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文体教学该何去何从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诗歌教学问题
   诗海徜徉,有四篇课文是中国现当代诗歌,选了8首诗;有一篇是外国诗歌,选了两首诗,共有中外九位现代诗人的十首诗歌。这些诗篇幅不长,抒情色彩较强,易于成诵。学习这个单元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美,感受诗歌丰富的想象和浓郁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朗读背诵。
   本单元的十首诗可以说都是精品佳作,具有一定代表性,都是新入选的,教学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参考资料可能不会像古诗那样多,那样好找,但更难的是教法。既不能照搬古诗的教法,也不能像教散文那样走程式化的老路,倘如此,真要把新诗教得“淡”如水了。前文中,作者提出教学方法需要探讨。他认为有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区别,条件好的学生视野较开阔,老师讲得会透一些,差的讲得粗一些。前者如果应试,也有很大差别,北师大中文系李道英教授认为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在中学的教育不在于应试不应试,而在于引导,学诗、写诗、鉴赏诗是一种“慢功夫”,要慢慢培养。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温立三从编撰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文学教育离不开诗歌,诗歌是最纯粹的艺术,从内容上、形式上、结构上、格律上,诗歌在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上都比散文和其他形式更优越、更适合。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如话,形象鲜明,意境深。由于文字上没有什么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反过来埋怨新诗“没劲”。这可能是新诗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如果因此我们教得不到位,指导得不得法,而给学生留下“新诗不如古诗”的印象,那只能归纳为教学的失败。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诗歌更具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和含蓄性。从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看,诗歌更要求语言精练和生动,更借重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诗歌,也要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如郭沫若的两首诗,从教法上突出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同时运用启发比较法;现代诗三首创作背景不同,风格和情景不同,但都属抒情诗。因此,教学中要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是学习的关键。这些学习都应采取诵读开路琢磨品味,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情境,去感悟、去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猜测出诗歌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说明文教学问题
   按新大纲精神要淡化文体,在一、二册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体裁知识几乎没有涉及。始终体现大纲中关于“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阅读要求。第二册第三单元选文体现学习重点。如:“理解内容,概括要点”。体现的是“科学世界”,5篇课文均为科学文艺、科学小品,均体现对科学知识的解说,编者的目的很明确,借此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通过这几篇科学文艺、科学小品的学习,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增进他们的思维品质,使之终生受益。用传统的教法,虽是在一年级,老师也必会涉及有关说明文知识,而现在按单元要求就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或借助文中的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学会快速阅读文章。据此在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跳出传统的观念,紧紧围绕教材要求,指导学生多练、多读,理解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进行复述,此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为复述法就是要求把读到或听到的语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讲述出来的说话训练方式。合理有效地运用复述法对说明文进行教授,既可以直接培养学生语感和提高表达水平,也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直接训练学生借助文中关键词语,或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要点。
   3.文言文教学问题
   新大纲在阅读要求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旧大纲则是“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大纲除将比例从20%增到30%,还提高了要求。因此,二册五单元文言文教学除了按课文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了解古代生活。理解各篇文章的内容,注意其写法,体会其中抒发的思想感情,背诵指定的课文外,在教学中,传统的教法有些还得沿用。因为初一、二的学生,文言知识太少,能力和知识积累太少,必要的串讲,重点字词的落实必不可少。但无必要面面俱到,也不要生怕漏掉什么。在文章的理解上,要去克服以往盲目、繁琐的分析法,注意教材练习中一再明确提出“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诵读全文,背诵某段”等要求,这体现了整体感知的观点,而整体感知就是指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这是个性化的,不必强求一致。在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枯燥,不应重视多角度,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创设课堂环境气氛,又如教师作示范背诵,这一点可以从心理角度来看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应遵循直观性、参与性、新颖性的三原则,范背则直观地将教学的要求由学生的单向参与变成师生双向参与,无形中将师生的关系置于平等的地位,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减少背诵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才会完成大纲规定的文言文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归纳起来,应紧紧抓住强化诵读这个环节,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理解力,通过诵读领悟,训练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加强诵读指导,提高诵读能力。
其他文献
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都停留在过去的旧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灌,使得语文教学乏味、机械而无情趣。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早已不再适应当代初中生了。想想,教师这么辛苦,嘴皮都磨破了,可收效甚微。而学生也很难从中寻得乐趣,更谈不上以学为乐。致使学生厌学恶学,视语文如虎,谈“语”变色。学生面对教师这种填鸭子式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而难于提高。 
期刊
一、解除束缚——还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作文教学中,要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有创意地表达,表达出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独特感受。新课程倡导写作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自由尽情发挥。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我们知道,“话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内容和体裁的开放性。内容上,作文只规
期刊
一、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其原因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的心弦,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兴趣的事时有发生。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滔滔不绝,长流不息。“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
期刊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确定评价的具体内容便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阶段性目标,分为五个方面:识字与认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共40条。综合起来,无非是三大类:一是语文知识部分:应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知识、文学常识、文言知识等;二是语文能力部分:应包括听话、书写、交流对话、朗读、默写、背诵、编写提纲、编辑刊物、课文评点、翻译
期刊
一、剖析原因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沟通,需要交流,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在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中,会说话的人将会非常地受欢迎,能轻松地与他人融洽相处,在社会交往中如鱼得水。会说话常常会给一个人带来美好的人生,也是成就一个人一生的财富。 但从人才交流中心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人虽学历高,在校表现好,但往往应聘职业时却“金口难开”,即使开口也词不达意、语无伦次
期刊
感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感恩。父母将子女带到这个世界,作母亲的最不容易,可以说是九死一生,要将孩子抚育成人,又要付出多少艰辛,如果不让孩子了解这些,他们又怎么会知道父母的辛劳,哪里谈得到报答呢。因此,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反复强调要知恩图报,有的作品甚至将会知恩图报的人神化,说他们因为知恩图报得到了什么好的报应等等,但总的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
期刊
一、利用好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   近年来,语文课要上得“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了普遍认同。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读了起来,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烦琐的讲解分析上,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记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
期刊
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主要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文体,它的内容涉及生活、生产、天文、地理、科学、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读说明文是学生间接了解社会生活及认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重要途径。说明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表达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似乎已成必然之势。但在由接触到使用的过程中,我却发現这种教学手段很不适宜于语文课堂教学。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扼杀了课堂的生动性。表面上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格式化、定义化、程序化的特点,使整个课堂只能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每篇课文也是由教
期刊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写作文,即使写出来的作文,也大多没有新意,甚至大部分有相同之处。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方法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何在评价作文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能否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   一、大胆改革批改方法,激发学生热情   过去的教育方式都是老师满堂灌,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作文也需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