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翻译及翻译学科的理念变革

来源 :中国翻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新发展阶段的翻译及翻译学科应该鲜明地体现思想性、时代性、流变性和实践性.其核心要务是积极推动翻译及翻译学科的战略理念变革,一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二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其中网络化思维、数据思维和复杂性思维尤为重要.而战术理念变革主要包括问题意识、文献修养、历史意识、基础研究等四个方面,体现翻译及翻译学科的实践品格及实践力量,是战略理念变革的具体实施和生动呈现.以牢实的学术、知识和思想基础作为建构力量,积极推动翻译及翻译学科的理念变革,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其他文献
作为最早“政事之纪”的历史典籍《尚书》,其“允迪厥德”的德政思想,对后世政治家、思想家治政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战国时期楚国重臣屈原即继承发扬了《尚书》的德政思想,形成了以效法先贤、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关注民生为内容的“美政”思想.
在当前翻译批评出现“失语”甚至“生存危机”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多维的跨学科移植来发展翻译批评的内涵和外延.在本文提出的“翻译批评的跨学科综合模式”中,我们首先讨论描写翻译批评、历时翻译批评、副文本翻译批评、文本内与文本外融通批评、翻译心理批评等五个范畴的研究方法;之后阐述了对比语言学、功能语言学、文体学、文学批评理论、批评话语分析等五条跨学科翻译批评的研究路径.我们希望本模式能为翻译批评打开新的研究空间,提供广阔的研究视野.
2022年2月22日,一个特殊的日子.rn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印发.rn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全文民生为主旨,振兴为主线,深刻凸显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和实效性导向.
期刊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圆梦今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一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为参与这场战斗而感到自豪.
期刊
2018年4月27日,一个难忘的日子,我提着行囊,离开南昌,住进了江西省瑞昌市一个偏远山区的南山村,在这里,开始了我的扶贫路.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那一刻,我的内心如释重负,涌起无限自豪,经过多方努力,我所在的南山村27户9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南山村从贫困村出列,并成为当地的经济强村,实现“凤凰涅槃”.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祝大会上,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实现个人素质提升与事业价值的双融合双提升?笔者觉得可从用心用情用智用工四个方面来入手.
期刊
在小说《蛙》中,莫言一方面通过书信体构建出一个真实性的框架,使小说具有现实感和真实感,但另一方面,在叙述的过程中又时时出现打破甚至否定这种真实性叙述的虚幻色彩和荒诞细节,呈现真与幻、实与虚的混杂和交融.小说在对历史的叙述中有一种传奇化倾向,极具个人色彩、有所取舍的陈述显示出叙述的不可靠性,而所隐讳的内容恰恰折射出忏悔的不彻底性.小说的第四部荒诞色彩显著,现实叙述中的这种荒诞化倾向则是现代社会荒诞性的体现,作为对小说中的现实进行延续的荒诞剧《蛙》则进一步彰显了现实的荒诞特征.此外,小说中的文学书写与现实本体
“那么粮食怎么办?”rn“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rn“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rn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三农”的牵挂.rn“农为邦本,本固邦宁.”rn“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rn“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rn这是“三农”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分量.rn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直面各种新的重大挑战,这份牵挂意味深长,这个分量格外凝重.rn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
期刊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国内外报刊媒体上的言论和新闻既是“九一八”事变研究的珍贵史料,也是“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的真实反映.梳理60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内外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对于拓展“九一八”事变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究“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国内外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探究其研究演进及变化历程.
唐代佛道盛行,韩愈尊孟子以图恢复先王之政:仁、义、道、德、文、法、民、居、室等.其根本原因是孟子代表的治统,即道之用——儒家统治之道,而不仅是学理研究,即道之体.韩愈对《孟子》的阐释主要强调了儒家统治之道和佛老统治的不同,他甚至不再强调荀子、扬雄的道统,以保证儒道的纯洁性.由此高扬了儒家治统思想,以及师道论、心性工夫思想等,强调儒学的政教功能.宋代崇儒右文,儒家已实现得君行道,实现了由治统向学统、治统并重的转变,即由道之用向体用合一的转变.苏辙深化了儒家治道的内涵,他将道悬置于圣人之上,提出学圣人不若学道