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需要对计算机进行熟练操作,并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因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已成为一门基本学科,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学生要学好这门学科,就需要在课堂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有利于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好的习惯的养成,不只是需要学生自身自制力,还需要教师学校等地从旁辅助,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探索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课堂;习惯;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88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长达一生的学习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伴随其一生,成为一种自觉性的行为,在学校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步入社会后,可以在每一项工作上取得成果。同时学生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如何高效学习,在平常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用不可或缺,其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信心,是教师职责所在。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从上信息技术课开始到结束,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要注意遵守纪律秩序,在下课后将使用过的物品井然有序放回原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高中学生喜欢追剧、追星、关注各种各样的网络事件。因而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不仅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还要文明用语、不在网络上对个体进行网络暴力,遵守网络道德准则是每个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也要教育学生爱护学校计算机设备,并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老师也要告知学生延长计算机寿命的方法,以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任务,掺杂随机课堂小测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紧张感,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在常规操作与教师有意识地教学结合之下,长久以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了学习兴趣才能长久钻研知识,趣味性学习也能让教师的教学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才能保持高效听课效率。在学的前提下,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这不仅能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感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十七八岁的年纪,浮躁不爱学习,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或给学生播放趣味教学视频,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大的缺点在于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练习得太少,枯燥难懂的知识让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以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能让学生出現厌学的心理。因此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WORD比赛,内容可以设计有艺术字、打字、文本格式等,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提高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积极合作、共同探讨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打独斗所获远不及团队协作所得,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质疑和问题,通过从旁指导和探讨总结,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疑虑,并将这些与同学进行探讨,难以理解之处寻求教师点拨,在共同合作基础上探讨并研究出结论,使知识在探索中被理解、在合作解决问题疑虑中被强化记忆。学校提供平台,教师给予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感到枯燥,使学生在合作中进步。
当然单科目学习难以有突破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延展一些边缘性知识学科,通过学科交叉整合让学生开阔视野面,同时让学生在研究探讨某一问题时能有更广阔的延展、有更大胆的想法与同学进行分享。听取不同人的想法,取长补短,才能成为一个善于操作、善于创新的多方面人才。在课堂教学中,长久的合作学习氛围下会逐渐养成积极协作、与人探讨的习惯,谦逊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大胆的发言,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品质,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学生熟练地掌握其操作具有极高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兴趣、合作等的习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学生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也要尽力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满足所需,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琳.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形成良好习惯[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 NO.213(09):50-52.
[2]郭菲.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6):5-7.
[3]向恒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25):108.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课堂;习惯;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88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长达一生的学习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伴随其一生,成为一种自觉性的行为,在学校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步入社会后,可以在每一项工作上取得成果。同时学生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如何高效学习,在平常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作用不可或缺,其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自信心,是教师职责所在。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从上信息技术课开始到结束,教师一直要求学生要注意遵守纪律秩序,在下课后将使用过的物品井然有序放回原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高中学生喜欢追剧、追星、关注各种各样的网络事件。因而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不仅要遵守人际交往准则,还要文明用语、不在网络上对个体进行网络暴力,遵守网络道德准则是每个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也要教育学生爱护学校计算机设备,并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老师也要告知学生延长计算机寿命的方法,以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堂任务,掺杂随机课堂小测验,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紧张感,以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在常规操作与教师有意识地教学结合之下,长久以往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有了学习兴趣才能长久钻研知识,趣味性学习也能让教师的教学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才能保持高效听课效率。在学的前提下,教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这不仅能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感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十七八岁的年纪,浮躁不爱学习,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运用情景式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讲解或给学生播放趣味教学视频,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听课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大的缺点在于教师讲得太多,而学生练习得太少,枯燥难懂的知识让学生难以提起兴趣。以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能让学生出現厌学的心理。因此对信息技术兴趣的培养不容忽视,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WORD比赛,内容可以设计有艺术字、打字、文本格式等,好胜的心理让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操作,提高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积极合作、共同探讨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打独斗所获远不及团队协作所得,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质疑和问题,通过从旁指导和探讨总结,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疑虑,并将这些与同学进行探讨,难以理解之处寻求教师点拨,在共同合作基础上探讨并研究出结论,使知识在探索中被理解、在合作解决问题疑虑中被强化记忆。学校提供平台,教师给予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感到枯燥,使学生在合作中进步。
当然单科目学习难以有突破性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学生延展一些边缘性知识学科,通过学科交叉整合让学生开阔视野面,同时让学生在研究探讨某一问题时能有更广阔的延展、有更大胆的想法与同学进行分享。听取不同人的想法,取长补短,才能成为一个善于操作、善于创新的多方面人才。在课堂教学中,长久的合作学习氛围下会逐渐养成积极协作、与人探讨的习惯,谦逊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大胆的发言,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品质,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结: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对学生熟练地掌握其操作具有极高要求,教师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兴趣、合作等的习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学生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教师也要尽力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满足所需,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张琳. 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形成良好习惯[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 NO.213(09):50-52.
[2]郭菲.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J]. 中小学电教:下, 2020(6):5-7.
[3]向恒刚.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2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