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经历了大学的生活快乐,又面临了即将要踏入社会的压力和困惑,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需要我们给予更大的重视,要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促进大学生人格发展和全面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编号:CSQ10003)。
作者简介:祁帆,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30-02
大学生长久以来被社会和家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从2001年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到2004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以及经常见诸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等等,这些悲剧的接连发生都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美国心理学家英格利希(H.B.English)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己。”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大学时期无疑是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这里不仅有学生时代的欢乐和自信,也有即将踏入社会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在大学里,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直面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也需要我们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方面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多,心理负担和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也日益突现,特别是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大受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未能幸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陡然大增,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由于寒窗苦读数载,对大学的期望都很高,都梦想着有一个好的归宿,但是,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对现实的失望,使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由于压力太大而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有的自卑怯弱,有的消极依赖,有的虚荣攀比,有的焦虑恐慌,有的急躁愤懑,有的甚至由于找工作难而对社会存有敌对情绪。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既会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不利,也会对当前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焦虑心理
随着毕业日子的临近,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毕业生都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常常会为同一份工作而互相竞争,求职择业是这段时期谈论最多的话题。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既含有对未来工作的期待,也有对直面竞争的恐惧,这样就会使毕业生们时常会感到不安、担忧、焦虑、茫然。尤其是一些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他们更是焦虑万分,甚至食不甘味,夜不能眠。这种焦虑心理也是当前毕业生中存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心理问题。
(二)攀比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虚荣和攀比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由强烈的攀比导致嫉妒心理,在这种不断的攀比和权衡中使他们很可能一次次的丧失机会。在择业时有些毕业生过分看重待遇或者职位,有的一心只想到大城市、进好单位和赚大钱,为了暂时的功利抛弃所学的专业,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攀比工作区域,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环境等等。虽然这是一种好的心愿,但如果不顾各种实际条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其结果要么是超越现实,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要么是侥幸进去以后,也难以适应,致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最终而还要从头再来。
(三)自负心理
目前在大学生人群中,“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就业时仍有较多学生总想一步到位找到满意的职位和工作。一些学习较好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了四年,可以挑挑拣拣;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应该理所当然地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他们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收入的职业,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有的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家变成“啃老族”。这种自负心理对就业的不良影响很大,常常使他们错失良机,到最后得不偿失。
(四)自卑恐惧心理
与自负心理恰恰相反,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长期以来形成较低的自我认知,面对就业问题时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总感到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些从农村来的或自认为自己没有门路的学生,或自认为自己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成为“失业的大学生”;也有一些毕业生感觉自己缺乏社会经验,思想简单、幼稚,不够成熟,担心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常常因为这种自卑恐惧心理的障碍,使他们失去了很多良好的机遇。
(五)依赖心理
有的学生缺乏必要心理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或者家庭一味的为学生包办一切,致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认为家庭和学校会为自己安排一个适当的工作,当他们不得不面对就业竞争时,常常不知所措,只会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六)逆反心理
还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受校纪校规约束而不能自由行事,总觉得委屈了自己;或由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不良、失恋、受过纪律处分等原因遭受过挫折,而又没有得到缓解的大学生,他们的不良情绪在离校前夕很容易爆发。表现为临近毕业时违纪现象明显增多,甚至产生极端破坏行为等,对社会、学校甚至学生个人都产生危害。
二、对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要充满信心,坚定信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考验,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就业市场,使我国明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困难,大学生不能因此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而更应该坚定信念,主动出击。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几年的连续扩招,在校人数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国民的整体素质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大学生依然是国家的宝贵人才。2008年12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学生座谈时特别指出:“我为什么开始就讲要树立信心,而且反复讲、到处讲,讲信心比货币和黄金还重要,就是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困难的时候,如果失掉信心,那就失掉了一切,有了信心,才有力量的源泉,才有勇气。”因此,大学生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工作,并取得未来人生的成功。
(二)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定向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由择业。大学生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在校期间要主动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时还要主动搜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广泛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的要求,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摆脱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观念和想法,树立起“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的观念;要学会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舍弃等、靠、要的思想;要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近年大学生就业困难加大的情况下,大学生要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正确面对就业挫折
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步增强,但还要认识到有竞争就必然会有失败,会有挫折。大学生在就业竞争的情况下,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还要意识到自身的劣势,要做好两手准备。当失败和挫折来临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看看是自己主观的努力不够,还是客观的条件不足,不要遇到挫折就偃旗息鼓向困难低头,这样只能半途而废,以失败告终。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质,就没有伟大的人”。大学生要勇于向挫折挑战,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去戰胜挫折,才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就自己的伟大人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毛秀峰.构建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体系的思考.职业.2007(21).
[3]陈红.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问题扫描.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6).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编号:CSQ10003)。
作者简介:祁帆,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230-02
大学生长久以来被社会和家庭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从2001年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到2004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同学,以及经常见诸报端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等等,这些悲剧的接连发生都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关,因此,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美国心理学家英格利希(H.B.English)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做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己。”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大学时期无疑是人生的一段重要历程,这里不仅有学生时代的欢乐和自信,也有即将踏入社会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在大学里,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直面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也需要我们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今后的人格发展和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毕业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
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各方面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导致人们的压力增多,心理负担和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近年来也日益突现,特别是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大受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未能幸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陡然大增,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大学生由于寒窗苦读数载,对大学的期望都很高,都梦想着有一个好的归宿,但是,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对现实的失望,使部分大学生在毕业时由于压力太大而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有的自卑怯弱,有的消极依赖,有的虚荣攀比,有的焦虑恐慌,有的急躁愤懑,有的甚至由于找工作难而对社会存有敌对情绪。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既会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不利,也会对当前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焦虑心理
随着毕业日子的临近,面对当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毕业生都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常常会为同一份工作而互相竞争,求职择业是这段时期谈论最多的话题。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既含有对未来工作的期待,也有对直面竞争的恐惧,这样就会使毕业生们时常会感到不安、担忧、焦虑、茫然。尤其是一些在竞争中失败的学生,他们更是焦虑万分,甚至食不甘味,夜不能眠。这种焦虑心理也是当前毕业生中存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心理问题。
(二)攀比心理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表现出虚荣和攀比心理,甚至有些学生由强烈的攀比导致嫉妒心理,在这种不断的攀比和权衡中使他们很可能一次次的丧失机会。在择业时有些毕业生过分看重待遇或者职位,有的一心只想到大城市、进好单位和赚大钱,为了暂时的功利抛弃所学的专业,忽视自身特点,对自我缺乏客观正确的分析,不从自身实际出发,盲目攀比工作区域,攀比收入和待遇,攀比工作单位和行业,攀比工作环境等等。虽然这是一种好的心愿,但如果不顾各种实际条件,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真实水平,其结果要么是超越现实,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要么是侥幸进去以后,也难以适应,致使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最终而还要从头再来。
(三)自负心理
目前在大学生人群中,“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在就业时仍有较多学生总想一步到位找到满意的职位和工作。一些学习较好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认为自己在大学学习了四年,可以挑挑拣拣;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应该理所当然地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他们总是向往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收入的职业,即使找不到合适的单位也不肯降低就业期望值,甚至有的没有找到工作就回家变成“啃老族”。这种自负心理对就业的不良影响很大,常常使他们错失良机,到最后得不偿失。
(四)自卑恐惧心理
与自负心理恰恰相反,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长期以来形成较低的自我认知,面对就业问题时总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总感到自己的水平比别人差,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有一些从农村来的或自认为自己没有门路的学生,或自认为自己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成为“失业的大学生”;也有一些毕业生感觉自己缺乏社会经验,思想简单、幼稚,不够成熟,担心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常常因为这种自卑恐惧心理的障碍,使他们失去了很多良好的机遇。
(五)依赖心理
有的学生缺乏必要心理素质的培养,缺乏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锻炼,或者家庭一味的为学生包办一切,致使他们养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认为家庭和学校会为自己安排一个适当的工作,当他们不得不面对就业竞争时,常常不知所措,只会一味地依赖学校的联系,听从家长的安排。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六)逆反心理
还有很少一部分学生,由于在校期间受校纪校规约束而不能自由行事,总觉得委屈了自己;或由于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不良、失恋、受过纪律处分等原因遭受过挫折,而又没有得到缓解的大学生,他们的不良情绪在离校前夕很容易爆发。表现为临近毕业时违纪现象明显增多,甚至产生极端破坏行为等,对社会、学校甚至学生个人都产生危害。
二、对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要充满信心,坚定信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特别是近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考验,经济增长也明显放缓,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的就业市场,使我国明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困难,大学生不能因此丧失信心,怨天尤人,而更应该坚定信念,主动出击。虽然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几年的连续扩招,在校人数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国民的整体素质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大学生依然是国家的宝贵人才。2008年12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学生座谈时特别指出:“我为什么开始就讲要树立信心,而且反复讲、到处讲,讲信心比货币和黄金还重要,就是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困难的时候,如果失掉信心,那就失掉了一切,有了信心,才有力量的源泉,才有勇气。”因此,大学生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工作,并取得未来人生的成功。
(二)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
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由原来的国家统一定向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由择业。大学生要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在校期间要主动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时还要主动搜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广泛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的要求,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就业政策。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摆脱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观念和想法,树立起“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的观念;要学会竞争,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舍弃等、靠、要的思想;要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近年大学生就业困难加大的情况下,大学生要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正确面对就业挫折
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步增强,但还要认识到有竞争就必然会有失败,会有挫折。大学生在就业竞争的情况下,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还要意识到自身的劣势,要做好两手准备。当失败和挫折来临时,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看看是自己主观的努力不够,还是客观的条件不足,不要遇到挫折就偃旗息鼓向困难低头,这样只能半途而废,以失败告终。罗曼·罗兰说过:“没有伟大的品质,就没有伟大的人”。大学生要勇于向挫折挑战,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去戰胜挫折,才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成就自己的伟大人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毛秀峰.构建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体系的思考.职业.2007(21).
[3]陈红.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问题扫描.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