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笔记体小说的独特创作风格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创作研究(2013BWXO18)
  摘要:《蚊刑》虽短,却包含着多种美的因素,可以说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 “精品中的精品”。
  关键词:蚊刑;意蕴美;情节美;细节美;语言美
  孙方友是形成了自己独特创作风格的小小说作家。他是一个生活型作家,有着厚实的历史人文背景,他的作品创造生活的深度,使生活能够多于艺术,并保持一种朴素的沉思能力。他的小小说有着浓郁的传奇色彩,其三教九流、风物人情、历史掌故,突出显露着“三奇一深”——事件奇、人物奇、立意奇,思想意蕴深刻。这使他的小小说形成了对读者的一种很强的诱惑力。南丁说“这显然得益于中国古典笔记小说,有容量,耐咀嚼,极精粹”。
  《蚊刑》是一篇小小说精品,也是最能体现孙方友写作特点的一篇作品,给读者带来了奇妙的阅读快感,显示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素养。
  一、含蓄的意蕴美
  本文首先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睿智的贪官形象。文中写道,贾知县不仅将蚊刑施于偷营火艾者,还偶尔施于土匪。于是土匪绑架贾知县,以蚊刑惩罚,为受蚊刑的兄弟们雪耻。令土匪们没有想到的是,贾知县受了一夜蚊刑下来,竟然没有死。众土匪惊诧,问贾知县怎么没有死。贾知县笑着回复道:“蚊子,懒虫也,吃饱喝足便是睡觉!吾一夜如眠,怕的就是惊动它们。这样一样,后边的蚊子过不来,趴在身上的已喝饱,是它们保全了我!说出道理来怕你们不懂,这就叫逆来顺受!”土匪们不相信,质问为什么自己的兄弟们受了蚊刑皆难逃死劫。贾知县回复道:“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众匪惊叹,匪首顿悟,释放了贾知县。行文至此,一个是睿智的知县形象跃然纸上。
  贾知县睿智,如果公正廉洁,一定能造福一方,应当是陈州一福。很遗憾,贾知县乃一贪墨之徒,实为陈州一祸。孙方友在文中说其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人送外号“花脚蚊子”。而陈州的花脚蚊子是咬人时很轻,后果则非同一般,又肿又硬,奇痒难忍。孙方友在文中不着意写贾知县如何贪墨,几笔交代了事,却细写其如何睿智。就是因为贾知县睿智,所以其咬人时很轻;也就是因为贾知县睿智,所以咬人后的后果非同一般,极其严重,以致“又肿又硬,奇痒难忍”。孙方友妙笔画贪官,实是一绝!
  此地蚊虫之多之厉害实在不可思议,贾知县用“蚊刑”来惩罚“犯法”的人,其阴险毒辣实在不弱于这些蚊虫。当土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我们等待他自食其果。然而出人意料,他不仅没死,而且发表了一番大道理。
  他说对于蚊虫要“逆来顺受”,言外之意就是告诉土匪:对于我这样的“花脚蚊子”,你们要学会忍受才能保存自己。土匪怎么受这一套,于是匪首怒号。知县接着解释:“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血那有不被喝干之理呢?”匪首顿悟,他悟出了什么?他明白了赶走了这个贾知县,还会有其他的“贾知县”,最后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作品含蓄地揭露了一个社会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只是把贪官赶走,他们来一个就刮走一笔,老百姓的“血”怎么会不干呢?小说也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现实:当时的中国人大多是“逆来顺受”。
  二、奇特的情节美
  《蚊刑》 篇幅很短,全文不超过1400字,但却用了近800字的闲笔(其实不闲)来交代陈州的“花脚蚊子”之烈之害,“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于是导致火艾供不应求。一方父母官贾知县为搜刮民脂民膏不择手段,将火艾生意垄断,发明了神奇的灭绝人性的蚊刑,“蚊刑,顾名思义,就是用蚊子叮。让人把罪犯衣服扒光,然后缚了,划船送到河心,看守守在四旁,坐在吊了帐子的船上。受刑者如若天明五更身亡,罪有应得;如若命大不死,当场放生。可大多受蚊刑者,皆撑不到黎明,便浑身浮肿,一命呜呼。”被刑者惨痛无比,难逃一劫。这些交代读起来如临其境,毫无阻塞干巴之感,收到了阅读奇效。蚊子猖獗——火艾供不应求——贾知县实行垄断,发明蚊刑——被蚊刑者大多一命呜呼——贾知县被土匪蚊刑——安然无恙,用贾知县的话说“‘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这样的故事情节编排,跌宕起伏,枝繁叶茂,既有古典笔记小说的神韵,又有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分,令读者感慨万千,思绪绵绵。可以看得出来,《蚊刑》是一篇经过反复打磨技法娴熟的心血之作,一些细微处的艺术处理颇具匠心,耐人寻味,譬如故事背景的时间是“不知从何代开始”,譬如“贾知县”的“贾”,譬如给贾知县施刑的是土匪而非民众,譬如看似无意提及的包公等俏皮话,使这篇作品常读常新,多义丛生,即使搁置当下,依然有很强的时代感和认知感。
  三、细节的描写美
  孙方友除了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外,还善于吸纳现代小说的诸多因素,比如注重气氛的渲染,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注重细节的描写。《蚊刑》也有这特点,里面对蚊刑场景的描写可圈可点,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的神韵,作为小小说,写到这等境地,近于天成。四两之所以拨动千斤,靠的不是孔武有力,而是巧劲。《蚊刑》虽短,却有不少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比如写“洗澡”和“大解”时要防止蚊叮:“要带火艾,一手举着在头上绕圈儿,一手搓灰洗身,稍慢一时,蚊虫便黑压压落满前胸后背,搭手一拍,鲜血满掌。晚间大解,更需火艾,一手提裤脱裤,一手拿火艾身前身后甩。若不然,落下黑麻麻一层,屁股当即要‘肥’一圈儿。”真是美到极致。但更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结尾“这就怪他们自己了!蚊刑中有明文规定:天明不死者放生。可他们耐不住,来一批蚊子刚喝饱,他们便摇头晃身,把它们赶跑了,于是又来了一批!一夜之间,赶跑一批又来一批,赶跑一批又来一批……如此循环,那血哪有不被喝干之理呢?” 寥寥数语,似裂帛之音,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劣根性。虽然略显牵强,但却在审丑中得出了一个类似荒诞不经的生活悖论。从这个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贾知县是一个多么无耻的人,但他的歪理悖论却有让人信服的地方,很值得推敲。于是“匪首顿悟,当下就放了贾知县。”悖论救了自己的性命,不能不为之“叹服”。   四、语言的运用美
  孙方友笔记体小说的语言继承了古笔记体小说的简约古雅、恬淡精致而形成了自己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的好坏,可以对作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孙方友在语言运用上, 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他不凭华丽的词藻, 离奇的结构取胜,而以极其简炼的语言,十分丰富的蕴含,迅速而准确地把描写对象展示出来,在笔下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语言是孙方友小小说厚重文化的载体,是他在长期生活、写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宝库。孙方友创作理念中的“创造出一片文化地域”首先在他富于特色的语言中体现出来。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小说的语言大多是这样既简约质朴,又古雅隽永,有书卷气,颇具古代笔记小说语言之神妙。《蚊刑》这个短篇就颇具语言运用之美。
  (一)“四字格”的运用
  《蚊刑》和孙方友其它的笔记体小小说一样,大量地使用了“四字格”。把小说写得既简洁含蓄又富有意蕴,这是对笔记体小说传统的继承,也符合了小小说“小”的要求,便于在创作中形成短句。如:“蒲草丛丛,荷花片片”,“ 团团而来,团团而去,云集之处,铺天盖地,‘嗡嗡’之声,能传百步之遥”,“ 为人刁毒,搜刮民财,不择手段”, “时处盛夏,蚊虫极多”等等。“四字格”的运用,能给人一种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一直以来,“四字格”都是人们所喜爱的语言格式。
  “四字格”整饬、对称、美观,音调协调,能把文章表现得简洁含蓄,便于构成短句。这是笔记体小说融合小小说“小”的审美要求的创新形式,在作品中留下大量的空白点,增加了小小说再创作的空间。同时“四字格”在音韵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念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感、音乐感强,在阅读中便于成诵。真正美的语言,是由言辞的准确,音韵优美,动听、能打动人而产生出来的。曾有人说过小小说是小说中的诗歌,那么优美而有乐感的语言正好是诗的体现。孙方友在他的小小说中大量使用“四字格”,在这些“四字格”当中,多数是成语,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根据自己描写的需要,临时或组合、或创造而成。
  (二)方言俚语的运用
  “四字格”很有“文气”、很有韵味的,但一篇小小说全文都用这些很有“文气”的语言写成,就会给人文绉绉的感觉,这就会拉远与读者的距离。在作品中引进方言俚语,可以让作品活泼生动,富于生活气息,念起来顺口,听起来好懂,这样的语言也就自然使人感到亲切有味。如:
  此地蚊虫,针长翅大,肚明腿花,为花脚蚊子,咬人贼轻,过后则又肿又硬,奇痒难忍,素有“飞蛇”之称。
  搭手一拍,鲜血满掌
  更可怕的是叮了人的要害。那玩意儿最怕叮,肿得透明,屙尿也要滴湿鞋。据传当年包公下陈州就曾受过此苦。好在人们不愿朝清官身上泼黑,于是未见诸文字,只是口传而已。
  几个匪徒应声把贾知县的衣服扒了个精光,知县又白又胖,如同刚煺净的肥猪。一匪徒照腚一掌,脆响。
  “方言俚语”的灵活运用,形成了他自己所特有的、丰富的词汇系统,使他用小小说表现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时,显得更加的游刃有余。
  当然啦,《蚊刑》虽短,却包含着多种美的因素,可以说是孙方友笔记体小说中“精品中的精品”。
其他文献
摘 要:龙应台是从台湾走向海外的知名作家,她的每本作品几乎都在海内外的华人世界引发过强烈反响。在龙应台的十几本作品中,有三部作品将主题聚焦在家庭亲情上,三部作品通过不同的文学面貌勾勒出龙应台的柔情一面。这三部作品分别是:《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在这三部作品里,《亲爱的安德烈》写的是龙应台如何通过亲情书信成功弭平了与德国长大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代沟。  关键词:龙应台;安德烈;书
期刊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元功能结构体中的人际意义为支撑,借用《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通过语气、系统、称呼语三个方面的分析,试着从人际意义角度分析翻译作品,以期对人际意义做出简单解释,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语气;情态;称呼语;翻译  一、引言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是人们为表达现实世界的各种经历和人际关系而组成的意义单位,韩礼德称为元功能结构体(Halliday & Hason 1985:4
期刊
摘要:洛夫作为台湾现代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台湾诗歌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现代诗的大背景下,以《边界望乡》为例,通过对诗歌中隐现的现实与心理、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感,在矛盾冲突中感受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那份盼归不得归的无可奈何,进而深层次的了解台湾诗歌的独特内蕴和与众不同,具有一定的当代性。  关键词:审美距离;现实;心理;历史;时空  洛夫是“创世纪”诗社的创始人之一,其诗歌创作契合了台湾
期刊
摘要:明代民歌创作极为兴盛,反映两性关系是其主要内容。本文以冯梦龙所编民歌集《挂枝儿》、《山歌》为研究对象,探究明代民歌的情爱之作在审美意识层面所表现出的三方面独到之处:描写范围的扩大及反映对象的丰富;表现方式的直白及抒发情感的挚烈;女性形象的转变及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明代;民歌;情爱;挂枝儿;山歌  一、描写范围的扩大及反映对象的丰富  描写情爱的文学作品自古有之,郑振铎《〈山歌〉跋》中
期刊
摘要: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学批评著作《史通》中提出“偏记小说”的概念,将笔记小说列入杂史,客观地反映了唐传奇达到全盛期以前小说发展的实际情况。刘知几称小说可与正史参行,肯定其史料价值,提升了小说的地位,尤其对琐闻轶事类小说的创作有所促进。  关键词:刘知几;《史通》;史部小说观  “小说”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是相当含混的,传统目录学中的小说观始终有“子部”与“史部”两说并存。“子部”小说观认为小说可
期刊
摘要:《白鹿原》中人物的代际关系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复杂性,而且支撑起小说的历史性。从弗洛伊德理论的角度来看《白鹿原》中主要人物的代际关系,可以窥见人物行动下蕴藏的契合于俄狄浦斯“弑父”宿命的特点。这种特点植根于人类普遍情感,呈现于众人物各自跌宕的生命历程以及错综相联的群像图景,体现于各主要人物对于“弑父”宿命的顺应与变异之中。  关键词:《白鹿原》;代际关系;“弑父”宿命  《白鹿原》这部小说自
期刊
摘要:本文从“人性化”这一独特视角来品读张宇的长篇小说《软弱》,认为文本主要通过普通的警察抓小偷这一主题,将脸谱化的警察与小偷回归于生活,赋予了他们真实的生活色彩。  关键词:人性化;警察;小偷  警察与小偷是一个传统的文学命题。只不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多以公案小说的形式出现,宣扬忠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到了近现代受到欧风美雨的侵袭特别是受到诸如福尔摩斯系列等侦探小说的影响,警察与小偷的故事越来越刺
期刊
摘要: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朋友、同事、家人甚至是我们自己是否会不幸成为残疾人,或者什么时候成为残疾人。我们也总是忽视某些细心的设计,而这些细小的用心能让那些需要特殊帮助的人生活的更轻松舒适。如果我们尽力与一位残疾人朋友在一起待上一两天,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设计多么令人失望沮丧。同情是一回事,而真正的感同身受却是另外一回事。设计中的一些细小的关注就可以把我们的爱心变成实际行动。  关键词:特殊人群;设
期刊
摘要:曹植和屈原是我国历史上两位伟大的诗人,他们的身世遭遇、情感体验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以曹植名篇《洛神赋》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曹植在艺术手法上对屈原的广泛继承,并由此阐发二人在情感上的互通,以及曹植对屈原思想人格的认同。同时也注意对他们不同的个性气质进行区别分析。  关键词:曹植;屈原;《洛神赋》;楚辞;继承  在慷慨饱满的建安文学中,“三曹”之一的曹植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杰出代表。锺嵘《诗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