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应用题教学中的“学”“问”环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ingt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优化学生各项素质能力为核心,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吸取新知,解决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始终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问的获得就是一个“学”与“问”的完美融合的过程。“学”是根本,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问”是关键,它能解惑,又能知新。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设问、提问,而且要满腔热情地促使学生发问。学生不仅要主动去学,而且要主动去问,要创造性去问。要处理“学”与“问”的关系,认识到“学”是为了更好去问,“问”又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去“学”,“学”与“问”是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为此要激活应用题教学中的“学”与“问”的环节。
  一、创设情境,智慧去学,激情好问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大胆求异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设置情境,使学生有参与学习的激情,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功夫。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趣味知识和故事,调动学生兴趣。尤其低年级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设氛围,敢于提问,会学会问
  课堂教学是体现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努力的方向。从问的角度看,良好的课堂氛围表现在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即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敢问,问题中有疑点想问,有独特想法要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从生活中取材,设计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相符的场景,使学生有“想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数学是有用的。教师要有民主的意识。如果学生看见老师时是非常恐惧、望而生畏的,老师问题设计得再好也没有用。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要努力创设学生想说、敢问、敢创新的氛围。再如典型应用题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创设课堂氛围,鼓励提问,学会提问是对解决这些问题非常重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学”的效果的检测,以及成绩反馈,良好的课堂氛围获得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因此“学”是基础,“问”是促进,两者是相互补充的。
  三、掌握方法,导学相济,创新发问
  要让学生数学学习更有意义,就是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习。首先,学生要对学习产生兴趣,爱学乐学;其次,学习应成为学生主动的要求,不是任何人包括老师和家长强迫进行的;最后,学生一定要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会自己学习,会向同伴、教师或周围的人学习。另外要注重对开放题的教学,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铁块放在水中为什么会上升?”“长方形的铁块铸造成圆柱体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锻炼,把问题的解决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学习能提高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主动地获取知识、创新思维。
  四.分析题型,易化难点,“学”“问”有法
  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的能力。
  “问”从“学”中来,因此教师应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理清思路,找出题目的突破口,进而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等量关系),注重分析的过程,这样才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分析好数量关系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和根本,也是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用知识来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获取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从具体题目中找数量关系的能力。只有找到正确无误的数量关系,才能根据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解答。
  五、获得新知,“学”“问”统一
  学问就是“学”和“问”的结合与统一,从而获得新知,在应用题教学中就表现为:既要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又要弄懂为什么这样做,知其所以然。在“学”与“问”中,“问”比“学”更深,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解决就是对“学”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学生学会了用画图法解答一步计算的整数应用题,到了中年级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两步计算和三步计算的整数应用题了,到了六年级自然就会用画图法解答分数应用题。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另外,指导学生发问的时机和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特别是应用题教学要把智力与能力合理地统一,教师要做到帮扶有度,不能包干或完全放手,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及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在应用题教学中创新实践“学”与“问”的机制上。
  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见解,以上的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但是,无论如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都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培养好学数学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还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学生,做到“学”“问”统一,培养学生素质,抓好高效课堂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独特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作个性,扭曲了对生活的认识,导致作文教学走入误区,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实上,作文来源于生活,只要小学生能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听到的、想到的事
摘 要: 实施新课程,转变观念是关键。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就是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理念的提法并非否定过去,而是对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继承、创新和丰富,要求我们根据学生、教材、环境和教师自身等实际因素,从实际出发进行有机的“整合”。  关键词: 七年级数学教学 新课程 转变观念 新教材 新教
摘 要: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概念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以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目的。作者就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以及如何使概念数学教学做到有效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新课标 数学概念教学 有效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没有看到
苏科版义务教育教材九年级(上)第26页有这样一道习题:  在正方形ABCD中:  (1)已知:如图①,点E、F分别在BC、CD上,且AE⊥BF,垂足为M,求证:AE=BF。  (2)如图②,如果点E、F、G分别在BC、CD、DA上,且GE⊥BF,垂足为M,那么GE、BF相等吗?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如果点E、F、G、H分别在BC、CD、DA、AB上,且GE⊥HF垂足为M,那么GE、BF相
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作为气候模式的下垫面输入参数,在气候变化模拟及预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精度也直接影响着气候模式的模拟及预测结果。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
摘 要: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不少教师在“学生活动单”中的问题设计上存在一些虚浮和无效现象。本文就活动单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学情、联系学生实际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数学课程教学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问题 措施    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课运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如何改革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 RE)是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病和致瘤性疾病,包括急性网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并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数学新教材,犹如一缕清风,向我们迎面吹来。新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语言风格等方面看,一改往昔那种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的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数学实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它突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有助于突破
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尤其对于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约束力不高,因此课堂上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眼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我进行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常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还要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