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中学生德育必修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_c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主席说:未来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中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如何使他们成为“正知,正念,正能量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认真探究的问题。笔者从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从培养学生成为“慎独”的人入手,重视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对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意识、坚定道德信仰的合格公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何谓“慎独”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一个故事: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选修教材中选录了这样一则故事:《后汉书》第八十四卷《杨震传》中记述:杨震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吏任内荐举的官员,听到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荐举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说:“暮夜无知者。”意思是说晚上又有谁能知道呢?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这里所说的“四知”,其深层含义就是要求人能诚意慎独。
  由此可见,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
  古人在對人进行分类时,有圣人、君子、小人之说:即:有德有才者为圣人,有德无才者为君子,有才无德者为小人。可见,才能对一个人的确很重要,但,对人尤其重要的是品德!四书之一的《大学》中指出“小人”独自一人的时候,常常干出不好的事情来,见到君子才试图掩盖自己的恶行。但是这能欺骗别人,却不能欺骗自己,因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大学》一书里强调,要“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做人必须表里如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否做到“慎独”是一个很普遍的道德问题。在大庭广众之中,我们能讲究卫生,但独自一人时,也许就有人会随地吐痰;有警察时遵守交通规则,一旦路口无人值守,擅闯红灯者就不在少数。诸如此类的还有:食堂就餐没有师生值班时不排队;自习课上老师不在场时讲话;晚上就寝大声喧闹等等。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培育史!图书馆,是我们培育自己精神最好的地方之一,可是,我们有些同学是在培养自己怎样的精神呢?带食品饮料进入图书馆吃喝;离开时将垃圾留在书架、桌椅上、或扔在地上;从书架取书后,不按要求将书放回原位或书车上,而是随意乱放,甚至恶意藏书,造成他人借阅的极大不便;椅子乱拉,离开前未摆好等,这都是缺少慎独的体现。
  其实,“慎独”的核心是诚信和道德自律。我们要做一个慎独的人,就必须从彻底改变上面所列举的各种不良现象开始!当然,真正成为一个慎独的人,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在注重个人隐私的当今社会,更要做到不论有人无人在,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做有可能损害他人、社会利益并最终损害自己的事。就拿晚上就寝熄灯后讲话这件事来说:你讲话,不仅影响自己休息,也影响别人的休息,不仅影响当天休息,更由于没有休息好,影响了自己和别人第二天的学习!或许有人认为:如果独处时也那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那就活得太累了。因此,独处时是可以放松、随便一些的。其实,独处并不一定与别人无关。比如在网络时代,面对网络上错综复杂的虚拟世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又有了新的特点。一方面,我们要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另一方面,在网上参与聊天或发帖子等时,也应注意网络道德。网络世界有一句“名言”: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是,你自己知道你是什么。能否永远做光明磊落的人,关键也许就在你不为人注意的那一刻!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一书中说: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自觉的在做。并且据此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他认为:在这四种人生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是人现在就是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是人应该成为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作为中学生,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要慎独慎思,从而达到古人所说的“君子必慎其独也”。
  由此可见,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担当。
  常言道:一言一行现文明,一举一动树形象!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形成、良好形象的树立,有赖于教育工作者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在自我超越中实现自我完美,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人类的人!
其他文献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寡已不再重要,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使其具备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展开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对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教育带来很大的帮助,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学生学习存在两级分化,特别是农村小学,两级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下面就对农村小学造成两级分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1.教材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配图更加丰富,将图文有效结合在一起,改变传统枯燥的课本排版形式,虽然这样能起到提高学生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达成这么多的目标,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就初中
期刊
现代的课堂教学要求要高效,那么什么叫做高效课堂呢?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好课堂,而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英语新课程标准主张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明确学习要求,建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把所有的答案都想出来,不拘泥于对与错,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有了激情就会有创造力,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体现。新课标重视学生完整的人格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掌握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小学开设英语的地区日益增加,规模迅速扩大。教学实验项目的开展为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提供了经验和基础。但是,我们应看到,
期刊
当前,在我国数学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普遍公认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但是,对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些重大问题,不但在理论上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实践的表现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学生为主体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
期刊
一、小学生学习模块偏好现状分析  (一)学习偏好的内涵及概念界定  对于“偏好”这一概念,不同领域对其界定五花八门。当前,从偏好的研究进展来看,已经从经济学领域延伸至心理学等各类学科,而把这一概念置于儿童的学习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屈指可数。偏好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外在因素的独特要求,以及在接受信息、思维加工过程中特别偏爱的方式和态度等,具体体现在对学习过程中所偏爱的学习方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作用,陶情养性利其诵  朗诵是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是获得文章内
期刊
课程改革迎着春风注入了每位教师的心田,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有教书育人的职责,更要在生活中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看看现在的孩子们,和我们以前都是不一样的,今天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压力,来自于很多方面,与其处在青春期,又有许多困惑,这需要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开解,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一、从身边的小事影响学生  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从身边的“小事
期刊
为了训练学生准确地掌握三视图题型,本文从易到难,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总结了一些常见的三视图题型和方法,帮助考生形成能力。要拿下高考数学中三视图,就要求考生具有以下三种能力:识图、还原、计算。其中难点就在三视图的还原,特别是带虚线的三视圖的还原。根据教学经验,下面以还原锥、柱组合体三视图为实例,进行探索归纳,提炼心得,形成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