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可否认,游戏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而民间游戏不仅拥有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还传承了我国的民间文化,带给了幼儿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无数的快乐。因此让本土的民间游戏走进幼儿园、贴近幼儿的学习生活是必然之举,而如何有效地将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教学方法
游戏的开展,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学习、认知感受与心理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民间游戏,将其引进幼儿教学中,不仅可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而且更是丰富了幼儿教学内容,促使幼儿在有趣的民间游戏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团结合作与思维发展能力等,本文就幼儿园引进民间游戏教学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
一、 游戏改良法
将民间游戏的特色与精华保存下来,再将其与现如今的生活特色结合起来,创新出不同玩法、不同当地特色的适宜开发幼儿心智的游戏。而改良后的民间游戏应以文明健康为核心思想,并可适应不同层次与不同心智发展水平的幼儿。比如可引进“抛绣球”的民间游戏,绣球是古代人民的一种文化传承,是由刘三姐抛绣球而广而闻名的,代表着美好、热爱生活等祝愿。因为原版的抛绣球难度更大,所需的力量、技巧与精准性较高,且需抛过9米左右的圆洞,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给幼儿学生上课时,可事先准备小呼啦圈、2米左右的竹竿等用具。为激发学生的玩游戏热情,可将其分为两组,并说明赢的比赛的小朋友可以获得零食奖励,如此幼儿们便会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清楚说明游戏规则,并在学生完全了解后再进行游戏。改良后的抛绣球游戏:让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呼啦圈放置的终点处,将绣球抛进竹竿支撑起的呼啦圈,而只有当这个小朋友又跑回原点后,下一位小朋友才可出发,采用同样的方式。抛绣球游戏应排队轮流进行,且设置一定的游戏时长,待结束后教师再统计每组的成果并分发零食奖励,同时也鼓励赢的小朋友们将零食与另一组朋友分享,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友情。抛绣球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们的身体素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还让小朋友们从小便养成友爱同学、学会分享的美好情操。
二、 因材施教法
在幼儿园教学中,主要分为大班、小班和中班教学,而每一个班次的学生心智和身体发展能力也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在对不同班级学生教学时,应尽可能选用适宜的民间游戏,以便提高幼儿的上课效率。鉴于小班幼儿学生的模拟角色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由于年龄小所体现出的力量弱、四肢协调性差、耐力和速度等都略显不足,此时教师便应以有趣灵活、游戏玩法简单、不需要过度技巧操作的民间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可将幼儿的口、耳、眼等感官协调起来,逐渐促进其身心发展协调化。而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此时教师便可选择既轻松有趣、又能开发幼儿们脑力和智力的民间游戏,比如“金锁银锁”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幼儿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才可不被其他小朋友抓住手指,因此这个民间游戏的开展,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反应力与速度提升,且幼儿在思考采用何种方式才能逃脱手指被套牢的结果时,便会逐步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筋的良好学习习惯。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已经达到幼儿园学生之最,因此教师只需在保证其人身安全的基础上,选择难度和技能双结合的游戏类型,如“挑棒”游戏。此游戏需要幼儿在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技能学习后,将混合复杂的棒子,从上往下依次挑开,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另外,教师还可选择良性竞争氛围浓厚的游戏,如“滚轮胎”游戏;锻炼学生四肢协调性的游戏,如“抓石子”等,让学生从游戏中获益匪浅,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文化渗透法
作为一种传承的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传承促进,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其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起文化魅力,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实践教学时理应倍加关注和努力的问题。作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民间游戏之所以受儿童喜爱,不僅是因为其形式简单有趣,更多是幼儿在玩游戏时,可以感受到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为其所吸引。因此,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并以阶段性教学目的为核心内容,在进行玩游戏的环节时,还应简要概述民间游戏的形成、流传与文化特征,让学生不仅学会玩,还可感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其今后的文化素养能力的提高。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民间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真正将民间游戏与文化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视野空间,拓宽其对于民间游戏只是“玩”的局限思想。例如,我园地处于东南官浔古镇,当地流传的民间游戏《炒黄豆》《拍大麦》,不仅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更反映了一片喜庆、欢快的农村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儿歌朗诵中,感受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增进民族自豪感。又如游戏“舞龙”,作为炎黄子孙的象征,龙在中国人具有神圣的形象,为了让幼儿了解舞龙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自己制“龙”、耍“龙”,通过自己讲述舞龙故事,欣赏舞龙影像,开展舞龙游戏,在充满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游戏中体验舞龙的乐趣,最大化拓展延伸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当然,在注重本土民间游引入幼儿园时,我们也不能将“民间游戏”简单地定义于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时代,民间游戏应该是在广袤的时间与空间的条件下,流传于人民群众中的嬉戏娱乐活动的一种抽象概括。它既可以启迪孩童智力,又可以促进民族认同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品质,同时又能不断丰富民族文艺。无论是纵向传承与横向传承,总的来讲,将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教学中极具价值与意义,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幼儿园教师需以幼儿的感受与兴趣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以便促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且还可以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昊东.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柴明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何碧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教学方法
游戏的开展,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语言学习、认知感受与心理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民间游戏,将其引进幼儿教学中,不仅可从小培养幼儿对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而且更是丰富了幼儿教学内容,促使幼儿在有趣的民间游戏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团结合作与思维发展能力等,本文就幼儿园引进民间游戏教学的有效方法展开论述。
一、 游戏改良法
将民间游戏的特色与精华保存下来,再将其与现如今的生活特色结合起来,创新出不同玩法、不同当地特色的适宜开发幼儿心智的游戏。而改良后的民间游戏应以文明健康为核心思想,并可适应不同层次与不同心智发展水平的幼儿。比如可引进“抛绣球”的民间游戏,绣球是古代人民的一种文化传承,是由刘三姐抛绣球而广而闻名的,代表着美好、热爱生活等祝愿。因为原版的抛绣球难度更大,所需的力量、技巧与精准性较高,且需抛过9米左右的圆洞,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给幼儿学生上课时,可事先准备小呼啦圈、2米左右的竹竿等用具。为激发学生的玩游戏热情,可将其分为两组,并说明赢的比赛的小朋友可以获得零食奖励,如此幼儿们便会全身心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清楚说明游戏规则,并在学生完全了解后再进行游戏。改良后的抛绣球游戏:让每组的第一个小朋友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呼啦圈放置的终点处,将绣球抛进竹竿支撑起的呼啦圈,而只有当这个小朋友又跑回原点后,下一位小朋友才可出发,采用同样的方式。抛绣球游戏应排队轮流进行,且设置一定的游戏时长,待结束后教师再统计每组的成果并分发零食奖励,同时也鼓励赢的小朋友们将零食与另一组朋友分享,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友情。抛绣球的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们的身体素质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还让小朋友们从小便养成友爱同学、学会分享的美好情操。
二、 因材施教法
在幼儿园教学中,主要分为大班、小班和中班教学,而每一个班次的学生心智和身体发展能力也都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在对不同班级学生教学时,应尽可能选用适宜的民间游戏,以便提高幼儿的上课效率。鉴于小班幼儿学生的模拟角色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由于年龄小所体现出的力量弱、四肢协调性差、耐力和速度等都略显不足,此时教师便应以有趣灵活、游戏玩法简单、不需要过度技巧操作的民间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可将幼儿的口、耳、眼等感官协调起来,逐渐促进其身心发展协调化。而中班幼儿相较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都有了很大提升,此时教师便可选择既轻松有趣、又能开发幼儿们脑力和智力的民间游戏,比如“金锁银锁”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幼儿有较好的反映能力和应变能力,才可不被其他小朋友抓住手指,因此这个民间游戏的开展,可有效提高幼儿的反应力与速度提升,且幼儿在思考采用何种方式才能逃脱手指被套牢的结果时,便会逐步养成爱思考、爱动脑筋的良好学习习惯。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已经达到幼儿园学生之最,因此教师只需在保证其人身安全的基础上,选择难度和技能双结合的游戏类型,如“挑棒”游戏。此游戏需要幼儿在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技能学习后,将混合复杂的棒子,从上往下依次挑开,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另外,教师还可选择良性竞争氛围浓厚的游戏,如“滚轮胎”游戏;锻炼学生四肢协调性的游戏,如“抓石子”等,让学生从游戏中获益匪浅,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 文化渗透法
作为一种传承的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游戏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传承促进,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其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起文化魅力,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实践教学时理应倍加关注和努力的问题。作为文化娱乐的一种,民间游戏之所以受儿童喜爱,不僅是因为其形式简单有趣,更多是幼儿在玩游戏时,可以感受到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俗文化,为其所吸引。因此,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需求,并以阶段性教学目的为核心内容,在进行玩游戏的环节时,还应简要概述民间游戏的形成、流传与文化特征,让学生不仅学会玩,还可感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其今后的文化素养能力的提高。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将民间文化传承与发扬光大,真正将民间游戏与文化课堂活动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视野空间,拓宽其对于民间游戏只是“玩”的局限思想。例如,我园地处于东南官浔古镇,当地流传的民间游戏《炒黄豆》《拍大麦》,不仅语言简练,节奏感强,更反映了一片喜庆、欢快的农村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儿歌朗诵中,感受了农村田园生活的快乐,达到愉悦身心,增进民族自豪感。又如游戏“舞龙”,作为炎黄子孙的象征,龙在中国人具有神圣的形象,为了让幼儿了解舞龙的来龙去脉,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自己制“龙”、耍“龙”,通过自己讲述舞龙故事,欣赏舞龙影像,开展舞龙游戏,在充满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的游戏中体验舞龙的乐趣,最大化拓展延伸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
当然,在注重本土民间游引入幼儿园时,我们也不能将“民间游戏”简单地定义于一个民族、一个区域、一个时代,民间游戏应该是在广袤的时间与空间的条件下,流传于人民群众中的嬉戏娱乐活动的一种抽象概括。它既可以启迪孩童智力,又可以促进民族认同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品质,同时又能不断丰富民族文艺。无论是纵向传承与横向传承,总的来讲,将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教学中极具价值与意义,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幼儿园教师需以幼儿的感受与兴趣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以便促使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受到民间文化的熏陶,且还可以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昊东.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柴明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何碧英,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官浔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