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作文成功的金钥匙:积累素材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d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作文讲评课上,学生们听老师对自己或他人作文的评价时,常“侧耳细听”、“如醉如痴”、“如癫如狂”、“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可是要他们写作时,大部分学生则“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左顾右盼”、“心猿意马”、“三心二意”……等到离交卷时间不多时,则“奋笔疾书”、“草草收场”,让老师“雾里看花”。这些对作文敬而远之,视写作为“毒瘤”的学生,无论老师如何滔滔不绝地谈写作技巧、不厌其烦地训练其写作,他们都难以写好作文,常常望作文而兴叹。
  写作归根结底来自于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情感冲动,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作文的素材是写作的基础。中学生生活的范围较小,对社会接触太少,往往徘徊于学校与家庭之间,生活的单调决定了其写作的素材的单一性。很多学生觉得每天的生活就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无话可写,无物可述。一写作文,就像卡了壳的机枪怎么也扣不响,或者作文做无病之呻吟,他们内心的焦灼可想而知。一粒沙中见世界,一滴水见大海,一个手势见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彩斑斓的。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发挥学生写作的潜能,让其将写作当成情感的宣泄呢?我想关键还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寻找写作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开启作文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一、多参加活动,丰富阅历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阅历,开拓学生的思维,提供多样的写作素材。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学生不仅仅可以遨游于知识的殿堂,尽情地享受知识的甘泉;与老师、同学探讨文学、科学与人生的真谛;而且能参加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校运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诗歌朗诵赛、文学社、班会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等等。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体验、观察、思考、感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写下来,这样的文章有话可说,具有真情实感。一位作文平平的学生在校运会上很艰难地得到了跳高冠军。当捧回奖状时,她哭起来,她为自己努力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她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所写的《运动会一角》,通过描写紧张的比赛氛围、复杂的心理活动、艰辛的比赛过程、获奖后的欣喜,文章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质朴而又饱含深情。如果没有这场比赛,我想也就没有这篇拼搏向上、感人至深的文章。
  与学校相比,社会是更大的人生舞台,走进社会,是每一个学生最终目的,接触形形色色的社会,能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残酷的社会现实能激发他们对社会的评价。利用节假日参加社区活动、参观景点……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感受自然,一定会有很多的感触。大自然旖旎的自然风光,秀美壮丽的祖国山河,无不能引起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参观桃花源后,对陶渊明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其笔下的桃源仙境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一位同学在他的《走进桃花源》的作文中写到希望通过开发旅游资源,让桃花源人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通过实地观察,再加以联想,文章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巨大的素材,相信生活能激发他们无数灵感的火花。
  
  二、多看多读,扩大阅读量
  
  英国的莎士比亚曾形象地比喻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地球失去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小鸟失去了翅膀。”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读书可以让地球得到阳光,可以让小鸟拥有翅膀,可以成为源头活水。可见书籍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学生养成一个习惯心理——要想聪明,就要多读书,巧读书。中学生正处于求学的黄金时期,大脑接受的信息和意象大多来自于书本,他们读《变色龙》、《范进中举》,读出主人翁丑恶的嘴脸;读《孔乙己》,读出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和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读《故乡》,读出文章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读朱自清的《春》,读出通过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和大量的修辞手法来描绘美好的春天,进而推及到写夏天、秋天、冬天……通过对课文文本的阅读,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并将这些写作的素材和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语文学习的天空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在课堂之外还有很多丰富的阅读园地。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二中提出,要求学生九年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学生的阅读数量的明确说明,为学生打开一扇精神粮食的大门。课外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写作素材。文学名著能为学生点燃智慧的明灯。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鲁滨逊漂流记》,我们能学习主人翁不畏困难的顽强以至和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汪洋的文学名著,学生不可能一一过目,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做一定的指导,如每学期可为学生指定一两本的文学书目,并指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多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何组织材料等等。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园地中自己去领悟得法,提高写作的兴趣和水平。
  除了读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在休息之余可以通过看杂志、报纸、听广播、看新闻、看综艺节目等,这些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写作思路,充实文章的内容。
  
  三、多背多记,积累锤炼语言
  
  俗话说:“熟读唐诗: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背得多自然就能写。“腹有诗朽气自华”,肚子里装的墨水越多,就越下笔有如神。现行的语文课本采用选文的方式,所选的大都是古今中外能经得起推敲和时间长河筛选的文章,其中不乏有大量名句、佳作,如果学生能将这些经典文章熟记于心,写起作文来也就可以信手拈来。如我们通过定期检查学生背诵情况来提高其文学涵养。此外,课外还有很多优美的名言、警句、句子、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分门别类的加以背诵,为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的典范。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的反映,是过去感知或经历过的事情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是一种积累性认知活动。而记忆的对立面就是遗忘。根据19世纪末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基本规律是先快后慢。中学生的记忆大部分还处于无意识状态,所以遗忘的就更快。要克服遗忘,让学生记笔记,养成摘抄的习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平时在学习和阅读当中,有很多好的字、词、句,篇章,将其一一摘抄下来,作为写作的积累:特别有些学生读到某些地方,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将 掌握大量生动的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加强。
  语言运用的规范性也是作文中的重点,有时一字之差,意思相差甚远。让学生揣摩,比较语言,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要激励学生“文不惊人死不休”,炼字、炼句,向高层次的作文进军。
  
  四、多观察多思考,拓展思维天地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地知觉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在作文中也特别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训练学生自主、敏锐地观察能力。
  很多学生一提笔,搜肠刮肚却觉得无物可写,可见其平时不善于观察。培养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事物,做一个有心的人。会观察的学生,由一片落叶而感叹生命的陨落;由一棵小草而发出生命的顽强;由运动会上你争我夺,看到生命在于竞争;由校园里花开花落,而联想到生命的美好,园丁的辛勤……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能成为写作的材料。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只要有心观察细微的变化,平淡的校园生活中不也能上演一场又一场动人的故事吗?还要训练学生善于抓住脑海中一闪即过的有用的东西,即灵感,让“印”在脑中,并及时记录下来,为“我”所用。如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或产生的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或小片断,都能成为写作的材料。也可开展一日一议、一日一得、一日一句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和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学会观察,还应学会思考。一方面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决定其对事物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渴望效应。根据这种心理现象,训练让他们大脑处于常思不怠的状态中。《桃花源记》中设计了一种无忧无虑、理想的桃源生活模式。只有打渔人亲眼看到桃花源人们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的生活,很多人向往,但从来没有人找到过,桃花源的人们能永远快乐的生活下去吗?外人也可以自由出入桃花源吗?桃花源的人们会被精彩的源外生活所吸引吗?……沿着这些问号去思考,一段段文字如泉而涌。在读书中思考,在观察中思考,让思维之花遍地开放。
  作文,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仅仅依靠老师训练写作的技巧和技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说难以提高作文水平,要提高学生写作最根本恐怕还是在于作者本身的努力以及对素材的掌握,否则“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有了好的素材,精心构思,才能思路清晰,文如泉涌,收到笔下生花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即努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做好课堂笔记,善于整理历史知识;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提高比较分析能力;用所学历史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指导性教学;学生主体现贯彻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真正贯彻学生主体观。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就自身十几年教学体会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军人生活待遇保障机制的基本构想。主要有:建立与军人履行职责相适应的军人待遇保障机制;建立与国家分配制度相衔接的补偿机制;建立与经济增长和价格增长的增资机制;建立与国家拥军优属传统相适应的优惠机制;建立与国家法制建设相适应的依法保障机制。  关键词:军人;生活;待遇;保障;机制    军人生活待遇制度直接影响军队稳定,影响部队全面建设乃至影响国家的安全。改革军人工资福利和生活待遇制度
期刊
摘 要:二十世纪初,汕头埠逐渐成为潮汕地区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业繁荣,已发展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1904年梅县华侨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直达汕头埠的铁路。1906年,潮汕铁路筑成,后加筑意溪支线,总长扩增至42.1公里,它造福潮汕地区,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商办铁路之先河。  关键词:潮汕铁路;张煜南;林丽生;商办铁路    一、潮汕铁
期刊
摘 要:教师应从理论上掌握、在实践中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并使其发挥主体作用;正确处理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火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促使其全面发展的重任。因此,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运用语文教学方法以全面完成语言教学任务,是中学语文教学改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实习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呈现出的新特点,并且根据新情况初步提出了在师范教育中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借助部属六所师范院校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的东风,真正达到教书育“师”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实习;教书育“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水平普遍较低而影响了地区发展。为了改
期刊
摘要:警察体育训练,是提高民警体质和警务实战技能的综合性体育运动,是人民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警察体育;队伍建设;基础性;公安文化    一、警察体育的概念    警察体育相对与其它群众体育运动而言,是一种与执法活动密切相关的运动,在其它体育运动中,强身健体,比赛拿奖是基本目的,但警察体育并不只是局限在上述方面,警察体育因锻炼目的不同,所以对受训客体的要求训练手段等均不尽相同。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中央16号文件为背景,归纳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过程申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与“三个一”工作紧密结合等思路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先进性;教育管理    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起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这是认真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因此,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是要让城市中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收入差距;失业;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因而失业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往往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或者称“弱势群体”。这些
期刊
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20-0003-09  采访时间:2019年8月  采访地点:郑州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高依宁、王梦梦(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问:张老师,您好!可以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史学研究道路的吗?  答:感谢《历史教学》编辑部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说实话,我是懵懵懂懂走上史学道路的。1980年,我从河南灵宝弘农河畔一所乡
期刊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受社会制度下的民主政治的影响和制约。文章阐释了科技与民主的相互关系,并从政治体制对科技的影响的角度论述了国家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保障科技的发展,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关键词:科技进步;民主;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一、科技与民主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受上层建筑的制约和影响,又作用于上层建筑,更进一步地说,科学的发展既受国家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