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中流行的一种“案例分析策略”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关键词]德育;策略;德育训练
案例分析策略,是通过再现主体活动情境,主动描述道德困惑,表现主体的道德行为,让学生“身临”真实的德育环境之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通过移情训练使学生能感知,体验他人内心情感、情绪,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可高效地使学生得到处理各种可能的道德突发事件的能力训练,增强直面工作实践的本领。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在于通过理性的训练来寻找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预测其结果。
教学流程:
1 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
案例分析策略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调节能力。
1.1 道德案例的选择
案例要具备如下特征:①是现实道德问题的缩影;②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③案例的叙述非常具体;④具有时代性,是较新近的道德实践活动;⑤案例具有有效性,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⑥具有专业性和典型性;⑦因其用于教学的目的不同,对课堂信息的摄取往往有侧重点。
1.2 道德移情训练
移情,即对他人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的了解,它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案例分析策略教学活动中进行移情训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2.1 比较选择:让学生将自己的选择与其他同学的选择做比较,或让学生比较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为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解释,并针对他人论据的弱点提出问题;
1.2.2 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别人的看法,认识不同背景的人对事件有不同的态度;
1.2.3合作:让学生结成小组来做出共同的选择,通过协商来了解他人,和他人做出协调以解决问题。通过移情训练,使学生了解他人的道德观点,体验他人内心情感、情绪,能开放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在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1.3 巧用激励策略
激励方式主要包括情感激励、参与激励、言语激励、行为激励。课堂上要尽量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用语,以沟通师生感情,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表现、性格等特点用适当的语言来肯定和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赞扬与批评。当然四种激励方式应该交叉使用。
2 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的实例分析
教学实例:高二哲学第六课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如果只讲教材,学生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领会其实质。教学时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策略。
案例:某四星级酒店的总经理与三位客人在咖啡厅商谈工作。服务员上来给各位倒咖啡,其中一位客人因胃不适,要了红茶。其间总经理去接电话,三位客人去洗手间,都离座了。等大家回到座位上时,桌上的杯子里都加满了咖啡,连那杯红茶也变成了咖啡。客人找了一位服务员叫过来,问道:“怎么这杯茶也倒上了咖啡?”服务员马上解释:“这不是我倒的,我去问一下谁倒的。”说完,转身就走开了。过了一会,这位服务员过来指着吧台上的另一位服务员,对客人说:“您瞧,是她倒的。”说完,转身又走开了。
第一阶段,阅读思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中的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以及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分析服务员的行为动机,只有弄清行为动机,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关键。讨论结束后汇总讨论结果:
生1:(行为动机)不是自己倒的不愿承担责任,为维护自身利益急于辩解。
生2:(行为分析)当着客人的面把责任推给另一位服务员,跑两趟去找“原因”,追究责任,而没有及时把客人的茶沏上。
生3:(行为后果)服务不周,引起客人不满;使酒店形象受损。
第三阶段,全班讨论。这时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让学生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处理问题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力争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对于学生来说,经过思考、推理后做出的选择往往与听到某件事后当即做出的判断相反,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进行道德推理前不要凭直觉急于下断语。
第四阶段,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案例,评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最后结合行业特点,对集体主义原则进行引申性总结:在今后工作学习中,要体现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必须做到两点:严格的组织纪律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策略的教学评价
3.1 学生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道德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直面工作实践的本领,培养对现实道德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3.2 通过让学生感受或模拟扮演与他实际工作类似的角色,模拟处理工作事务,凭借移情训练使学生感知,体验他人内心情感、情绪,从而提高了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3.3 案例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
[关键词]德育;策略;德育训练
案例分析策略,是通过再现主体活动情境,主动描述道德困惑,表现主体的道德行为,让学生“身临”真实的德育环境之中,凭借案例素材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通过移情训练使学生能感知,体验他人内心情感、情绪,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可高效地使学生得到处理各种可能的道德突发事件的能力训练,增强直面工作实践的本领。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在于通过理性的训练来寻找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预测其结果。
教学流程:
1 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的实践探讨
案例分析策略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调节能力。
1.1 道德案例的选择
案例要具备如下特征:①是现实道德问题的缩影;②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③案例的叙述非常具体;④具有时代性,是较新近的道德实践活动;⑤案例具有有效性,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⑥具有专业性和典型性;⑦因其用于教学的目的不同,对课堂信息的摄取往往有侧重点。
1.2 道德移情训练
移情,即对他人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的了解,它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案例分析策略教学活动中进行移情训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2.1 比较选择:让学生将自己的选择与其他同学的选择做比较,或让学生比较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为自己的意见提出合理的解释,并针对他人论据的弱点提出问题;
1.2.2 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别人的看法,认识不同背景的人对事件有不同的态度;
1.2.3合作:让学生结成小组来做出共同的选择,通过协商来了解他人,和他人做出协调以解决问题。通过移情训练,使学生了解他人的道德观点,体验他人内心情感、情绪,能开放地接受他人的意见,并在实践中学会换位思考,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
1.3 巧用激励策略
激励方式主要包括情感激励、参与激励、言语激励、行为激励。课堂上要尽量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用语,以沟通师生感情,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表现、性格等特点用适当的语言来肯定和鼓励学生;用身体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赞扬与批评。当然四种激励方式应该交叉使用。
2 案例分析教学策略的实例分析
教学实例:高二哲学第六课第二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如果只讲教材,学生对“集体主义”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领会其实质。教学时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策略。
案例:某四星级酒店的总经理与三位客人在咖啡厅商谈工作。服务员上来给各位倒咖啡,其中一位客人因胃不适,要了红茶。其间总经理去接电话,三位客人去洗手间,都离座了。等大家回到座位上时,桌上的杯子里都加满了咖啡,连那杯红茶也变成了咖啡。客人找了一位服务员叫过来,问道:“怎么这杯茶也倒上了咖啡?”服务员马上解释:“这不是我倒的,我去问一下谁倒的。”说完,转身就走开了。过了一会,这位服务员过来指着吧台上的另一位服务员,对客人说:“您瞧,是她倒的。”说完,转身又走开了。
第一阶段,阅读思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中的行为,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以及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小组的规模以4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分析服务员的行为动机,只有弄清行为动机,才可能找到问题的关键。讨论结束后汇总讨论结果:
生1:(行为动机)不是自己倒的不愿承担责任,为维护自身利益急于辩解。
生2:(行为分析)当着客人的面把责任推给另一位服务员,跑两趟去找“原因”,追究责任,而没有及时把客人的茶沏上。
生3:(行为后果)服务不周,引起客人不满;使酒店形象受损。
第三阶段,全班讨论。这时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让学生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即处理问题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力争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对于学生来说,经过思考、推理后做出的选择往往与听到某件事后当即做出的判断相反,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进行道德推理前不要凭直觉急于下断语。
第四阶段,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案例,评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式。最后结合行业特点,对集体主义原则进行引申性总结:在今后工作学习中,要体现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必须做到两点:严格的组织纪律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策略的教学评价
3.1 学生通过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以当事人的身份去分析研究,寻找存在的道德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直面工作实践的本领,培养对现实道德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
3.2 通过让学生感受或模拟扮演与他实际工作类似的角色,模拟处理工作事务,凭借移情训练使学生感知,体验他人内心情感、情绪,从而提高了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反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3.3 案例教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