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分析

来源 :信息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wei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裂缝的危害性出发,分析了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原因,针对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类型的建筑不断出现,但是其建筑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就必须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因素和问题给予关注。在整个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建筑的结构设计,只有基础打好了,建筑安全才有保证。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建筑结构出现裂缝,裂缝将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及稳固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应该引起建筑结构设计者及业主的高度重视。
  一、裂缝的危害性
  在建筑工程中,裂缝对工程结构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刚度降低
  裂缝的产生,会使得裂缝截面处的中性轴发生上移,尤其是裂缝比较严重时,工程结构的变形也会不断的加大,进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刚度降低。与此同时,随着刚度的降低,工程结构在高压力的作用下,其相应的疲劳度也会有所下降。
  2、抗剪能力下降
  裂缝不仅会使得工程的刚度下降,而且还会使得整个工程结构的抗剪力大大降低,这是因为裂缝的产生,使得工程的各个截面出现严重的开裂,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被严重破坏,进而支撑抗剪作用的截面面积减小,从而整个结构的抗剪力就会大大降低。
  3、强度降低
  在建筑工程中,裂缝的产生还会使得整个工程结构的强度降低。因为,在工程结构中,裂缝的产生,造成钢筋外露,这样,极易导致水分和空气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造成侵蚀,最终引发混凝土发生质变,从而结构强度就会大大降低,随着强度的降低,裂缝也会不断变大,进而整个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影响建筑的使用性能[1]。
  二、建筑结构产生裂缝原因分析
  1、原材料裂缝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这些原材料主要是指水泥、沙、水以及骨料等。在建筑施工中如果砂石的含泥量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就是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有所降低,最终导致混凝土硬化后产生网状裂缝,由此可见,原材料的选择工作是及其重要的环节,要严格进行材料的筛选,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能够符合质量标准,实现建筑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
  2、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
  温度应力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在建筑物中这种裂缝产生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但是对建筑物的质量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疲劳及抗渗能力等。
  3、结构裂缝
  目前建筑工程时一般都是采用的现浇楼板,在浇筑完成以后,楼板的承载力和整体性都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若以现浇楼板来代替预制多孔板,楼板的刚度就会加大,而原有墙体的刚度就相对弱一些,这就可能会导致在墙体截面的一些突变位置或是墙体一些比较薄弱的地方有裂缝产生,比如说墙角,此处的应力相对来说要比较集中,同时也更容易产生裂缝[2]。
  4.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此类裂缝多为深进或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陷情况有关,一般沿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方向发展,较大的沉陷裂缝,往往有一定的错位,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裂缝宽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之后,沉陷裂缝也基本趋于稳定。
  5、砌体结构的温度裂缝
  砌体结构建筑在夏天阳光照射下(特别是南方地区)屋面板温度可高达40~60℃,而在其下的砖砌体仅为30~35℃,钢筋混凝土屋盖受到阳光辐射面积比砖砌体要大得多,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其他任何部位都长,而钢筋混凝土屋盖的阻热能力比砖砌体阻热能力差得多。实验表明钢筋砼线性膨胀系数是砖砌体线性膨胀系数的2.4倍,因而钢筋砼盖温度引起的变性差值比砖砌体大的多,导致组合砌体之间产生相对位移,钢筋砼屋盖受砖砌体约束,对砖砌体产生抗剪应力,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比钢筋砼抗拉抗剪强度低得多,设计时对房屋顶层砖砌体强度要求低,这样构件中产生抗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导致砖砌体裂缝产生。
  三、加强建筑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探究
  1、严格原材料的选材程序
  原材料的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引起裂缝的产生。为了有效规避建筑裂缝的产生,就需要严格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应要通过水热化值低的粉煤灰水泥或者矿渣水泥的选择,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适量的添加一些外加剂也能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实现混凝土拉伸度的提升,减少建筑裂缝的产生。早骨料的选择和处理上,也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执行,这样通过严格选材程序来降低选材、适材方面出现问题,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施工质量。严把选材关就要按照规定选取质量较高的材料,要实现材料购物途径的合理性,在购买材料时严格进行原材的质量审核,这样能够避免建筑物质量问题的出现。   2、确保结构刚度
  在设计时要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建筑结构会因各种原因而产生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结构因不均匀沉降会自动产生压应力或是拉应力,这样就会使得在结构内部的抗力大大下降,导致裂缝容易产生。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另外,要满足板角的应力需求,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如建筑物的各墙角放置加强筋,且配筋的范围一定要比楼板跨度的1/3还要大,配筋的长度也要在2m以上,钢筋之间的间距要控制在0.1m以内,这样就能保证现浇楼板的薄弱点强度,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做好保温层
  从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来考虑,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求尽量简单、规则,最好不要有很多凹凸部位,以避免因温度应力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建筑结构的长度应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来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这样才能使建筑结构能够保持其整体性,防止在屋面变形时产生的墙体裂缝。处于纵向方向的墙面,其两端尽量不要设置门或窗户,若要设置也要保证门洞或窗洞的大小,避免降低砖墙的抗剪面积,将建筑物本身的抗剪能力提高,同时也将门窗洞口处的应力降低。
  因温度应力而产生的裂缝,其主要原因是在屋面板及圈梁和砖墙之间的温度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温度差会使混凝土和墙体发生变形或相对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因此屋面保温层的材料选择及施工质量会直接影响顶层砖墙裂缝的产生程度。所以在屋面保温层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按照有关热工的要求来进行。所选用的保温材料要符合有关保温需求,施工时也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来进行操作。为确保保温效果,在施工时可适当加大保温层的厚度。
  从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来看,在顶层墙体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提高一级砂浆标号,提高砖砌体强度,以使砖墙的抗剪能力得到保证。同时在一些部位如:房屋四角檐口下、房屋外墙阳角处、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等,采用配筋砖砌体,提高砖砌体抗剪强度,可防止裂缝产生。同时不管是横墙顶层或是纵墙顶层,都要设置相应的圈梁,来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性。
  4、结构尺寸要设计合理
  事实表明,建筑结构各部分存在的温度差以及材料的变形都会对混凝土结构是否会产生裂缝及产生裂缝的程度产生影响。如果建筑结构的尺寸过长,那么在受到温度差及材料变形的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所产生的应力就会不断增大,使得建筑结构的墙体或是楼板产生横向裂缝的可能性加大。据分析,建筑结构的长度能够影响其所产生的应力,两者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因此在对建筑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时要注意结构的尺寸,避免或减少结构出现裂缝[3]。
  5、利用钢纤维混凝土
  想要增强钢筋砼的抗裂能力,使其能到符合设计当中的要求,可考虑在钢筋混凝土梁的底部适当地添加钢纤维,使其能够与结构内部的钢筋一起抵抗裂缝的产生。而且据分析,在钢筋砼梁的底部适当地添加钢纤维,可以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且具有较好的延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裂缝是建筑物的质量通病之一,产生的概率很大。针对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问题,我们不能谈缝色变,更不能置之不理,应及时分析裂缝的形成因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尽量降低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张爽.探析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控制裂缝[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29.
  [2]曾诚.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裂缝问题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367+349.
  [3]布伟钦,布海斌.关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20):405.
  [4]安宏,贾维刚.砖混结构住宅顶层墙体温度裂缝的预防[J].建筑结构,2000(0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资源浪费的现状,针对加强建筑给排水的节能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  引言  长期以来,建筑节能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能耗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保证给排水系统设计合理,施工质量可靠,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期刊
【摘 要】在当前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之中,做好造价管理对于不断推进市政工程质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论述市政工程特点以及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其造价控制要点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造价;控制要点  引言  市政工程造价就是工程建设中所用的各项花费,它包括工程的准备、建设和竣工中所有的费用。对于市政工程建设来说,工程造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程可以通过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来降低建设造价的费
期刊
【摘 要】电气工程作为一项贯穿于建筑工程始终,且专业性技术要求非常高的一项技术工程,受到的重视度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我国的建筑电气施工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安全质量隐患,它不仅对建筑电气施工的工作人员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威胁,也给建筑物使用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就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电气;防雷接地;线路铺设  一、建筑电气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的必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涉及到深基坑的工程越来越多,基坑工程呈现出深、大、近、窄等特点,而且,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建筑正向着大型化、高层化快速发展,大量大型建筑、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日益增多。但是,在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受到一呰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不能保证施工质量。逆作法作为一项有效的建筑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在建筑基坑工程施工中应用,可以提高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
期刊
【摘 要】建筑基坑的开挖与支护结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多方面。它是集土力学、水力学、材料才学和结构力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支护结构又是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体系组成的整体。正因如此,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施工组织都应当从整体功能出发,将各组成部分协调好,才能确保它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本文探讨了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产业的主要形式现,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所以建筑地下工程的施工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地下防水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会对建筑产品整体质量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建筑产品在生产与使用阶段的生产成本及维护成本等问题,这对帮助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  【
期刊
【摘 要】在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技术。但是混凝土施工技术虽然常用,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因此,如何加强其施工技术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就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保证土建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今时代,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寿
期刊
【摘 要】高层建筑由于基础的埋深和嵌固要求,必须低于室外地坪一定深度,就是多层建筑也需要一定面积的地下室和人防设施,另外地上空间有限,为增加使用面积,也必须向地下发展,因此种种原因,地下建筑必不可少,也越来越多,并向大面积和深度发展,而且使用性质也逐渐增多,就当前情况来讲,地下车库居多,几乎处处都能遇到。  【关键词】地下室;小柱网;设计  一、一次性出车  汽车的停车方式有平行式、斜列式和垂直式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建筑抗震设计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先决条件,针对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方法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方法  引言  地震作为破坏力最强的自然灾害,其对于人们的生活及建筑物损坏的程度是毁灭性的,为了防止地震对人类生活及建筑物的过度破坏,实现对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的保护,建筑工程必须要在结构设计环节中做好抗震设计。近年来,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快,城市化进程得以不断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面临有限的土地资源,城市的用地非常紧张,为了保证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近几年,城市内高层建筑得以不断的兴建,在高层建筑不断的建筑过程中,设计者越来越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更加注重城市人公众利益。文中分析了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并分别从高层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阐述了未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