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合作海绵城市建设携手应对城市“水问题”

来源 :上海城市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vnba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荷兰王国基础设施和环境部、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协办的“中荷海绵城市发展研讨会”,于2016年9月28日假座上海举行。鉴于21世纪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将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而这些城市正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水管老化等管理方面的严重压力,为此这次主题为“海绵城市发展——平行机遇和挑战”的研讨会,着重讨论海绵城市的具体案例,并寻求与水有关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以及空间设计范畴内中荷合作机会。同时,海绵城市建设着眼于绿色低碳发展,其所强调的包容性非常契合“2016世界城市日”的主题。
  作为世界城市日3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内容,由荷兰王国基础设施和环境部、荷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主办,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协办的“中荷海绵城市发展研讨会”,于2016年9月28日假座上海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为上海本地以及来自中国其他地区、正致力于海绵城市建设行业的专家们提供一个与荷兰同行进行专题交流讨论的学术平台。鉴于21世纪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将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全球人口总数的一半,而这些城市正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水管老化等管理方面的严重压力,因此研讨会着重介绍了荷兰企业和专家们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理念、技术和具体案例,寻求与水有关的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以及空间设计范畴内的中荷合作机会。
  参加会议的有荷兰基础设施和环境部秘书长李德薇女士、荷兰王国驻沪总领事艾晓安女士、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先生、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杨志鸣先生,以及中国与荷兰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还包括上海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局、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局、上海市路政局、上海各区建交委,以及数十家企业与机构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会议由美国各州在华中心主任邵宁先生主持,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先生和荷兰基础设施与环境部秘书长李德薇女士分别代表中国与荷兰致开幕词。随后,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杨志鸣先生就即将来临的世界城市日3周年庆典活动做了《2016世界城市日介绍——共建城市,共享发展》的报告,强调了多元互动参与、社会公平公正、经济包容增长、文化和谐共生这四大理念,肯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着眼绿色低碳发展,其所强调的包容性非常契合“2016世界城市日”的主题。
  这次主题为“海绵城市发展——平行机遇和挑战”的研讨会,共分“专家主题演讲”和“中荷合作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研讨”两个环节进行,下面作概要介绍。
  一、专家主题演讲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红缨女士做了题为《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技术研究》的报告,提到了上海自2015年起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已陆续启动,并且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技术储备工作,今年4月,上海已正式被批准为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同时,上海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规划策略目标已明确,一是建设能够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具备抵抗雨洪灾害的韧性城市,二是建设水环境质量优良、水生态与城市协调、水景观为市民提供亲水休憩空间的和谐城市,三是建设外围生态空间充足、邻域生态廊道完整、开发建设区高植被覆盖度的生态文明城市。
  2015年荷兰皇室年度最佳工程师称号获得者、荷兰高柏伙伴规划景观建筑顾问公司首席设计官海斯·范登·博门先生做了题为《荷兰城市水管理基因》的报告。他首先提到了荷兰水利工程师利格沃特、莱利恩、德维克的土地复垦方案,这种利用风车磨坊的防御水灾害的行动计划使得海岸低洼地被改造成美丽的家园。他又通过上海1905~2015年间跨越百年的港口对比,提到了城市环境的脆弱性问题,提醒人们要积极关注并努力应对城市水问题,关注如何解决水问题、建设更宜居的城市。
  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弘女士做了题为《临港地区海绵城市规划及建设情况》的报告,谈到了目前临港地区的现状雨水管网重现期大多为一年一遇,因此需提升区域防汛安全。设想利用外围生态带作为缓冲,以河湖为主要骨架,利用临港地区生态廊道将各功能片区及节点有机串联,顺应地形特征汇集至水生态敏感核心,形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城市海绵体。
  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应用科技大学空间转换学专业的弗洛里斯·博哈达教授做了题为《克服三角洲城市水管理面对的挑战》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荷兰填海造田的经验及未来与中国的合作。他认为对于中国的水问题,一是要定位问题区域,二是建设海绵城市,三是寻求多种解决方案,四是要重视起效时间。
  二、中荷合作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研讨
  荷兰凯迪思集团全球水管理总裁彼得·德克先生做了题为《中荷在武汉的合作经验及全球建设气候弹性城市经验介绍》的报告,着重介绍了城市弹性建设方面的全球最佳实践案例。如纽约的环境保护署绿色基础设施计划,是通过大规模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弹性,其关键的是对医院、地铁、污水处理厂、通信设施等进行特殊的抗洪改造。他还提到了气候防御型城市2050(CPC2050)计划,这个计划的提出是为了通过空间规划与城市水管理的相互作用,同时运用各种有关城市环境与气候变化适应性领域的技术、创新与知识,来应对洪水、极端降雨、干旱与高温等极端情况。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倪敏东先生做了题为《海绵城市的规划整合》的报告,提到了宁波位于中国东海岸线中段的浙江省东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南翼,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汇处,毗邻上海、杭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荷兰鹿特丹和宁波通过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彼此建立了联系,造就了浓郁的水乡风韵。小浃江流域是宁波自然河网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一部由水催生的农耕文明史,希望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发展小浃江。
  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荷兰代尔夫特三角洲研究中心水管理业务中国合作伙伴章卫军先生做了题为《荷兰支持动态规划管理体系的监测与评估技术介绍》的报告,认为城市发展过程通常需要适应政策、法规、建设和施工习惯,以及监测、评价和管理,是一个动态转型过程,因此在系统改变的过程中跟踪各方面的指标变化,有助于理解方案成果的效果,并有效地进行调整。同时,城市水环境管理中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模型是关键技术工具,要努力避免多个因素之间的冲突,预测交互影响,评估综合管理策略的效果。
  荷兰尼塔设计集团中国总部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总监约斯特·范登·霍克先生做了题为《中荷经验助力“防水型”城市更新》的报告,归纳了三种水问题的介入方式。一是洪水,要建设城市雨水滞留工程;二是河流,要建设多功能防洪堤;三是滨海,要建设综合性防海堤。他还对照性地介绍了荷兰与安徽芜湖、上海世博公园等地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及建设经验。
  责任编辑:叶治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建立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嘉峪关市在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尤其是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先阐述了嘉峪关市养老服务系统建设、养老机构和配套以及养老优待政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从养老宣传工作、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等方面总结了嘉峪关市建
期刊
摘要:几百年来,维也纳这座城市不但在古典主义音乐上的掌门地位岿然不动,而且还云集了世界上大多数最著名的音乐大师。维也纳不仅出乐坛巨擘,在多门学科上亦不乏领军人物,他们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力难以估量。免于二战战火涂炭的萨尔茨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米哈贝尔花园、大天主教堂,以及千姿百态的喷泉和风格独特的巴洛克建筑,让每个到萨尔茨堡的游客都啧啧称赞城市的美仑美奂。但萨尔茨堡名扬寰宇的,更是因为一个人和
期刊
摘要:日本政府为建设社会养老体系,早在1989年就开始实施社会养老的《黄金计划》,2006年时实施《介护保险法》,但在实际运作中却是经历了不少曲折。从现实中看,日本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但是孝顺父母仍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所以家庭还是养老的主要场所。并且,日本把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构建地区养老支援中心,通过建立养老服务保险制度为居家老人提供“公共服务支援”。当今世界,社
期刊
摘要: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结构性矛盾,是新时代优化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现实逻辑起点。站在疫情防控角度审视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可以发现层级式管理体制的内在“矛盾”、管理末端的“梗阻”以及分布式职能的“离散”是导致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困境的重要原因。为此必须要在充分认识新时代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价值基础上,从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公共
期刊
摘要:城市化进程是当代中国社会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文学对这一过程有着较为清晰的表达。从1980年代至今,文学上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1980年代,作家们将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表现,把城市当作现代文明的象征,而把乡村视为愚昧落后的代表。第二个阶段主要是1990年代,除了表现社会空间之外,对于商品和欲望的表现,成为文学聚焦对象。第三个阶段是新世纪以来,主要表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关
期刊
摘要: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英国政府提出了“终生社区、终生住宅”发展策略,从人们生活的社区、住宅出发,强调利用通用设计和包容性设计等手段,改善居住环境的适老性能,提高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适老水平,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老年人在社区中的独立生活。英国的经验,对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一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是推行终生社区、终生住宅理念的重要保证;二是建立多途径的推广平
期刊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居民非物质文化遗迹,它的一个关键保护要素就是社区集体意识的营造,让居民有归属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街区的保护改造更新中来。从社区营造的角度出发,以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为例,在社区营造内容、营造机制、营造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之路摸索出一个新方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正在逐步加强旧城更新的力度,给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提供充足的居住空间和宜
期刊
摘要:城市健康治理是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把握城市发展新规律、推动城市治理迈向新阶段的产物。市场化、城市化突进下的城市高密度聚集、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新二元结构的固化、国际大都市高频流动人口的冲击对上海城市健康治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体、多次入选国际最健康城市行列的新加坡,在城市健康治理领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样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上海从超大城市健康治理特点、治理
期刊
摘要:在世界古城家族中,伊斯坦布尔享有元老级的地位,它的建城史可上溯到公元前660年。这座城市之所以名震寰宇,其一是人文历史,其二是地理位置。伊斯坦布尔的区位优势,使它对欧、亚、非三洲民族思想、文化、艺术之精粹具有兼收并蓄的优势,从而成为东西方文明的一个交汇点。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伊今天不再是一个城市,它除了一片残垣断壁和那只假古董木马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但在三千多年前,特洛伊却是一个商业发达、经
期刊
摘要:“医养结合”的提出,旨在应对当前慢性病、失能与半失能老年群体的养老新困境,而医疗与养护资源应该如何结合一直是该模式面临的关键问题。作为系统性、整体性的养老新模式,“医养结合”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碎片化服务的整合之上。梳理国内外关于服务整合的经验和观点,基于“整合的社会服务”理论,有助于为“医养结合”模式的推进提供有益的理论思考。  “医养结合”由“医”和“养”组成。但在当前,我国的医疗和养护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