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徒期间,赵继宗总是吃苦耐劳,勤奋学习,别人认为苦、认为累、不屑于做的小事情,赵继宗都会认认真真去完成,还从中总结出了不少道理。比如别人把刷碗作为苦工,可赵继宗心里却想着,这是可以盛装美丽食物的器皿,不仅要给吃的人以享用,还要给做的人以享受,所以,一定要干净、卫生;别人认为配菜很烦、很累,可赵继宗却认为,配菜的学问大着呢,可以把很寻常的菜配成各种不普通的菜品。所以,他很乐意跟着师傅们学配菜。渐渐地,赵继宗的刀工、火工开始在师兄弟中崭露头角。他的摆盘也自成一格,让食客看了之后就食指大动。
1963年,赵继宗被调到当时郑州技术最强、名师云集的豫菜名店“小有天”工作。在“小有天”的几年时间,是赵继宗的刀工技术、烹调技艺突飞猛进的时候。为了打好基础,赵继宗甚至每天用表计时开肉、切肉,分档取料、切肉丝、切肉片、发作、汆作等。他把每次用的时间、切的数量、质量的优劣都记录下来,自己和自己比赛。赵继宗能在垫布上切肉丝,在绸子上解腰花,切出来的肉丝细能穿针,肉片薄可映字。“基本功是从事任何技术性工作的基础,它决定了你以后攀爬的高度。”这是赵继宗一直坚持的信念。
1971年,赵继宗又被调到当时最有名的省市领导招待贵宾和外国友人经常光顾的“水上餐厅”挑大梁。可这时的赵继宗却开始感到:理论知识的不足己严重影响到他对菜品的理解和提高。于是,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烹饪技术、菜肴的创新等上面。“郑州鲜味鸡”就是这个时候被“逼”出来的创新。这道菜后来还被评为河南省商业系统的优秀食品他还大胆地将传统冷拼“四拼八样”发展为多种多样的象形拼盘,不仅形象逼真,且口感多样,回味无穷。他说,在自己技术差的时候只能多学、多问、多看、多练,才能给菜品增加活力。
1980年,赵继宗调任“少林菜馆”主厨。少林宴席是少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豫菜中的精品内容之一,为了挖掘、研究、推荐少林系列菜肴,他多次到少林寺寻访名师,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了解少林“寺院菜”的烹调方法和技巧以及原材料的运用和涨发,对少林菜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其除去杂质异味,使其留下清香适口、鲜嫩滑爽的口感,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其中,他创新的“塔林羊素肚”“少林上素”“梅花酿竹荪”等菜肴都曾受到省市、中央领导及外国使团的高度赞扬。
赵继宗不仅精通豫菜的各种技法,还能旁通川、鲁、浙、粤等各著名菜系的技法。他在长期实践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40多年的厨师生涯中,他改革并且创新的菜肴有数百种,多道菜获奖。
在赵继宗的厨师生涯中,有五个重要的第一:1978年,全省刀工技术第一名;1979年,首次烹调师技术等级考核中摘得豫菜考生第一名;1983年,在全国第一届名厨师烹饪大赛上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称号”;1988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特一级烹调师;2000年,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这5个第一代表了赵继宗人生的各个阶段,也代表着赵继宗勤奋苦练的成果。
1995年,时任郑州中原大厦副总经理的赵继宗退休。当时粤菜在河南市场上红红火火,豫菜变得不为人问津。目睹豫菜被其他菜系包围、堵截的困境,赵继宗又担起了弘扬豫菜、振兴豫菜的大任。他说:“豫菜振兴首要是整理融汇近一百年来的宝贵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整合为适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现代豫菜。宋朝固然是豫菜兴盛的顶峰,但是毕竟时隔久远,我们如果连现在的资源都没有整合好,又何谈传承发扬呢?”
为了使烹饪事业后继有人,豫菜发扬光大,赵继宗积极参加社会各界活动,发动成立了“河南省烹协名厨联谊会”,一方面积极组织筹办烹饪培训班,与劳动部门联合组织厨技师考核,为竞争激烈的饮食市场及各大宾馆酒店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借助一些企业赞助,让厨师们参加活动,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既提高厨师们的烹饪技术,同时也提高、普及了豫菜的知名度。
2002年赵继宗与河南科技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豫菜》。书中收编了近400道菜点,用了近600种原料。整本书围绕着豫菜选料严谨、刀工精细、火功精湛、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主要特点来编排,分风味篇、时尚篇、经典篇,为豫菜的普及做了很好的推广。
赵继宗还这样告诫他的后辈们:“做菜其实就像是打乒乓球,只有把基本功练好,才能在遇到难题时不会乱了手脚,在以后的长远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勤学苦练方能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编辑 刘小溪
1963年,赵继宗被调到当时郑州技术最强、名师云集的豫菜名店“小有天”工作。在“小有天”的几年时间,是赵继宗的刀工技术、烹调技艺突飞猛进的时候。为了打好基础,赵继宗甚至每天用表计时开肉、切肉,分档取料、切肉丝、切肉片、发作、汆作等。他把每次用的时间、切的数量、质量的优劣都记录下来,自己和自己比赛。赵继宗能在垫布上切肉丝,在绸子上解腰花,切出来的肉丝细能穿针,肉片薄可映字。“基本功是从事任何技术性工作的基础,它决定了你以后攀爬的高度。”这是赵继宗一直坚持的信念。
1971年,赵继宗又被调到当时最有名的省市领导招待贵宾和外国友人经常光顾的“水上餐厅”挑大梁。可这时的赵继宗却开始感到:理论知识的不足己严重影响到他对菜品的理解和提高。于是,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钻研烹饪技术、菜肴的创新等上面。“郑州鲜味鸡”就是这个时候被“逼”出来的创新。这道菜后来还被评为河南省商业系统的优秀食品他还大胆地将传统冷拼“四拼八样”发展为多种多样的象形拼盘,不仅形象逼真,且口感多样,回味无穷。他说,在自己技术差的时候只能多学、多问、多看、多练,才能给菜品增加活力。
1980年,赵继宗调任“少林菜馆”主厨。少林宴席是少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豫菜中的精品内容之一,为了挖掘、研究、推荐少林系列菜肴,他多次到少林寺寻访名师,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了解少林“寺院菜”的烹调方法和技巧以及原材料的运用和涨发,对少林菜进行了改革创新,使其除去杂质异味,使其留下清香适口、鲜嫩滑爽的口感,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其中,他创新的“塔林羊素肚”“少林上素”“梅花酿竹荪”等菜肴都曾受到省市、中央领导及外国使团的高度赞扬。
赵继宗不仅精通豫菜的各种技法,还能旁通川、鲁、浙、粤等各著名菜系的技法。他在长期实践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40多年的厨师生涯中,他改革并且创新的菜肴有数百种,多道菜获奖。
在赵继宗的厨师生涯中,有五个重要的第一:1978年,全省刀工技术第一名;1979年,首次烹调师技术等级考核中摘得豫菜考生第一名;1983年,在全国第一届名厨师烹饪大赛上荣获“全国优秀厨师称号”;1988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特一级烹调师;2000年,荣获中国烹饪大师称号。这5个第一代表了赵继宗人生的各个阶段,也代表着赵继宗勤奋苦练的成果。
1995年,时任郑州中原大厦副总经理的赵继宗退休。当时粤菜在河南市场上红红火火,豫菜变得不为人问津。目睹豫菜被其他菜系包围、堵截的困境,赵继宗又担起了弘扬豫菜、振兴豫菜的大任。他说:“豫菜振兴首要是整理融汇近一百年来的宝贵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整合为适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现代豫菜。宋朝固然是豫菜兴盛的顶峰,但是毕竟时隔久远,我们如果连现在的资源都没有整合好,又何谈传承发扬呢?”
为了使烹饪事业后继有人,豫菜发扬光大,赵继宗积极参加社会各界活动,发动成立了“河南省烹协名厨联谊会”,一方面积极组织筹办烹饪培训班,与劳动部门联合组织厨技师考核,为竞争激烈的饮食市场及各大宾馆酒店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又借助一些企业赞助,让厨师们参加活动,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既提高厨师们的烹饪技术,同时也提高、普及了豫菜的知名度。
2002年赵继宗与河南科技出版社策划出版了《中国豫菜》。书中收编了近400道菜点,用了近600种原料。整本书围绕着豫菜选料严谨、刀工精细、火功精湛、五味调和、质味适中的主要特点来编排,分风味篇、时尚篇、经典篇,为豫菜的普及做了很好的推广。
赵继宗还这样告诫他的后辈们:“做菜其实就像是打乒乓球,只有把基本功练好,才能在遇到难题时不会乱了手脚,在以后的长远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勤学苦练方能成就日后的大事业。”
编辑 刘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