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59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语言交流能力、基本文学素养、字词句等基本知识教学,在这其中字词句基本知识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这是由于字词句相关知识虽然属于基础性的知识范畴,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过于庞大的字词量及相应的作文练习,都是极难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同时还要调整写作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提高写作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良性发展。本文从小学语文的教学视角出发,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进行系统化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一直属于极难突破的教学部分,一方面学生对自身生活缺乏有意观察,难以积累写作素材,写作动力不强。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强调学生写作的系统性发展,在这一基础上按照严格计划进行系统写作教学,这是违背客观教学基础的,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与自身入手,既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以积累素材,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基础,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与学生产生良性的教学与学习互动,促进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良性
  发展。
  一、在命题过程中要注重真情实感,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观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基础,更是为了使学生具有社会适应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也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是极为生活化的教学,从而也要求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接地气”以适应生活实际,具体到写作教学中则表现为在命題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以调动学生进行生活观察的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
  在这一前提下就要求教师应当首先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够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命题作为写作内容,并要引导学生建立创作意识,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结构与技巧,提高学生写作的美观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将真情实感倾注到自身的写作之中,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一次写作课上我为学生布置的作业为《我用手机做》,这一作文形式属于半命题作文,但从内容上讲又极为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内容自然真实而自然,而教师在这一块所要做的应当是引导学生去写积极向上的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积极主动。
  二、开展语文作文鉴赏教学,以提高学生写作美观度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并不是学生不愿意写作文或是缺乏情感,而是写作过于流水账,缺乏文学创作的美感与灵性,缺乏对写作“美”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作文鉴赏教学,以提高学生写作创作对“美”这一概念的鉴赏力。
  当然,这一教学方式不应当被局限在作文鉴赏的层面,由于小学作文都是生活化的作文,学生很难从这上面获取到美感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文章为基础,课外佳作为补充,对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文学鉴赏力,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自身主观的文学感知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倒逼学生自我进行写作能力的升级与提升。
  例如在教学《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我就要求学生对这一文章进行赏析,学生从题目入手,结合课文了解到这里的“书”是具有高度指代性的,并非是真正的书籍。而是将地球的地质情况类比成了书籍,认为人类在进行自然探索时就好似在读“书”,这种类比式的写作手法相当有趣,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有兴趣,促进学生加大对写作鉴赏的学习投入。
  三、对作文进行鼓励式批阅,使学生爱上写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学,使学生热爱上写作,在不断地写作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忽视了写作后批改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身是缺乏批判学习精神的,这就使得学生难以从自身探索中发现自身写作的劣势与不足,而教师的写作批改价值即在于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鼓励式的批阅,既要对学生在写作中的不足给予重视,又要鼓励学生喜欢上写作。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即时的反馈意识,即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处理,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由于年龄较小有着很充足的矫正余地,但教师应当迅速地对其进行处置。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多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发展,认识到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才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使学生喜欢上写作,这样才能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钱维娅.探寻“读”与“写”的理想“交汇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的策略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2).
  [2]胡树荣,徐志高.仿形似,悟神韵,促创新——浅谈小学作文仿写教学如何创新[J].内蒙古教育,2015(1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工匠精神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工匠精神”不仅代表了市场的需求、政府的人才培养方向,更是对广大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技工院校的学生,更应该兼具有此种精神。如何培养促进兼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尤其是与各个专业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学。因此,本文依据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必要性及语文教学实际等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度不断增加,教育教学得到了不断的改进,语文作为教学中一门最基础的课程也需要跟紧时代的脚步。主题式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手段之一,以其围绕个体重点,整合书本内容,同时将课外知识相连接达到开放性教学体验的目的而备受老师喜欢。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阅读;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主题式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整合知识能力的同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语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式,为了响应教学大纲,切实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中等职业学校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由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使学生对教学思路有更好的掌握,有问题可以及时提出并解决,由教师将知识点细化强制性灌注给学生转化为使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某个知识点,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技能,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怎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目前教学老师面临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学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学阶
【摘要】小说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到小说教学的突破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文本中关键字词切入文本,在学生“一望无知”处挖掘文本,然后紧扣文本来拓展、延伸,从而深化文本,是小说教学的有效途径,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这一篇找到掌握阅读这一类的方法。  【关键词】小说教学;切入文本;挖掘文本;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针对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现状,本文试图以尊重学生的需求为基点,提出两条途径:一是下放教材的选用权,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为学生搭建平台,扶植和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学生需求;尊重;发现者;主体性;教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摘要】在激烈的高考竞争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中学语文的诗歌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本文将从朗读、教学、鉴赏、积累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在高考意识下的诗歌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考意识;诗歌;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诗歌的朗读背诵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朗读诗歌可以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有一个宏观的整体感知,有利于学生诗
【摘要】在中职院校的語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进行古诗词的吟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研究在中职院校语文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课堂;古典诗词;吟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多年以来,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中职
【摘要】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科技不断产生与出现,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也被运用到教育事业当中。近几年教育部门提倡加强智慧课堂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本文主要以高中语文智慧课堂的特点为例展开研究。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5-112-02  【本文著录格式】
【摘要】高效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追求。其中高中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与学生积累不够,解读能力弱,教师讲解内容庞杂无序等密切相关,因而,古诗词教学依着诗词题材进行分类教学就很有效果,可把题材分为七类,本文就以王昌龄边塞诗为例,进行古诗词分类教学策略探究。首先,古诗词知识积累。边塞诗的意象、手法等知识积累很重要;因通过抓意象来体会情感,也可以清晰判定诗为边塞诗题材;其次,课堂诗歌赏析“三步五读法”。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