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统领下盐类水解的教学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agebird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盐类水解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涉及面宽,综合性强,是学生已有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于溶液问题的认识大体经历4个阶段。在初中,学生学习了关于溶液、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诸如溶质、溶剂、溶解度、饱和溶液等概念,对溶液有了基本了解;在高中,学生开始学习有关电解质的知识,开始讨论以电解质为溶质,水为溶剂的溶液体系,建立起了电离、离子反应等概念;接着,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上学习了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的来源、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
  一、问题提出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溶液问题的讨论,从最初关注溶质、溶液这些宏观的具体物质,过渡到关注微观粒子,最后讨论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盐类水解的相关内容后,中学阶段对于溶液问题的讨论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学生在结束对于溶液问题讨论的时候,可以达到分析溶液问题的“微观—本质”水平,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液现象和分析溶液问题。盐类水解概念的教学恰恰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但通常盐类水解概念教学采用的是“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从盐溶液呈什么性(酸性、中性、碱性)引入,发现盐溶液并不都是呈中性,引出盐类水解概念,最终落实到各种类型的盐溶液呈酸碱性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主要抓宏观的现象——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盐溶液的组成。这样的教学处理并不能培养学生从微观的层面分析和解释溶液现象或问题。采用“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方式,即从分析水中存在哪些微粒?盐进入水中会有哪些行为、以什么形态存在?水本身电离出来的微粒与盐电离出来的微粒间能否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水的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从微观、本质的角度分析盐溶液问题。
  二、教学案例
  为了证明采用“微观—本质”的处理方式进行盐类水解教学,优于采用“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有利于学生建构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微粒观,让学生形成从微观层面分析溶液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本研究以不同的教学处理为切入点,对高中生学习盐类水解进行了实践研究。
  本研究选取我校高中二年级两个初始水平相同的班级, 针对“盐类水解”的第1课时,在两个教学班采取“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教学处理。在研究中,实验班采取的是“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对比班采取的是“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
  三、教学效果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调查教学效果,在“盐类水解”新课结束后,采用相同测查工具对两个教学班进行测查。测查工具为自编试题。整套试题共9道小题。主要测查3方面内容:一是对盐类水解概念的掌握;二是从微观层面对盐溶液的分析;三是对盐溶液的综合认识。
  关于盐类水解概念的掌握主要测查了两个方面内容:对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测查统计结果如下:学生对盐类水解概念的掌握,实验班和对比班沒有显著差别,两个教学班正确率都较高。在选择题第2、4题的结果上,实验班要好于对比班。对于盐类水解造成的宏观结果的分析,主要是对盐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对比班同学的分析思路是利用水解的概念,找出盐中是否含有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再结合“有弱才水解和谁强显谁性”的水解规律进行判断;而实验班则通过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以及分析这些微粒对于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对问题进行判断。
  结果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微观的知识处理,学生从问题的微观实质出发进行分析,仍然可以顺利得到宏观结果。实验班在教学处理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正是如此,而对比班同学解决问题的工具仅仅停留在宏观层面上,因而对于此问题的分析实验班要明显强于对比班。
  通过上述结果及其分析说明,对于盐溶液中的微观过程分析,采用以“微观知识”的教学处理,明显好于简单采取以“宏观知识”的教学处理方式,前者更加有助于学生体会“微粒”的含义,构建并且完善察看物质的“微粒观”,教学过程中重视宏微结合。
  这样的教学效果说明,对比提供的“微观—本质”和“宏观—现象”的教学处理,前者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分析溶液中的存在的变化以及作用的结果。采用上述不同的教学处理,导致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入手点不同。从问题实质出发是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的,即从微粒分析入手,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溶液中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结果,而且可以进一步体会“微粒”的含义,构建并且完善分析溶液问题的“微粒观”。
  四、研究结果
  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
  1.采用“微观—本质”的教学处理有助于学生盐类水解概念的建构和分析溶液问题微粒观的形成
  对于盐类水解概念的建立以及简单的应用,采用微观的知识处理要强于采用宏观的知识处理。通过微观的知识处理,学生可以更好地分析溶液里面存在的各种微粒以及在溶液中各种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可以建立起考察溶液及其变化的微粒观。
  2.采用微观的知识处理有益于化学核心概念教学
  化学研究需要宏观与微观的方法相结合,微观的教学处理方式可以在化学核心概念教学中进行推广。微观的教学处理方式,将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核心概念。
  3.微粒观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具体物质和化学变化是化学学习的特殊思维方法。学生微粒观的建构,不是通过一堂“盐类水解”课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引导学生确立采用微粒的观点看待相关问题的思路。
其他文献
摘要:在近几年高考中,特别强调数学文化的理念,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文化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而不仅仅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加物,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高考 数学文化 探究  在近几年高考中,特别强调
期刊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严密、思辨突出的学科,更注重思维能力。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思考,由思考到顿悟到应用,这是学习数学的过程。要使“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我们应该思之、悟之、用之。下面笔者将结合三个课例进行阐述:  一、教学中重视探讨过程,促发思考  学习数学在于思考,教师要创造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因子,留足思考时间,重视学生思维
期刊
思想政治新课标、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课程模块。《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这就将研究性学习方式注入到了高中政治课教学当中。要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我以为,使用现代
期刊
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它是我国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流模式。当今比较先进的物理教学模式可概括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脱胎于传统物理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没有考虑学生在物理学
期刊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因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不能灵活进行解决问题的现象,他们往往只会盲目地模仿一般的解题办法,表现出因思维的惰性造成解题思路狭窄,无新意、无技巧。为了消除定势思维的消极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应用教材,用心的优化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变式练习”,“开放型训练”“拓展延伸”的习题。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
期刊
由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创编舞蹈应做到主题鲜明、准确、表现的内容简练,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舞蹈形式应多采用科学幻想、童话故事、儿童游戏等。在舞蹈构思中,要利用内容短小、形象生动、情节简单、故事性强、动作性强等特点去创编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  那么在舞蹈教学中,针对提高孩子综合素质这一目标,怎样才能科学地上好儿童舞蹈课呢?以下是我对儿童舞蹈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
期刊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大力推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素质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当然也肩负着重任。而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下面就这问题谈谈教学中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
期刊
新出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学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生发展打好基础。”面对这些要求,我们如何建设自己的语文课堂,让
期刊
在新课程的深入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成为了主要内容,并且也对案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师生交流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案例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一、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  通过分析与了解可以清楚的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占据了主导地位,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要任务则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落实自己的主体
期刊
教材分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从来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地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他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他是一片哲理性较强的散文,它通过三个小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