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历史味”的研学问题是历史课堂教学形成学科特色的关键因素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c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正值番禺区研学后教往纵深推进的阶段,教师的“研”依然是核心问题,如何将教师的研教材、研学情、研教法进一步优化,如何研究出学科的特色,这还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主题。那么,作为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形成自身的学科特色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历史学科的研学问题是否具备历史学科的“味道”。
  【关键词】 研学问题 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5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让学生“静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步调一致地听讲或练习。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既要实现四维的教学目标,又要呵护学生长久的学习愿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应对升学考试的能力和素质。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度成为大家共同的关注点,为此,2012年3月,我区提出了“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推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车轮。
  为了走出“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历史课堂特色来,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笔者认为,要让历史课堂有自己的特色,让学生有兴趣学历史,关键是我们研学案中的研学问题。研学问题是否具有历史味道,是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形成学科特色的关键性因素。那么,什么是历史学科研学问题的历史味道?怎样去设计研学问题才能产生“历史味”呢?下面就近几年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一些质量相对比较好的研学问题加以说明。
  首先,研学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知识建构?
  我们应该清楚,学生“认识的获得必须用一个将结构主义(Structurism)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紧密地连结起来的理论来说明,也就是说,每一个结构都是心理发生的结果,而心理发生就是从一个较初级的结构转化为一个不那么初级的(或较复杂的)结构”。【1】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是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再建构,再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什么是知识结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结构就是指“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而作为历史学科,其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学生是否通过“满堂放”就能解决了?答案是否定的。的确,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编写研学案时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研学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
  “香港蕞尔一岛耳,固中国海滨之弃地也。丛莽恶石,盗所薮,兽所窟,和议既成,乃割畀英,始辟草莱,招徕民庶,数年间遂成市落。设官置吏,百事共举,彬彬然称治焉。遭值中国多故,避居者视为世外桃源。商出其市,贾安其境,财力之盛,几甲粤东。呜呼,地之盛衰何常,在人为之耳。故观其地之兴,即知其政治之善,因其政治之善,即想见其地官吏之贤。”
  ——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送政务司丹拿返国序》
  王韬,著名的洋务政论家、中国新闻业之父。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清同治元年(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67冬-1868年春漫游法英等国。因此他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比较深。
  问题1:香港岛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割让给英国的?
  问题2:英国人在香港是通过什么手段让香港的经济发展起来的?
  问题3:王韬认为香港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的观点是否与当时的洋务派的主张一致?
  问题4:通过这则材料,你能说一说造成世界近代西方先進,东方落后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这是笔者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所用的其中一个研学问题。首先,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著名的洋务政论家王韬的著作的思想主张和其生平。因为是复习课,学生已对西方的侵略和中国的抗争以及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所认识,因此在复习课时根据创设的情景提出问题1和问题3,这是对旧有历史知识结构的回炉,而问题2和问题4的提出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其次,研学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会思想,生成智慧?“读史使人明智”。历史课堂要让学生在“读史”的同时,懂得用思辨的眼睛和思想活跃的大脑去审视、思索,并从中感悟和生成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思维和眼光,以此关注现实。因此,历史教学还应当教学生从历史之中“学会思想”,生成智慧。
  在课堂“百家争鸣”这个环节【我们历史新授课“学思四环建构模式”中的一个环节】中,笔者提出问题:“请观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的场景细节,你能看到北宋时的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并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清明上河图》的细节,如算盘、商品广告、人物服饰、人物性别、建筑类别、交通工具等,然后各组分别表述,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一下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各小组当谈到感受时都对北宋的繁荣表示了赞叹。然而接着笔者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此繁荣的北宋王朝,为什么会亡国呢?张择端创作这幅画的目的纯粹是要反映北宋汴京的繁华吗?”学生陷入了沉思。笔者提醒学生注意研学案中张择端的简介:【张择端 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这是否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没有?”此时有几个学生提出:“宋徽宗是亡国之君,他跟儿子钦宗都做了金国的俘虏。”“张择端是徽宗时期的人。”“张择端是否想通过这画想提醒宋徽宗点什么?”“想提醒什么呢?”笔者问。可是没有学生能准确回答。教师最后小结:张择端作为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北宋繁荣背后的隐忧,借这幅画提醒统治者要“居安思危”,结果北宋最后真的被金国所亡,宋徽宗也被俘。
  其三,研学问题不一定是教师全部自己预设的,它可以是课堂生成的,有时这样的研学问题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老师,毛主席是否因为觉得‘大权旁落’才发动文化大革命呢?”这是我13学年下学期,在9班上课时,一位对历史课非常感兴趣的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有点“反动”,但引爆了课堂。课后我在想: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散求活,变角求新,探幽求奇,创新求异,学生才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有自出机抒的发现,有独树一帜的见解,教学才会生机蓬勃。
  前几天偶尔打开电脑中的“教学日志”,其中一个教学情节记录再次引起我的思考:
  2010年10月27日周三上午的第一节课,我跟平常一样来到了初一(10)班的课室。说真的,只有在课堂面对学生上课,我才会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否则我早就转行了),每当走进教室我就会有一股激情,今天也不例外。今天上的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跟往常一样,学生听得很入神,也能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好地概括孔子、老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各家的思想。然而在课堂的后段却发生一段小插曲:
  “今天的课即将结束,同学们有什么疑问需要提出的吗?”我一边问一边细心地观察着每个学生的反应。此时我发现第4组坐最后的许*斌同学欲言又止,我便问道:“*斌,你有问题提出吗?”“老师,您不觉得孔子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他有点胆怯的说。据我所知提这样一个“幼稚”问题的第一个学生不是他,而是我。记得在1990年我读初一时就曾提出过这个问题,结果是被历史老师以“扰乱课堂罪”批斗了一个下午,当时我心中就恨老师不给我“百家争鸣”的机会。我突然间有一种与*斌产生共鸣的感觉,于是问他:“为什么?”“孔子弟子三千,成才(成名)的才72人,您不觉得他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刹那间学生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我。“今天我们讲的课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是中国西周以后大分裂、大动荡的一个时期,礼崩乐坏的时期,也是思想大解放时期,各门各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很欣赏*斌同学能够学以致用,有根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正是百家争鸣的精髓。但是,就*斌同学提出的依据,我请他,包括在座的同学思考一下,若这72人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我们是否还怀疑孔子的教育水平呢?”此时下课铃打破了同学们的沉思。而这一堂课却在我心中产生了剧烈的震荡:
  农村孩子是有能力接受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进行授课的,而问题在于我是否具备这一素质。作为一名中下生的*斌同学,他能提出這样一个问题并不简单,我认为其至少具有以下几种能力:1、课堂的专注力,因为当时对“孔子弟子三千,成名72人”我只是轻言一句。2、论从史出的思维力和概括力。3、对权威的质疑力,学生不仅对我这老师提出质疑,而且还对孔老夫子提出了质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问题”作为驱动教学的根本因素,有层次地提出问题,多角度地启发学生思维。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着问题,互相启发,相互补充,寻求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见解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合作能力。
  开展研学问题的研究是实施“研学后教”内容研究的核心,也是“研学后教”的本质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的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研学问题,或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共同疑惑生成可供探究的研学问题,即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建构出有意义和价值的答案的研学问题。研学问题一定是要有价值的问题,要能凸显“研学味”,不仅要引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感,还要引发他们对研究的热情与兴趣;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研学问题的能力,还要能培养他们发现和创造性解决研学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历史课堂的真正“味道”。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商务印书馆,1981.9(2011年重印),第15页
其他文献
企业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对象,本文以"战略投资"为研究的切入点探索企业的发展.战略投资是个常用而又宽泛的概念,为了避免概念的泛化,本文以企业作为分析的出发点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创建良好的教学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
电网安全运行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电力用户电能使用舒适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电力系统安全因素和电网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并在此
数字化技术浪潮汹涌而至,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006年5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在深圳召开了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工作现场会,对下一步加快推进
对湄洲岛14座里社妈祖宫庙进行了较全面的田野调查,记录相关资料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宫庙和妈祖信仰呈现出的特色,最后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一直追求的理想,也是每一位望子成龙家长的企盼。小学数学随着年级的增长,因其学科的特点,变得越来越抽象,逻辑性也越来越强,学生有点望而生畏。这对小学数学老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任何时候,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学最基本形式,教学的目标规定的重点、难点都必须在课堂中突破。长时间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框定的范围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渴求。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痛苦无措,不知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构成单位,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城市空间多中心化的发展趋势,亦增加了对城市综合体的需求,本文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对于考专科的学生它是一门高考的学科,但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态度相对消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存在偏差.对于考本科的学生它只是学
自从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我国陆续又增设了10个自贸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11个自贸区。我国是在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背景下设立自由贸易园的。本文试就这个背景做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增长,人民收入和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居民的饮食消费理念从过去的温饱型向改善型转变,高端饮食和健康餐饮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经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