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例析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3801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的鉴赏,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意境、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的品读赏析,《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而诗歌的内容是与语言紧密相连、相依相存的,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也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所以鉴赏诗歌必然离不开诗歌的语言,诗歌任何角度的鉴赏离开了语言的支撑就成了空中楼阁。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从考查的角度上看,主要有四个方面:诗句理解与鉴赏、诗歌意象的鉴赏、诗歌意境的鉴赏、诗歌主旨的鉴赏与评价。
  下面主要以2012年高考试题为例,谈谈鉴赏古代诗歌语言的方法策略。
  一、 明辨修辞,鉴赏语言
  古典诗词讲究语意含蓄,所以常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修辞手法的鉴赏,不仅要明确识别和判断诗歌中关键词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掌握其特点,还要会分析其对于塑造形象、表情达意和体现主旨的作用,比较其在语言表达上增添的风采、内涵、情趣等效果。
  答题思路:(1) 指出该诗句中某词所使用的修辞手法。(2) 展开联想,描述该字所在句的景象。(3) 点明该手法的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比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化静为动,赋予人的情感,化无情为有情等。
  【典例展示】(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① “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② “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二、 推敲字词,品味意蕴
  诗贵含蓄,语言的凝练性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古人很重视炼字。鉴赏时首先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出词义或语义,包括准确理解诗歌中有关词语或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然后,就指向诗歌的意境,或分析这些字词形成了怎样的意境,或分析它对整首诗意境的作用;最后指向诗歌的感情,或分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或分析对诗人表达感情的作用。
  答题思路:(1) 解释该字在诗句中乃至在全诗中的含义,包括其表层意义、潜在意义、比喻意义、双关意义等。(2) 展开联想,描述该字所在句的景象。(3) 点明该字的作用:如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突出了什么样的主旨,或在结构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
  【典例展示】(2012年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空”字既传神地描绘出贪夫倦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3分)
  三、 体会情感,分析意象
  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意象,或者使用一些与作者情感相近的词语,从而贴切地传情达意。所以我们可以在整体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去分析语言。
  答题思路:(1) 指出作者所选用的意象。(2) 辨析作者情感,尤其是抓住诗词中能直接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如“愁”、“悲”、“独”等。(3) 指出景情关系。
  【典例展示】(2012年四川卷)见上例。
  (2)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1) 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2) 贪夫,意指在外贪求功名利禄者,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二者不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3) 锦水春残,花瓣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了思乡难归的惆怅。(4) 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5分)
  四、 借助风格,感知语言
  在诗歌史上,很多名家各有其风格特色: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清新自然,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慷慨激昂,辛弃疾的雄浑悲慨,苏轼的豪放旷达等。借助诗歌整体的语言特色和风格,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等方面的艺术效果。
  答题思路:(1) 明确作者的典型风格或诗歌的题材体例。(2) 结合诗词中的具体语句辨析本诗词的语言特色。(3) 点明运用这种语言风格的作用:如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等。
  【典例展示】(2012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
  李 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 破讷沙:沙漠名。② 鹈泉:泉水名。
  (1)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2分)
  (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参考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由于要在诗词这样短小有限的篇幅中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这就要求古代诗歌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要求诗人创作时运用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也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因此必然会运用意蕴丰富的字词、借用特殊手法的词语、熟悉的意象等。鉴赏诗歌的语言就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鉴赏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语言特点、运用手法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既蕴涵着前贤丰富的人生经验,也浓缩着先人深邃的人生体悟:“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显示出晋人刘琨对于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的向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透露出唐人李白对于人生流程奥秘的领会;“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宋人苏轼对于丰厚学识的自信;“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清
期刊
【点题扣题】  点题扣题能为好文章锦上添花!  通常所说的“点题”,是指在文章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交代或提示文章的主旨,以使读者了解文章的意图所在,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样可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用于点明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因此,通常所讲的作文“点题”指的就是点出文章的主题,如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点题就属于这一种。当然,如果文章的题目正好能
期刊
【文题呈现】(湖北省孝感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长跪492年的秦桧,近日终于“站”了起来——在秦桧的“故里”,偌大一个秦桧博物馆开张。且已招待南北游客,据说也是“络绎不绝”。最夺目之处,是那里的秦桧夫妻,再也不是西湖边上岳庙里头那一双长跪不起的罪人,就这样直挺挺端坐了起来。这个塑像,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跪了492年,我们想站起来歇歇了》。  
期刊
【考场真文】  忧与爱  陈亢  我的父母亲几乎是一路打着闹着勉强走完了他们婚姻的前半程,那里没有爱情,只有礼教和责任,然而命运终究是公平的,后半程虽忧患重重却也因爱情而一路芬芳。  母亲在我高一那年的暑假被查出宫颈癌,之后的两个月父亲便陪着母亲在上海接受手术放疗和化疗。我永远不能忘记母亲术后化疗归来我见他们第一面的情景。母亲倚靠在床头,寥寥几根一节手指长短的白发扎根在薄得几近透明的头皮上,眉毛也
期刊
笔者曾经以“深水静流”为题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  浅溪喧嚣翻卷,深水默默回旋,这是自然界常可看到的现象。在现实中,也有这样迥然不同的人。何谓“静水深流”?“深”即深邃、蕴藉,“静”指用一种平和、冷静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流”象征着内部蓄积力量之强大。就人而言,正所谓“内足以为圣,外足以为王”,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不张扬、不显摆、不跋扈。这一步是过审题立意关。从学生的写作情况看,大多数同学审
期刊
人有躯体,文有文体。裁衣须合体,为文也必须符合文体要求。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其次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1. 符合文体要求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高考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大类文体。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
期刊
一般说来,文言文中,实词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或有或没有,但虚词肯定有语法意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一《常见文言词》列出了15个文言虚词:而、乎、其、且、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高中阶段我们需要掌握这些虚词的常见用法。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语文试卷来看,不是所有试卷都单设考题对虚词进行考查。从上一讲我们所列的表中就能看出,2012年天津、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南
期刊
略凡识得一些字,看过几本书的人,都会发现,不少文章浓缩一下,故事的蓝本都大同小异。只是名字改了,环境转了,穿着换了,语言变了而已!然而我们也发现,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阅读欣赏,虽然似曾相识,不过依然觉得如初见般美好。  是的,故事永远都是旧的,如何让老套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那就看各位写手怎样各显神通!这对广大考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临考应急状态下,想不到好的新鲜的素材,这时候如能借鸡生蛋,运用熟悉材料
期刊
表达技巧题一向是高考诗歌鉴赏题考察的重点和热点。盘点2012年的17套高考真题,对表达技巧有所涉及的考题高达12处,可见其分量之重。但是表达技巧又是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其内在系统非常复杂,具体分类模糊不清,很多说法至今尚无定论。这就常常导致老师们无本可依,学生们无所适从。为了使2013年的考生能够从容应对这类试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求同存异巧分类  诗歌表达技巧的术语积累和储备是答题
期刊
莫言:中国土地上的语言奇迹  张 柠  面对如此残酷的伤痛记忆,莫言并没有使自己的小说变成“伤痕文学”,而是一种充满了民间性的“欢乐文学”。  我至今还记得,当初读到莫言的《欢乐》、《粮食》、《天堂蒜苔之歌》等小说时的情境。饥荒的年代,一位农妇偷偷将生产队的豆子完整地吞进肚子,回家后再将豆子呕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孩子和濒死的婆婆,自己“死蛇一样躺在草上,幸福地看着他们围着瓦盆抢食”。  读到这里,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