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随想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动导入,让我们的课堂别开生面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导语的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上新课以前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导语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用诙谐幽默、机巧睿智的个性化语言做导语,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形成进攻型的学习状态。事实上,许多聪明的教师就是抓住了课前导语这一环节,潜心设计。使得他的课能“先声夺人”,一开课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课文学习中,自觉的接受文章的感染。
  对此,我在教学中深有感触。如何在教学中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学生更明白文章的内涵,把握文章主题,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但如果上课时只是照本宣科,讲解时只是平铺直叙,就会把文章讲成大话、空话,学生就会觉得很乏味;如果过多的涉及纯粹的哲学性的讲解、讨论,又会让学生感到繁难、深奥、无趣。一些美好的画面,一段优美的音乐,一句教师多情的话语,一次众人议论纷纷的话题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才能将繁难的、深奥的哲学道理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接下来的课堂也就别开生面了,就象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学生们都竞相登堂入室了。大家开始积极的阅读课本、展开热烈的分析讨论,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从而让学生自然、主动的获取知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觉得课堂有意思
  情景教学最直接的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它结合教学的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认识的效率。同时,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兴趣,减轻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其内在的潜能,使学习活动成为自觉的活动,使学习能在感情的驱使下顺利进行。这样就营造出一个“我想学”“我爱学”的课堂氛围。学生也能在这个氛围中愉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创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多参与、多实践,是教师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师动情、引情,学生才能入情、抒情,语文课堂才会别开生面、富含情味、生动有趣。特别是一些写作年代久远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困难,这时更需要教师设法引情入境,旁敲侧引,积极解释疑难,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每节课都应该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其中有关“人文素养”的目标是很抽象的。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完成这一目标,情境教学有它一定的魅力。完成教学目标是我们上课的意义所在,但如果我们单刀直入的去讲所谓的意义,往往会招致学生的厌烦的情绪,从而导致事倍功半。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文中深刻的意义、内涵?这就需要教师把这堂课讲得有“意思”了。而这有意思的课就是我们说的“情境教学”,就是把一节课上得生动有趣。
  比如,我们学习鲁迅的小说《孔乙己》,这篇文章大致有这样几个目标:1、把握文中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孔一己的人物形象。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3、结合人物分析、体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4、走进人与人的世界,感受当时社会,并结合现实生活体会和谐社会和人性美的重要性。从几个目标可以看出,前两个目标还比较具体,从课文中就能分析得出结论,但后2个目标就抽象了,这样就自然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难点了。如何突破这难点呢?就让我们借助情境教学,进入课本吧。首先从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入手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凄惨悲凉的音乐,和一段凄凉、萧条的画面,引导大家感受此地此景下主人公出场的情景,体会小说悲惨的结局,进而理解小说的创作意图:了解到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之深,吞噬他们的灵魂,把他们推向死亡。同时也了解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从而反映出人们的愚昧、麻木。引发读者对当时黑暗社会憎恨,对人们麻木的愤慨,想要唤起人们的觉醒,推翻封建社会,创造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最后再把话题回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审视现实,我们不由感到,在今天,人人平等,社会和谐,我们更应好好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学以致用,共创和谐美好的社会。
  可见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的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愉悦中主动愉快的学习语文知识。
其他文献
一、朗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朗读课文”是很多学生喜爱的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对于有着浓厚感情或是能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的文章,学生尤其喜欢。学生不但很快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主旨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和语言组织能力。比如课文《皇帝的新装》讲的是统治者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生活,并且了两个骗子当的故事,课文的对话极多,这样,我在教学时就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征。再通过课本剧表演让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作文是反映学生思想情绪的一面镜子,它具有敏锐、迅速、集中表现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学习的心理反映,最先在作文中露出蛛丝马迹。可是,我一次次翻开学生作文本,总会让人惊讶不已:文不对题的、三言两语的、胡编乱抄的、张冠李戴的、甚至还有求人代劳的,可以说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纵观学生的作文弊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症结就是厌倦作文。  有不少教师认为
期刊
著名教育家薛法根说:简约就是以减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以《莫泊桑拜师》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构建简约的语文课堂?  一、抓住文章线索,简化教学环节  面对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我们在研读时往往分析的面面俱到,如: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人文内涵,情感升华等。因此,各个教学环节也变的花样百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对如何加强学生的管理和正常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更是感到重任在肩,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工作,就成为刚接手新班级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头等大事。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了解学生,在盲目中教育和教学,老师们难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做法,既不利于教学工作,有时还会挫伤和打击学生稚嫩的心灵,出现不可估量
期刊
(一)存在问题  1、三维目标缺失。  有些老师没有正确领会“三维目标”是彼此渗透、相互交融的三个维度,也不懂“三维目标”应该怎样整合才是最有效的,实际教学中人为地、机械地将它们割裂成一个个单独的目标,该让学生学会的知识和能力却“不教会”,该让学生会学的过程和方法却“不会教”,该让学生乐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教不会”。  (1)知识和能力马马虎虎。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三维目标的实施与具体操作,教学过
期刊
我在偏远乡镇中学任教已有二十余年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过许多的辛酸苦辣,现在让我不能释怀的是最近几年来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简直是一潭死水,没有涟漪,分析原因,大概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师调动频繁,导致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我校原是一队师资队伍强大的学校,不管是文科组、理科组,教师的教学素质都很高,但近几年来,由于缺乏住房等问题(我校有百分之九十五的老师靠租房子住
期刊
一、用示范朗读传递感情  学好语文离不开读的功夫,教好语文更不能忽视“读”这一环节。教师示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进入意境至关重要。示范朗读要感情充沛,情真意切。如读豪放的文章,就要激昂慷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要突出排山倒海的豪迈气势。朗读清丽婉约的文章,语调宜轻柔、舒缓,营造出一种淡远幽雅的气氛。  文章风格不同决定了朗读的风格也不应一致。不管读哪一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体现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核心作用呢?  我认为,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基本关系:  (一)处理好语言和思维训练同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  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四种基本过程。它从现象上看,是凭借语言的一种交流,而实际上语言承载着思维的信息,是语言和思维在共同起着作用。而听说读写又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下的外在表现形式,离开听说读写,语言和思维便失去了得以外化并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的
期刊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所有语文老师难点之一,而学生也是只要一谈作文就头疼。经过近十年的教学,我觉得写作文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可循,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学生写起作文也并不是无话可说。  一、只有勤于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许多学生将写不好作文简单地归咎于教师未能教给他们一种简便的方法,或归因于生活的单调与枯燥,这都是不对的。就我们学习语文的传统来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来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些功底深厚
期刊
一、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心理学表明,在学习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可以大大提高记忆效率。多媒体语文可将文、图、画、音频等教学融于一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强了记忆效果,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2、多媒体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