堂会变得枯燥无味;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会失去意义。语文教学过程少不了生活的参与,正如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给予了语文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统领和控制着语文最实用、最人文的方向。也就是说:生活主导着语文课程,在语文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都有生活的存在。
  一、课文讲解要联系生活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生活经历或经验的体现,作者通过文章告诉读者自己的人生感悟,以此起到告诫、警示或共享的目的。如果教师仅仅是利用教材分析讲解传授,把作者的经验化作一个个教条似的道理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相反,如果教师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相同或类似的经历的联想,让学生自己与作者感同身受,那么,领悟文章的目的将会水到渠成。比如,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是想告诉学生,遇到困难时,要把困难分成很多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最终战胜所有的困难。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学生会很迷茫。这时,如果让学生联想自己学会骑自行车的经历,他们就明白了,甚至他们还能举出多个关于这个道理的应用的例子。
  联系生活,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也能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与文章的契合点。尤其是诗歌这种体裁,语言跳跃性大,虽然简洁却意蕴丰富,往往象征意义隐藏很深,这对学生是有难度的。如果教师把诗歌生活化,即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解释诗歌,那么诗歌的理解就很容易了。比如,在讲解《理想》前,可以让学生在诗歌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印证诗句,结果学生发言积极,收获不少。
  二、写作训练要观察生活
  作文是学生最头疼的作业,因为无事可写,无话可写。所以教师定作文题目时就应该选择最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最有话说的题目,切忌那些空大虚的角度,让学生无从下手,只好瞎编,结果是字数不够,感情不真,立意不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比如,作文题目“同学中数他(她)最 ”,学生努力观察某个同学,回忆平时相处的点滴,写完后还大声宣告“某某,我写的你哦”,言语中满是自豪,这样的快乐作文学生是很喜欢的。
  当然,即使有丰富的生活作为写作材料,还是有部分学生写的作文是流水帐,缺少真实情感,很难感动自己。这是因为这些学生观察不仔细,要让他们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并把自己观察的细节记录在笔记本上。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也是教会学生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生活才是作文的生命,没有生活感受的文字是空虚的,是贫瘠的。
  三、综合性学习更是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这里强调的就是生活与语文的整合。特别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开设,极大地拉近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强调了语文应与生活融合。
  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每一单元的课文后面就是与该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些栏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些综合性学习里,学生可以通过走访、调查、查阅等手段获得大量资料,然后以小论文的形式展示成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并不是书本上的死知识,它可以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设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利用寒假走访亲友的时机,摘录看到的对联,然后根据对联的内容进行分类,最后说说写对联应该注意什么,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很好。
其他文献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在幼小衔接问题中,以往只重视在知识上的片面衔接,现在关注到了幼儿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小学语文学习如何与幼儿园的语言学习衔接呢?6—8岁是儿童发展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年级更是学生系统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开始。创设一个能使学生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
期刊
美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掘调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欣赏美、表达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寓美育于文学作品的感知中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
期刊
初中与小学在课程设置、学习方式与方法、生活方式与习惯等方面有诸多不同。这致使一部分孩子对小学生活依依不舍,迟迟不能融入初中生活。因此做好小初的衔接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走近孩子,了解孩子,是小初成功衔接的基础  古人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只有充分了解对方,才能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为了更好的了解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加强学校层面的交流,积极与小学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交流沟通;积极派
期刊
“一二一,一二一……”震彻云霄的口号从操场传来,不是高一新生在军训,而是六年级学生在军训。  星期三下午,我们得知六年级新生要进行一天半的军训了,顿时如雷轰顶。都说军训是“恶魔”,这下我们岂不要和“恶魔”过过招了?  星期四下午,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一进教室,我便发现了一个“不速之客”——教官。他一脸严肃的样子,让原本黝黑的脸庞衬托出牙齿的洁白,恍若非洲大兵似的。“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教官,一切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对于我来说,最让我引以为豪的就是弹古筝了。  我是一个痴迷于古筝的女孩,古筝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那叮叮咚咚的动听声音,有如阵阵曼妙的春风吹拂过我的发际,有如淙淙的山泉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一发而不可收地迷上了古筝,这一迷就是四年。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可是学古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舞台上优雅地弹奏的背后可是无穷尽的辛苦付出啊。  记得小时候刚学古筝时,我一窍不通,
期刊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达到405万字,群文阅读便是基于这一要求而提出的一项理念。在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生的做题量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而节约下来的时间,便需要用作读书,要从提高学生阅读量的角度出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为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对于课外知识了解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性的保证。群文阅读理念要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这是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做到的
期刊
夜阑人静的时候,外公总会想起苏北黄海岸边山洞里那响亮的军歌。  外公成长的时代,农村孩子的两大出路是考学分配或者参军提干。因为家庭贫穷,高中毕业后参军,成为了外公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与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外公来到了位于黄海西岸的苏北连云港工程部队服役。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在沿海建设海防工程。那时报纸上天天说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在美国的扶植下蠢
期刊
后进生真的让教师头疼吗?我不以为然。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了解到学生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感想只是因为我们对后进生的认识上存在某些程度上的偏颇。鲁迅先生有句话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因此若想更好的改造后进生,我们同样也需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喜欢他们。  一
期刊
我想我最亲爱的爸爸了,他长着乌黑的头发,里面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白头发,由于经常的风吹日晒,爸爸的脸有点黑,脸上还有一些深深浅浅的皱纹。妈妈常说,爸爸很辛苦,才三十几岁,看上去已经像四十多岁的人了。爸爸很强壮,是我们家里的英雄,只要家里有什么重的东西要搬,爸爸都会主动地对我们说:“别动,让我来!”说着话儿的时候,活儿就轻轻松松地做完了。  我亲爱的爸爸在很远的地方——河南打工,很少回家。妈妈说,来去车
期刊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是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体系最完整的教学论专著。《学记》总结了两千多年前我国私人讲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虽然全篇仅有一千多字,但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精辟的论述。古今许多学者都对《学记》给以了高度的评价。  《学记》中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